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本篇續35歲後,我學會了「零糖社交」-那些看似疏遠,實則深愛的關係《聊聊這件事》EP29,建議合併閱讀。
本篇讀者投稿
思齊你好,我叫小陳,29歲,在一家外商擔任專案經理。
看了你上篇關於「零糖社交」的文章後,我忽然想到一件困擾我很久的事。
上個月升遷名單出來,我又一次被跳過了。
升職的Amy,平時中午吃飯都自己一個人,同事約她聚餐總是說「下次吧」,從不在群組裡聊生活瑣事。
升職的Kevin,開會時話很少,但每次發言大家都會停下來聽,會議結束他就直接走人,從不留下來閒聊。
升職的Lisa,她的座位就在我隔壁,但除了工作上的必要交流,她幾乎不主動跟任何人說話。
反觀我這種天天陪大家加班、聽大家抱怨、週末還在群組裡關心同事小孩感冒的人,三年了還在原位上。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太「好聊」了?
獻給所有想在職場升遷,但總是習慣當好人的你。
小陳的來信讓我想起這幾個月收到的投稿。
自從開始全職寫作,每天IG私訊裡都有讀者分享他們的職場故事。我漸漸發現一個規律:那些寫信告訴我「升職成功」的人,和那些寫信問我「為什麼升不了職」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
我翻出這半年來的50封「升職成功」投稿,仔細讀了一遍。
一個殘酷的發現浮現:80%升職成功的人,都很「難聊」。
這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我之前分享的「零糖社交」原理,在職場裡有更深的應用?
什麼是職場版的「難聊」?
一個讀者在信裡寫道:
「思齊,你說的零糖社交我在私人關係上試過,很有效。但職場上我還是不敢用,怕被說冷漠。直到有一天我觀察我們部門那個最冷的女同事,她居然升主管了。」
這讓我意識到,職場的「難聊」不是真的不會聊天。
是選擇性地聊天。 是有邊界地友善。 是帶條件地幫忙。
就像軍中學到的:執行任務時全力配合,私人時間保持距離。
不是不近人情,是懂得什麼時候該親近,什麼時候該疏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更多職場邊界的實戰技巧,歡迎訂閱「點亮」計畫。
裡面有完整的職場零糖社交系列,還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人際關係洞察。
因為改變,需要的不只是一篇文章,是持續的學習和實踐。
我們都掉進了「職場好人」的陷阱
另一個讀者的投稿讓我印象很深:
「思齊,我是部門最受歡迎的人。大家心情不好都找我聊,有什麼雜事都叫我幫忙,連老闆都說我人很好。但三年了,升職的從來不是我。我看著那些平時不太搭理人的同事一個個往上爬,真的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