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很努力,工作卻總是不順利…」「同期不斷升遷,自己卻…」如果您也有這種感覺,那絕不是因為您的能力不足。事實上,那些超級優秀的人們私下裡實踐著一些「理所當然」的訣竅,這些訣竅人人都能做到,卻被許多人忽略了。
這文章將深入探討西原涼先生的著作《顧問時代學到的工作能手之理所當然》,揭示其精髓。
成為工作能手的唯一條件,就是「獲得周圍的信任」。
信任在看不見的層面帶來巨大的益處。例如,好的資訊會傳到您這裡,在您遇到困難時會有人伸出援手,重要的工作也會被委任給您。這些累積起來,數年後就會體現為壓倒性的工作成果差異。許多人只顧著追求知識和技能,卻忽略了「信任」這個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蒙受損失。那麼,那些「理所當然」到底是什麼呢?
您是否曾經在實際不理解的情況下,不經意地「裝懂」呢?例如,您可能曾有過對上司抽象的指示隨口應答「是啊」的經驗。然而,這其實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 為何危險?
- 如果被進一步問及具體問題時,您無法回答,那一刻您就會失去對方對您的信任。
- 您會被貼上「這個人什麼都沒想」的標籤,最終會被視為「只會照命令行事的作業員」。
- 如果「只會裝懂的人」這種評價在公司內外傳開,就不會有人將重要資訊或負責任的工作委任給您,結果將錯失成長機會,導致重大損失。
- 最終,您會感到難以獲得成就感和充實感,陷入惡性循環。
- 建立信任的「理所當然」行為
- 事實上,「裝懂」是瞞不過對方的。就像朋友聊天時敷衍的應答會被識破一樣,在工作中一旦對方覺得「這個人其實不明白」,信任就會瞬間瓦解。
- 因此,坦承「我不懂」的勇氣至關重要。
- 當場提出具體問題。「關於〇〇,您能再詳細解釋一下嗎?」「通過〇〇,預計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等等,具體地表達疑問非常重要。
- 即使當場無法完全解決所有疑問,事後製作一份「待確認清單」並與上司或團隊分享也是有效的。提議每週召開一次確認會議,設立整理和分享疑問的場合也很有用。
- 對「不懂」置之不理是「絕對的惡」。解決疑問直接關係到提升對方對您的信任度以及自身的成長。
2. 溝通力爆棚!工作能手的「二刀流」溝通技巧
為何工作能手們的溝通總是如此順暢?他們不僅僅是善於言談和傾聽,更是徹底實踐了以下兩項「理所當然」的原則。
2-1、徹底明確「詞語的定義」
- 為何定義如此重要?
- 例如,「如何將日本的『搞笑文化』推廣到全世界?」這個主題。看似簡單,但「日本的搞笑文化」是指漫才還是落語?「全世界」是指全球還是特定地區?「推廣」是指在社群媒體上爆紅還是舉辦當地演出?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
- 如果在「詞語定義」模糊不清的情況下開始討論,所有人的目標設定都會不同,導致討論完全無法聚焦,白白浪費時間。
- 工作能手的習慣
- 工作能手在討論開始時,會首先徹底確認詞語的定義,例如「〇〇是什麼?」「〇〇的範圍是多大?」。
- 透過這個過程,他們能夠防止與對方的認知產生偏差,提高討論效率,並始終努力實現最大的成果。
- 如果您覺得與上司或同事的對話格格不入,或者討論陷入迷茫,請務必重新檢視詞語的定義。這樣做往往能解決許多問題。
2-2、「不使用形容詞和副詞」的規則
- 為何要避免模糊的詞語?
- 「盡快提交報價單」「有很多」「非常困難」…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很棒」「很多」「非常」等形容詞和副詞,但這正是導致認知偏差的一大原因。
- 「盡快」對上司來說可能是「今天內」,但對下屬來說可能是「本週內」。像這樣,由於人們對詞語的理解不同,就會產生誤解。
- 具體的實踐方法
自己說話時: 不使用形容詞和副詞,而是提出具體的期限或數值。例如,不說「盡快」,而是說「今天內」或「在〇點前」。
對方使用時: 如果對方使用了模糊的詞語,務必詢問具體的內容。例如,如果被告知「盡快提交」,就養成確認「具體什麼時候提交比較合適?」的習慣。
- 只要徹底執行這一點,溝通失誤就會驚人地減少。工作能手之所以被稱為「善於傾聽」,正是因為他們擅長消除這種認知偏差。
3. 不浪費時間!工作能手的「超高效」輸入法
說到輸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閱讀。然而,您讀書讀到哪裡就停止了呢?如果您認為「要從頭到尾全部讀完!」,那可要特別注意了。
- 閱讀最重要的事情
- 那就是明確「為何要閱讀這本書」這個目的。
- 例如,如果您有「想了解NISA(日本個人儲蓄帳戶)」「想尋找餐飲店開業的參考模式」等具體目的,那麼只要閱讀達成該目的所需的部分,就足以算作一次有效的閱讀。
- 閱讀的本質是提升自己的知識,並將其應用於輸出。換句話說,只要能獲取輸出所需的資訊,就無需強迫自己讀完一整本書。
- 顛覆常識的「理所當然」閱讀法
- 如果被「書應該從頭到尾讀完」的固有觀念束縛,反而會浪費您的時間。
- 請將這句話銘記在心:「只要有一分鐘的內容打動了自己,並能應用於工作,就該認為這本書的任務已經完成」。
- 只要採納這種想法,閱讀就會變得更輕鬆、更有效率。如果您的行為或思維方式哪怕只改變了一點,就沒有必要再繼續讀那本書了。
- 相反地,漫無目的地、惰性地繼續閱讀,只會浪費您的時間,因此不建議這樣做。
- 作者實踐的具體閱讀流程
看標題確認是否感興趣: 如果不感興趣,就不強迫自己閱讀。
查詢作者的背景: 這是為了判斷作者是否值得信任。
查看目錄,尋找想閱讀的部分: 如果此時沒有任何感興趣的部分,那本書幾乎就不會讀了。
從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閱讀: 對於不感興趣的部分,就跳過不讀。 - 透過這種方法,您就能高效地獲取真正有價值、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總結:透過提升「理所當然」的層次,工作將戲劇性地改變
那些工作能手所實踐的,絕非什麼特別的技能或天賦。而是在「獲得信任」這個大前提下,建立起的「不裝懂」、「定義詞語」、「不使用形容詞和副詞」、「帶著目的進行輸入」等,乍看之下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然而,透過高水準地徹底執行這些「理所當然」,溝通將變得順暢,時間將被高效利用,最終工作成果將飛躍性地提升。
您也不妨從明天開始,意識並實踐這些「理所當然」的道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