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恭喜您,踏上了「老師」這條充滿挑戰與回饋,汗水與淚水交織的道路。當您懷抱著教育的熱情與理想,準備走進國小高年級的教室時,心中或許交織著興奮與不安。高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童年與青春期的交界,他們的身心變化快速、思想日漸成熟、複雜,這使得高年級的班級經營與教學工作,有其獨特的挑戰性。
我是一個即將退休的資深老師,三十多年職涯,我有超過三分之二時間都在高年級任教。對擔任高年級導師的酸甜苦辣有著深深的體會,更多的是熱愛。
我常以蘇軾的《定風波》來談任教三十年來的心得與對新老師的祝福:「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是的,誰怕?我知道許多剛踏入教職的你們,聽多了「校園鬼故事」,總有些忐忑不安,有些如臨深淵的恐懼。就讓我這個沉浸多年仍教得有滋有味的老鳥,從環境認識、身心調適、學校融入、班級經營與課程教學等方面與您分享點想法,希望能協助您從安身到安心,在這份工作中,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避開不必要的風險與傷害,享受教學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
- 角色定位:我是一個老師
面對生命,誰也說不上是專家,都是摸石子過河,風險與樂趣總相伴而生。面對一份工作,也許有點技術性,那些地方湍流較急,那個地方有暗流,怎麼逆流而上或順勢而為,確實有些操作空間。首先,你可以自問:心中的教師圖像是什麼?園丁?小丑?領航員?唐吉訶德?菩薩?還是一根蠟燭?
我是個園丁,辛苦的播種、育苗、耕耘、施肥、修剪,還得防病蟲害,偏偏汗滴禾下土,成果往往不是立即可見,放感情下去,「情深緣淺」在教學現場是個常態,有些孩子你可能掛心半輩子,畢業後音信全無;有些孩子你投入無數心血,他可能嫌你煩、擺臭臉、罵髒話;有些孩子打心底喜歡,你只能看著他們轉身的背影。老師們面對土地,盯著幼苗,是否曾挺起身看看天空?聽聽風中的呢喃?
也許我們自認為像覺有情的菩薩,只想助人,看著拔苦予樂後的孩子、家長,便是最大的回饋;我們是唐吉訶德般,明知其不可而為之,或者就是傻傻的往前衝,想要拯救世界;當我成了小丑,除了取樂他人,是否也帶來療癒?
當一個老師會帶來光明、指引方向,也可能灼傷孩子,或給錯導航,如果你覺得自己是蠟燭,其實不用帶著總是燃燒自己的悲情,也可以是觀照生命,在生命中陪伴他們走上一段,我們不可能永遠帶著孩子走,但可以是港灣,只等待那年季風,當帆揚起,留下的是碎浪。人生漫漫,讓短暫的師生緣,有機會成為最幸福的覊絆。
你心中是否有一個理想的教師典範?是自己生命中的個貴人?還是某個偉大老師形象?當你踏上這段旅程,也許你可以想像一下,老師是什麼?我可以是什麼樣的老師?不是為了在某個未來提醒自己「不忘初衷,方得始终」,那太累了,而且如果後來發現自己的「初心」不那麼單純或教育正確呢?我並不覺得每個人的初心得多麼高尚或不可變更,但,能在初任教時,對自己即將面對的教職有一份想像,對將來的工作生活,那些事應為或不為,會有些更具體的準則。也許五年後、十年後或退休前,你可以回顧:我是否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即使回首過去有些蕭瑟,歸去時,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一種平靜的喜悅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