📝 穩穩地,站在愛裡:親密關係中的覺察與信念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情境片段:

那天早上,拖著沒睡飽的不舒服身體,我仍懷著貼心的心意早起,熱了麵包,陪老公準備、送他出門。沒想到鼻子嚴重過敏、狂打噴嚏,身體不適、情緒也低落。心裡好渴望被關心、被安慰。

我對老公撒嬌,想要一點溫柔的回應,卻收到了一連串理性分析式的建議與質疑:「一直過敏不舒服要不要去做手術?」、「雖然妳檢查沒事,但每個醫生見解不同。」、「妳是護理師,應該知道癌症病人會尋求第二意見。」

我心想:是有多希望我有息肉啦 😤

🌿 內在歷程:

其實,我只是想要抱抱秀秀而已。但一瞬間,我像是被推進了冷靜理性的辯證場,心裡升起熟悉的念頭:「果然不能期待,靠自己比較不會受傷。」

這是我過去常見的保護機制—期待落空之後的自我抽離。但今天,我看見這個念頭,也選擇不讓它接手我的行動。

✨ 療癒實踐:

我溫柔地釋放那些防備與自責,提醒自己:我值得被愛,也可以顯化我渴望的關係。我對老公坦承了自己的感受與需要。但接下來他的回應,又讓我心裡一驚—我察覺到他可能又要進入熟悉的防衛模式,說自己也很辛苦、覺得被怪罪,這是我們以前常卡住的回圈。

這時,我又站在選擇的岔路口:我可以不斷思考「要說什麼話來回應他」,但我選擇不再繞進那個反應與修補的迴圈。我第二次跳脫舊模式,我轉向自己內在,召喚我要顯化的願景:「我會擁有一個理解我,並用我喜歡的方式愛我、關心我的老公。」我穩穩地站在這個頻率裡,沒有多說,也不急著修正。

然後,奇蹟發生了。沒過多久,老公主動傳訊息,輕鬆地說出早上我們同時說「好吧,先這樣」時的可愛場面,他用自己的方式走向我了。他的語氣溫柔了、靠近了、也笑了。甚至跟我道歉,謝謝我的不計較。我也笑著回他:「人家只是想讓你知道,我的戀愛腦想要抱抱秀秀而已。」

那天,我不只覺察、釋放,我做了兩次關鍵的選擇,從舊模式中走出來:一次是對自己—告別那個總是先放棄期待、獨自承受的習慣。一次是對關係—停止分析與修補,轉而相信我內在顯化的力量。

🌱 內在整合|覺察・釋放・願景:

  • 覺察: 看見自己渴望被愛的脆弱,以及那個總是先選擇退縮與抽離的舊模式。
  • 釋放: 放下了「靠自己比較不會受傷」的信念,也放下了修補與討好關係的習慣性焦急。
  • 願景: 穩穩地站在內在的愛與信任中,相信我有能力創造我想要的靠近與理解。

💌 給自己的提醒卡:

當我穩穩地站在愛裡,不著急回應而是信任,

我想要的愛與理解,就會自然地來到我面前。


穩穩地站在愛裡

穩穩地站在愛裡





Dear soul,

💬 你是否也曾在關係中,渴望被理解與靠近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陪伴彼此,走過這段療癒的旅程。


🌿 如果你正在經歷內在轉化,想釐清信念、回到更穩定的自己,

📩 歡迎私訊預約【一對一個案療癒】,

🧘‍♀️ 讓我陪你一起溫柔覺察,穩穩地站回自己的中心。


💗 歡迎在這些地方找到我,預約走回自己的療癒旅程:

💌 LINE|@861rurxg

📘 Facebook 粉專|蘊心療癒空間

📷 Instagram|@yunxinhealing


— 🍃 蘊心療癒空間 ✨

With gentleness, always.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蘊心療癒空間 ✨
24會員
60內容數
在這裡,我寫下自己與他人生活中的各種故事片段。 也許是一段療癒的時光、一則靈感故事📖, 一篇透過情境與內在對話的記錄。 歡迎你一起走回自己,感受內在的溫暖與力量 ☀️🪴❤️
2025/06/26
在「願景顯化」階段的核心在於,釐清你真正渴望的願望,觸碰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受,並透過當下的每個選擇,溫柔灌溉你的未來。
2025/06/26
在「願景顯化」階段的核心在於,釐清你真正渴望的願望,觸碰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受,並透過當下的每個選擇,溫柔灌溉你的未來。
2025/06/26
針對「釋放」階段的單獨練習(例如:感到情緒卡住、身體不適但不確定原因),焦點放在覺察 + 釋放。
2025/06/26
針對「釋放」階段的單獨練習(例如:感到情緒卡住、身體不適但不確定原因),焦點放在覺察 + 釋放。
2025/06/26
在「正念覺察」階段,焦點放在當下的身體與情緒感受。當感到不適或情緒波動時,通過靜心觀察,讓自己與當下連結,辨識內在的反應與需求。這是一個自我了解與接納的過程,幫助你清晰覺察並為後續的釋放與轉化做好準備。
2025/06/26
在「正念覺察」階段,焦點放在當下的身體與情緒感受。當感到不適或情緒波動時,通過靜心觀察,讓自己與當下連結,辨識內在的反應與需求。這是一個自我了解與接納的過程,幫助你清晰覺察並為後續的釋放與轉化做好準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愛情相處不易,但只要雙方願意包容、理解、用心經營,相處也可以變得更加美好。牽絆、初衷、減法、相處時間與模式是影響感情維持的重要元素。讓愛情成為彼此生活更美好的認知。
Thumbnail
愛情相處不易,但只要雙方願意包容、理解、用心經營,相處也可以變得更加美好。牽絆、初衷、減法、相處時間與模式是影響感情維持的重要元素。讓愛情成為彼此生活更美好的認知。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你想要我 我也想要你 我們都需要彼此 不應該存在任何束縛 沒有應該怎樣 什麼的方式和所謂的規則
Thumbnail
你想要我 我也想要你 我們都需要彼此 不應該存在任何束縛 沒有應該怎樣 什麼的方式和所謂的規則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溝通不僅是只為了資訊的傳遞,更是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橋樑。 透過文中的兩大功能概念,平衡兩者,靈活運用,建立更強大的職場與人際關係。
Thumbnail
溝通不僅是只為了資訊的傳遞,更是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橋樑。 透過文中的兩大功能概念,平衡兩者,靈活運用,建立更強大的職場與人際關係。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