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間》「雷射」篇(一):重設預設值,把「應有的」障礙加回來〉2025-07-03
在前面的「精華」篇裡,我們選定了自己想要花時間做的當日精華,並用了一些具體方法為自己在行事曆上留出時間。現在,那個被你空出來的時間到了,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保持專注,不浪費你好不容易為自己留出的每分每秒。以兩位作者的語言來說,你得讓自己進入「雷射」模式。
關於專注狀態,有些人可能會很快想到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米哈伊(Csíkszentmihályi Mihály)討論的「心流」(flow),在契克森米哈伊的理論中,他從一項活動具有挑戰性的程度出發,指出當我們處於一種「具挑戰性但能勝任」的活動中時,特別有可能進入一種專注的「最優狀態」。
但在《生時間》的雷射篇裡,兩名作者談的是在那之前的另一個角度--隔絕分心。畢竟,就算這項活動從難易的角度再怎麼適合你,如果手機通知一亮你就得馬上回訊息,別說是「最優狀態」了,你或許會在一個小時之後驚恐地發現,你的書從打開到現在根本還在同一頁!
如果每次你好不容易留出時間,卻通通在滑社群網站,你對排行程的興趣大概會愈來愈低(反正排不排都一樣)。本書的雷射篇,就是希望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和觀念,讓讀者可以防止這種令人後悔、放棄的事情發生。真正專心把我們想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裡面一一完成!
一切的出發點:重設預設值
我們這裡就不再強調那些「現代人多常分心」的數據、也不一一轉述傑克和JZ參與Gmail和YouTube設計,見證它們變化的故事了,我打算直接從我們每個人自身的狀況出發。
如果你的手機在你旁邊(通常如此對吧!),你可以拿起它,去「設定」裡看看你的「螢幕使用時間」。如果你的手機有這項功能的話,你可以在上面檢視你每一天都花了多少時間在手機上,每次拿起手機都是打開哪些app、又分別在它們上面待了多久。
我相信,即便你已經有在注意手機使用狀況,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自己在社群網站或手機遊戲上面花了太久的時間。它不一定是誇張到影響睡眠的好幾個小時,但通常,都比你希望自己花在上面的時間還久。而且,這些時間通常沒有為我們帶來太多成就感,甚至也不怎麼快樂。
最可怕的問題是,這些浪費每天都在發生。就算你每天上線手遊只是領個登入獎勵、解個每日任務就關掉,如果一天半小時,一年下來也會有超過一周的時間都不見了。
何況你還會看電腦、平板,檢查email、工作群組,看YouTube、Netflix……,在你真正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情之前,你已經如古代人向皇帝納貢一樣,把自己的寶貴時間一大半上繳給科技公司了。
當然,就像我們在《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筆記中多次討論過的,這不只是你個人習慣的問題,也因為這些科技公司一直以「奪取你的注意力」為目標改良他們的產品。
但在整個結構與制度尚無法那麼快改變的現在,我們得多費點功夫,去對抗這種整個社會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預設值。對此,主動設定我們的設備、以及我們使用這些設備的習慣,是當下不可或缺的自助行為。
把科技設計師排除的障礙加回來
當我說「科技公司奪取你的注意力」以及「你需要對抗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預設值」,聽起來好像描述一個反烏托邦世界,有一些邪惡的瘋狂科學家正在操控我們每個人,把我們當成畜牧場裡的動物在榨取價值。
雖然從生產關係上,我們真的是他們的牟利來源,但大部分的科技公司員工並不是什麼大壞蛋。我們可以說他們「不夠重視問題的嚴重性」,但這目前只是一種特定的道德標準,對他們來說,自己只是在發揮專業,想辦法讓自己的產品更令人「愛不釋手」而已。
而他們做到這一點的最主要方法,就是把使用科技的一切障礙盡可能地拿掉,讓滑手機、上網成為你手邊所有行為之中,最容易的一種。所以,要避免自己瘋狂沉迷數位產品,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這些障礙通通加回來!
譬如說,你可以在每次用完社群網站之後把帳號登出,並且不要讓它自動記住密碼。這麼一來,你下一次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時,或許就會因為懶得打密碼而把它馬上放回桌上。如果你想做得更絕一點,就是刪掉app,真的想要在手機上使用就用瀏覽器開,它值得這麼麻煩!
拒絕討厭的「分心機器」,留下好用的科技工具
在後續的文章裡面,我們會接著談論更多具體方法。其中一部分關於讓這些「誘惑」變得麻煩,另一部分則反過來,讓「不受誘惑」的行為變簡單。但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這個篇章中的多數方法都是圍繞著同一套邏輯:讓「分心」變得沒那麼輕鬆與理所當然。
而且,隨著對這些方法的更多認識,我們會慢慢明白,數位產品雖然影響甚鉅,但它並不是問題的全部,我們也不需要完全捨棄掉它們。重點在於我們要知道自己為什麼用、並讓自己有意識地「要用的時候才用」。
智慧型手機、網路乃至於AI,都是近代人類非常傑出的發明,要如何讓它們成為我們的助力而非阻力,會是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時間管理中必須學習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