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受嗎?一定要有什麼感覺嗎?」
這不僅僅是一句疑問,更可能是內心深層迷茫與壓抑的真實寫照。
特別是對於許多男性來說,情緒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彷彿他們的心靈被一層濃霧籠罩,無法觸及內心的真實感受。這種表達不是無情,而是對情緒的陌生甚至無法感知。
酒精:暫時的麻痺,無聲的抗議
許多男性個案內心的矛盾、無奈、憤怒,種種情緒被他們深深地藏在不願面對的角落。無論情緒多麼複雜,他們都選擇壓抑下去。長期壓抑的結果,往往會需要尋找一個出口,而對他們來說,這個出口之一很可能就是「酒精」。「酒精」像是一種快速解決方案,能短暫地麻痺他的情緒,讓他暫時忘卻那些令他焦慮、無力的感受。每當夜深人靜,他們藉由酒精的化學作用來緩解內心的焦慮與悲傷,而這樣的方式,對他們來說不僅是逃避,更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或許你會想:「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呢?」
事實上,這樣的情形並不罕見。許多人、無論男女,在諮商過程中,並無法直接回答「自己的感受如何」,他們往往被情緒的混亂所困擾,不知道該如何定位自己內心的波動。
這種情況常見於那些從小被教育要隱藏情緒、壓抑脆弱的社會環境中。許多人就像一塊鎮石,要麼否認自己的感受,要麼逃避自己真正的情緒,將一切當作不重要的事情處理。
情緒壓抑與社會期待的矛盾
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壓抑情緒的社會中,那些被視為理性的人,往往被讚揚為「成熟」,而那些情緒波動較大的人則會被誤解為「情緒化」或「不夠理智」。
尤其在職場中,情緒往往不被視為一種讚揚的表現,甚至會被認為是「不專業」或「無能」;這種社會對情緒的壓抑,特別是對男性的情緒需求,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傳統觀念中,「男子漢大丈夫,不應該感到孤單或悲傷」,這樣的教育讓男性習慣將脆弱和痛苦隱藏在心底,甚至讓他們對情緒的識別感到陌生。回顧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與社會訊息,我們經常聽到「哭泣的孩子不會得到禮物」或者「男人不應該表現出脆弱」。
這些語言深深根植於我們心中,讓悲傷、孤獨和脆弱的情緒被視為弱點和不可接受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這些情緒被更深地壓抑,甚至轉化為自我否定或過度堅強的防衛機制。
情緒的正確認知與表達
然而,壓抑情緒絕非情緒管理的正確方式。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情緒,情緒便會在不適當的時候、不適當的場所爆發。這不僅對自己造成傷害,也可能傷害到身邊的人。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情緒本質上是一種能量,它需要適當地調整和釋放。過度壓抑情緒如同堵住壓力鍋的蒸氣口,遲早會引發一場爆炸。
因此,學會正確識別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心理成長的一部分。這不僅是為了避免情緒的爆發,更是讓自己能夠真正理解和滿足內心的需求。當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健康的方式來釋放它們,才能真正走向自我接納與成長。學會表達真實的情緒,讓自己擁有足夠的空間和勇氣去感受、理解與改變,是每一位心理成長者必經的過程。
結語
要改變這一切,需要從接納自己的脆弱開始,學會表達情緒、釋放壓力,並將內心的真實需求帶到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情感的能力,而這份能力的發揮,決定了我們能否活出真實的自我,並在這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感到自己的情緒被社會期待所束縛,而難以表達真實的感受呢?
/𝔸 𝕙𝕖𝕒𝕝𝕚𝕟𝕘 𝕤𝕡𝕒𝕔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