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與影音時代的兒少問題(一):從一樁惡作劇報案的執法現場說起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手機與影音時代的兒少問題(一):從一樁惡作劇報案的執法現場說起〉2025-06-16

 

  在美國的許多州,警方執法時都會配戴並開啟錄影錄音設備。相關的規定認為,這麼做能保護警民雙方的權利,對於案件的審判或偵查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這些對外公開的影片,有時也會成為一些影片製作者的影像素材,以此作為社會案件細節的佐證,或討論執法是否過當等問題。

 

  近期看到的一部執法影片引起了我的關注。事件開始於一名佛州的11歲女孩向911傳了報案簡訊,在簡訊中,她告訴警方她的朋友遭到綁架,並宣稱綁匪駕駛的白色箱型車已經駛上高速公路。在數十分鐘的簡訊對話中,她又補充了其他細節,包括男嫌犯的特徵以及對方持有槍械等等。

 

  在得知此消息後,周遭單位的警方都迅速出動。然而,數十台警車與一台警用直升機完全沒有找到那台廂型車,也沒有任何關於該綁匪的線索。相反地,透過訊號追蹤,他們定位了不遠處的一棟住宅,找到了報案者的家。當女孩的手機剛好因911調度中心的再次回撥而響起時,他們終於確認了,原來沒有人被綁架,這是一場一點也不有趣的惡作劇報案。

 

  然而,這件事不會因為「原來是虛驚一場」就變成皆大歡喜的溫馨結局。這是一個濫用報警系統與向警方傳遞虛假消息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而且,在這整段執法影片中,不只是孩童的表現令人憂心,警察與父母的作法也有很多我認為值得反思的地方。

  

無法直面問題,只想逃避責任的孩子

   雖然基本上已經可以確認沒有綁架案,但警方仍需要釐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女孩的父母與警方一起檢視了女孩的手機,雖然簡訊已經在警方到來之前就被刪除,但那些與警方來回的通話紀錄仍足以說明女孩確實嘗試過聯絡警察。

 

  然而,即便證據已經放在眼前,女孩也並不打算誠實地面對自己造成的問題。在警方與父母向女孩問話的過程裡,她幾乎什麼也不說。但如果有某個答案(她認為)說出來對自己「有利」,她便會挑出來回答。

 

  譬如,由於她是用簡訊描述假案情,當她爸和警察問她「在電話裡『說』了什麼?」時,她很快地強調她什麼都沒「說」。其他時候,她大多保持沉默。

 

  而當警察告知女孩她很可能會被移送時,她突然說她打電話是因為自己的7歲弟弟昨天說了打給911的事情,想要將責任推給別人,甚至反覆要警察去問弟弟(而不是問我)。

 

  當警察問她能不能想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時,她也只想到「我會惹上麻煩」,而不是有人(警察或需要用到警察資源的人)會因此受到影響。

 

  這些表現都顯示出,這名孩子並沒有認知到錯誤,也絲毫沒有悔意,她當下唯一嘗試的只有透過說謊逃避責任。事實上,她的行為並不是受到她弟弟的慫恿,而是受YouTube上的「惡作劇挑戰」影響;而且當警方終於在電話上聯絡到女孩時,她也並非什麼都沒說,而是用粗話叫對方滾開(Fxxx Yourself),不要再打來了。

  

兒少權益思維薄弱的執法者

   雖然,在這個事件裡面,女孩顯然犯了嚴重的錯誤,而且她的態度也的確令人感到汗顏。然而,我認為,警方對女孩的態度與處理方式也有不少失當之處。

 

  首先警方在問話的開始明明宣讀了米蘭達宣言,但在女孩不願回答之時,又用大人的威權強調「你保持沉默也沒用」。我可以明白,在面對某些狡猾的嫌犯時,為了得到辦案需釐清的細節,警方會使用一些審訊技巧。但在這樣一個相對單純的案件裡面,尤其對象是一名十一歲的孩童,她在法律上的權利,應該要受到更完善的保護。而不是以大人的權威壓制她--尤其是包含數名警察與父母的好幾個大人將之團團圍住。我認為那不是對待孩童的恰當方式,即便她是一個幾乎罪證確鑿的嫌疑犯。

 

  此外,警方向女孩說明事情嚴重性的舉例方式似乎也不是事情的真正核心,不該濫用報警系統的主因應該是會浪費警察資源,影響真正需要的人。但當下,主責的警察卻多次強調「萬一有員警在路上出車禍」女孩必須為此負責。與其說是要讓她理解錯在哪裡,更像是要用「可能有人會車禍殉職」來嚇唬她。

 

  而當女孩試圖把責任推卸給弟弟時,同一個警察用輕蔑的方式反問她「弟弟叫你從屋頂上跳下來你會跳嗎?」讓她只能無招架之力地回答「不會」。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警察的問話是帶有大量個人情緒的,雖然這種惡作劇確實令人惱火,但維持行政中立、保障孩童的權益,都是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的。

  

女孩應該負起責任,但犯錯的不只有她 

   這名孩童確實犯錯了,她說謊、出現偏差行為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然而,她需要的是「受教育」、「面對應負的法律責任」,而不是「給她嚐點苦頭」。但我們實際看到的是,警方與家長都把這一連串後果--包括諸多大人圍著她的訊問、被銬上手銬帶到警局拍照押手印、在青少年拘留中心過夜等候後續處理等--當作一種她應得的「教訓」。

 

  在影片的留言與Reddit上對這件事情的討論中,我看到很多支持甚至盛讚其父母的言論。這些人認為父母沒有護著自己犯錯的小孩,而是完全配合警方,認為小孩犯錯就該自己承擔犯錯責任的態度非常明智。

 

  大方向來說,我也完全認同孩童犯錯需要負起責任。無法認可那種「她只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溺愛說法。然而,在這一個事件中,我並不認為這對父母可以這樣將事件視為完全是孩子的責任。之所以會發生這個事件,他們在教育上的失職絕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後續的文章裡面,我們會從影片中這對父母的言行以及小孩在犯錯時的行為慣性出發,說明我認為這裡存在著哪些不該被忽視的教育問題。指出雖然這名孩子需要為她的行為負責,但她的父母同樣需要。除此之外,我也想稍微聊聊此事件揭示出的,手機與影音時代中與兒少權益相關的種種問題。



延伸閱讀: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手機育兒的危害與忙碌家長的困境〉
〈孩子為什麼好像不願意「溝通」?〉
〈「我就怕被罵啊」:「慣性被罵」如何讓人變得無法解決問題〉
〈來不及長成好人:《少事法》與社會對少年犯的虧欠〉
〈預防孩子沉迷手遊,除了禁止,還能做些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29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4
  我們的居所、工作、食物、醫療照護與法律地位,它們都直接關聯到我們生命的存續與茁壯,而這些東西都全然關聯於社會。自生命的最初,這些作為條件的背景就直接關乎到嬰兒是否能存活下來,能否被預設將度過完整的一生--且相對的,如果她在生命過程中逝去,人們會感到悲傷、為其弔唁。
Thumbnail
2025/06/14
  我們的居所、工作、食物、醫療照護與法律地位,它們都直接關聯到我們生命的存續與茁壯,而這些東西都全然關聯於社會。自生命的最初,這些作為條件的背景就直接關乎到嬰兒是否能存活下來,能否被預設將度過完整的一生--且相對的,如果她在生命過程中逝去,人們會感到悲傷、為其弔唁。
Thumbnail
2025/06/13
  雖然這是古希臘時期的寓言,但從這個故事看AI與抄襲者的問題,卻會發現它不只沒有過時,甚至精準地指出了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問題。在AI與抄襲者的交互影響下,網路上的資訊會逐漸變得像是那些「工藝品的倒影」,過度依賴這些媒介認識世界的人,則會像洞穴裡的囚犯一樣,將那些「複製品的複製品」誤信為真實。
2025/06/13
  雖然這是古希臘時期的寓言,但從這個故事看AI與抄襲者的問題,卻會發現它不只沒有過時,甚至精準地指出了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問題。在AI與抄襲者的交互影響下,網路上的資訊會逐漸變得像是那些「工藝品的倒影」,過度依賴這些媒介認識世界的人,則會像洞穴裡的囚犯一樣,將那些「複製品的複製品」誤信為真實。
2025/06/12
  在這兩組事件裡面,「無根據的虛構」與「無原創的抄襲」看似相反,但其實直指同一件事:缺乏主體真實經驗。GPT給出的虛構答案雖然看似可以回答我們的提問,實際上卻完全脫離現實。對GPT而言,只要讓你感覺你被回答到了,任務就已經完成。那些輸出的語言是否能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根本不在其考量範圍之中。
2025/06/12
  在這兩組事件裡面,「無根據的虛構」與「無原創的抄襲」看似相反,但其實直指同一件事:缺乏主體真實經驗。GPT給出的虛構答案雖然看似可以回答我們的提問,實際上卻完全脫離現實。對GPT而言,只要讓你感覺你被回答到了,任務就已經完成。那些輸出的語言是否能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根本不在其考量範圍之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個專案不同問題,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一件個案毫無溝通
Thumbnail
一個專案不同問題,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一件個案毫無溝通
Thumbnail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