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搞的也許不是某個人,而是制度漏洞養出來的某種任性。
曾經聽一位資深HR主管語重心長地說:「一個難搞員工的出現,往往不是偶然,而是組織的某些盲區成就了他。」這句話讓我印象極深。
你以為HR是在「處理人」,其實我們真正要處理的是:人背後的組織系統與權力生態。
所以,當你遇到一個讓人抓狂、難以配合、情緒多變、甚至會挑釁制度邊界的「難搞同仁」,該怎麼辦?
以下七個策略,也是我彙整眾多HR夥伴的專業生存智慧,所形塑的基礎防身術:
1.先冷靜,不急著扣帽子:觀察是第一步
許多HR一遇到「難搞員工」就急著分類:情緒勒索型、自戀型、拖延型、PUA型……等等~這麼做往往容易誤判。
正確作法是觀察:
1.他「難搞」的場景有無特定情境?
2.是否對上、對下、或只在某些跨部門協作上?
3.他是故意挑戰權威,還是對現有制度有實質誤解?
4.他是否也曾經是一位配合度高的同仁?
👉HR的第一步,是成為一個有耐心的觀察者,而不是急於下標籤的審判官。
2.別單打獨鬥,HR是中介人也是系統工程師
有些HR太怕自己「處理不好」,結果凡事攬上身,自己扛所有壓力。
難搞同仁的問題,常常涉及跨部門權限、主管風格、獎懲制度、甚至整個團隊氛圍。這不該也不可能是HR單一職能能搞定的問題。
請召喚:
1.該部門直屬主管或團隊成員做360度評估。
2.組織發展顧問或外部資深顧問作中立觀察。
3.法遵部門或總經理室判斷是否涉及政策偏誤
請記住:HR不是救火隊,是系統偵錯師。
3.回應行為,不被情緒綁架:建立HR的情緒邊界
你越情緒化,他越成功;你越冷靜,他就越無力。
當HR回應一個難搞員工時,千萬不能以『感受』作為策略基礎。而是必須回到『行為事實(Behavioral Evidence)』來對話。
例如:
「你說主管打壓你,我理解你的不滿,但我需要具體例子與時間點,這樣我才能幫你。」
「你不願意參加教育訓練,可以,但需要書面說明原因,我們要對稽核單位交代。」
反應是『本能』,而回應才是『專業』。
HR的職能,就是要撐住場面,不讓整個制度被個人情緒綁架。
4.你得試著理解他,但不是幫他找藉口:HR的同理心是武器,不是枕頭
HR的專業不是溫柔,而是能夠站在他人視角看問題,卻不淪陷其中。
很多難搞的人,都是因為:
~不信任組織
~曾被不公平對待
~不知道怎麼用有效的方式被聽見
你要幫他說話,但不代替他發言;你要願意聽,但不能幫他擦屁股。聽懂他的語言,不等於替他背書。
5.明確劃界:HR的界線感就是整個制度的下限
你不設界線,他就會覺得這裡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能鬧。
你必須要讓他知道:
1.有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例如:公開羞辱同仁、情緒爆炸攻擊人身)
2.哪些話題必須停止(例如:散播未經查證的升遷傳聞)
3.有哪些行為若再發生,會進入紀律程序
HR的角色不是媽媽,也不是神父,是制度的代理人。
6.批評行為,不批判人格:HR要站穩中立的專業立場
這點特別適用在「主管想開除人」,但沒有紀錄的情境。
不要說:「這人很機車」而要說:「他在會議中連續3次插話否定主管指令,造成團隊混亂」
HR要訓練自己與主管說話時,回到行為描述、具體案例、影響層面。讓情緒抽離,讓紀錄落地,才能進入制度流程。
7.HR也要有信念: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但不是靠愛與包容
一個難搞的員工,不代表他無可救藥,只是他沒被有效引導、也沒被清楚規範。
HR應要有下列兩個相互衝突的信念並存,但仍能夠合宜的處理:
~我們相信改變有可能,但不會無條件等待。
~我們提供轉變的選擇,但也保有清除風險的權力。
有些人透過『介入式輔導(Coaching Intervention)』真的會進步,有些人則會無視界線越來越誇張。
你不能期待奇蹟,但可以創造條件讓奇蹟發生;當奇蹟沒發生,你也要能果斷出手止損。
後記:難搞,是一面鏡子
難搞的員工,不只是個體問題,也可能是一面照出組織漏洞、制度懸空與HR界線模糊的鏡子。
處理難搞的人,不是打怪,而是在幫組織清除「暗影區」與「制度灰帶」。
「職場上最難處理的不是人,而是我們沒有處理人的方法。」—《世安哥的職場解碼》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歡迎聯繫:世安哥賴帳號 hrfriday2009
《顧問規劃/企業內訓/主管教練/職涯經紀》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