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不會止於投票〉2025-07-28
有位政治人物曾說「選舉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對很多人而言,這是理所當然的「廢話」;但在我看來,這凸顯了一種糟糕的政治主張與政治現實。
因為這種角度只把選舉看成一場零和遊戲,只要票多就「贏」,票少就「輸」。的確,票數高的一方會當選,票數低的一方會落選。但所有參與投票的人將共享這次選舉的後果,如果「贏」,是所有人一起贏,如果「輸」,也會是所有人一起輸。
但對於信奉「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的人而言,他們在乎的是候選人所代表的利益分配。如果活在那樣的世界,便難以認識到「同島一命」的國際處境現實。
民主不是「少數服從多數」
這種只將選舉看作零和輸贏的視角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從小,我們就一直被灌輸「少數服從多數」這樣的口號。然而,民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少數人必須無條件服從多數人」並不叫做民主,而是「多數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
真正的民主要求意見的表達、交流,我們需要充分看見各種多元的意見,並且從中協調出足夠尊重每個人的解法。這樣的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所以我們必須在每個時間節點作出暫時的決策。
選舉是在這樣意義下一個有其必要性的決策手段,但它依然只是一種意見的表達,我們不只需要看誰是多數,還要看每個選項有多少人選,分析選民結構,來去知道不同的公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在這些投票中,社會發展的方向會出現雛型,但隨時可能因為國內外的情勢變化需要再做調整,絕對不會是一翻兩瞪眼的「輸家要聽贏家的話」。
民主不會止於投票,在於持續的溝通與表達
尤其,在多數的選舉中,人民選擇的是首長與代議士。也就是說,投票不是直接決定單一的事情,而是選出為人民做事或喉舌的專職人員。他們應當要回應公民信任,基於人民的最大福祉來行動,而不是與投給他們的人做利益交換,更不是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且,民主也不是止於投票,在選出官員與代議士之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也沒有消失。人民隨時可以繼續監督這些人的行為,作出具連續性的表達,而非僅限於用選票說話。
在民主社會中,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理念之間的溝通,是社會前進方向的確認。為選戰的「輸贏」而驕傲是可笑的,為之過分沮喪也無法讓事情變好。選舉不是榮耀與恥辱的對決、不是短期利益之間的零和競爭,更不是「智力測驗」。
選舉的結果是當前人民意志的投影,如果這樣的結果是你不滿意的,在沮喪完,我們必須承認它,並且去思考事情為什麼這樣,我們能夠怎麼發揮影響力去改變我們不喜歡的現狀。無論時間如何緊迫,民主終究沒有捷徑。只有持續行動、持續溝通,更好的社會才有可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