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所有的事情都在軌道上走,我感到很開心。」
這是一位學生對我說的話。
她是一位醫師,在繁忙與責任交錯的日常中,難得有一段時間,一切運轉得剛剛好。
她沒有說是哪一件事讓她特別快樂,她說的是那種「沒有脫離軌道、沒有突發事件」的節奏,讓她整個人感到安心。
我當下聽完這句話,有一種很平靜的觸動。
我心想,如果我的生活也這麼穩定,也都照著安排前進,是不是我也會像她一樣,感到快樂呢?
也許吧。
這樣的快樂,像是那種剛剛好睡滿七小時、喝到一杯剛好溫熱的黑咖啡、一天的工作與訓練剛好踩在節奏上的那種滿足。
這是不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快樂」?
但我也忍不住想:是不是每個人都渴望這種快樂?
還是也有一些人,是從混亂裡長出勇氣,從不可控中體會到自由?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但卻讓我開始注意身邊人快樂的方式。
同一天晚上,我又和另一位學生聊到類似的話題。
他是藥品業務,平常工作就是跟各大醫院、診所、醫師打交道。
他的世界沒有「準時下班」,也沒有「照表操課」。
他說他學會了一件事:先把不熟的人當作壞人。
「因為這樣我比較不會受傷。」他笑著說,「如果一開始把別人想成好人,當對方做出不那麼好的人該有的行為時,我內心會因此感到衝突。但如果我一開始就覺得他可能不是什麼好人,那他真的做了什麼,我內心反而不會產生波瀾,反而有時會覺得,他比我想像中還可以。」
聽起來有點悲觀,但其實不是。
那是一種成熟過後的選擇,一種懂得保護自己的智慧。
有時候,快樂不是來自相信誰會對你好,而是來自你有能力不讓自己那麼容易受傷。
這兩位學生的快樂策略完全不同。
一個透過掌控秩序獲得安定,
一個靠降低預期減少挫折,
但他們其實都在做同一件事:
努力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崩潰。
而這不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正在做的事嗎?
你可能靠寫日記,
靠運動,
靠和信任的人說說話,
靠一杯咖啡、一段獨處時間,或者靠耍廢。
不管是什麼,
它都是你維持平衡的方法。
我們不一定都要走在「軌道上」,也不必把每一個人都當壞人。
但我們可以開始觀察:什麼時候的我,感覺到穩定、踏實,甚至快樂?
而那些時刻,是不是值得被保留、被重複、被好好對待?
快樂,可能真的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選擇——
選擇怎麼活、選擇怎麼看待人、選擇怎麼照顧自己。
我想,能這樣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值得驕傲的能力了。
那你呢?你是靠什麼方式,讓自己不崩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