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在找 GLP-1 之外的方案】
🔎 GLP-1 類藥物(GLP-1 receptor agonists)確實把肥胖治療往前推了一大步,但它們多半需要每週或每日給藥,且部分病人有胃腸道不適、停藥後體重回升等課題。研發者因此積極探索「非 GLP-1 機制」,希望做到更長效、更聚焦於「內臟脂肪(visceral fat)」的減重策略。
【人類遺傳學給的路標:INHBE/ACVR1C(ALK7)軸】🧠 有大型族群研究發現,帶有 INHBE 基因功能下降變異的人,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更低,三酸甘油酯下降、HDL(「好」膽固醇)上升、空腹血糖更佳。INHBE 編碼肝臟分泌的激活素 E(Activin E);它會與脂肪組織的受體 ACVR1C(又名 ALK7)結合,抑制脂肪分解(lipolysis),因此促成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風險上升。 🧩 推論很直接:若用藥物「關小聲」INHBE(配體)或 ACVR1C(受體),讓脂肪分解重新啟動,就有機會把腹部脂肪降下來,同步改善心代謝指標。
【siRNA 怎麼做到「幾個月一針」】
🧪 小干擾核糖核酸(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會被目標細胞的 RISC 複合體「上線」,精準切割相對應的 mRNA,讓那條訊號暫時沉默。 🧭 若把 siRNA 與 N-乙醯半乳糖胺(GalNAc, N-acetylgalactosamine)接在一起,皮下注射後會被肝臟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ASGPR,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主動吞入——這是「只送到肝臟」的門票。 ⏱️ 肝細胞內的 siRNA 一次上線可維持數月的抑制效果(臨床上已有每 6 個月維持劑量即可長期控管標的的先例),因此從藥理學上可望形成「每季或半年一針」的節奏,兼顧依從性與持續性。
【為什麼說它可能「專打腹部脂肪」】
🧵 INHBE 由肝臟分泌、在脂肪組織作祟;把 INHBE 訊號沉默,是「肝→脂肪」的內分泌介入。理想情境下,GalNAc-siRNA 在肝內就完成投藥,外周暴露低、全身副作用風險相對可控,治療重心直指「內臟脂肪調控」。
【臨床進展一瞥(不列舉公司)】
🧭 目前已有多款針對 INHBE 或 ACVR1C 的 GalNAc-siRNA 進入早期臨床評估;在臨床前模型,與低劑量 GLP-1 類藥物合用可望「多減脂、少減肌」,且在停用腸促胰素類藥後,對體重回彈有緩衝潛力。未來重點是把這些訊號轉化成 MRI/CT 量到的內臟脂肪(VAT)下降、DXA 的瘦體重保留,以及長期心血管/糖代謝獲益。
【臨床設計要解決的關鍵題】
- 靶點選擇:直接沉默 INHBE(配體) vs. ACVR1C(受體),哪個更有效且安全窗更大?
- 劑量與頻率:起始兩針後每 3–6 個月維持是否足夠?遇到副作用如何「撤銷」——siRNA 的長時效代表逆轉較慢,安全監測要提前。
- 評估指標:除了體重與腰臀比,更要看 VAT 體積、肝脂含量、血脂與發炎標誌、以及肌肉量變化。
- 聯合療法:與 GLP-1/GIP 或抑食中樞機制聯用,是否能提高「脂肪選擇性」與維持效果?
- 人群分層:腹型肥胖、合併 MASH/胰島素阻抗的族群,可能是首波受益者;而 BMI 較低但腰圍偏高者,是不是更「對靶」,值得驗證。

【安全與風險必須誠實面對】
- ⚠️ TGF-β 家族(Activin E 所屬)參與廣泛生理,長期把訊號壓低,是否影響生殖、免疫或其他組織恆定?
- ⚠️ siRNA 的長效是把雙面刃——不良反應可能拖得更久;因此起始劑量、劑量爬坡與停藥機制都要保守設計。
- ⚠️ 注射部位反應、轉氨酶波動、脂肪分布快速改變帶來的代謝適應(例如尿酸、膽石風險)也需要預警與管理。
【它與 GLP-1 類的關係是「取代」還是「互補」】
🔗 GLP-1 類在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與改善葡萄糖代謝很強;INHBE/ACVR1C-siRNA 比較像「把脂肪代謝的煞車放開」,兩者機制互補。
最合理的藍圖是:
- 先用 GLP-1 類拉出明顯的總體重下降;
- 用 siRNA 調整脂肪分布與維持(特別是腹部脂肪),拉長緩解期、降低回彈。
【名詞小辭典】
-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透過 RISC 複合體降解目標 mRNA 的雙股短 RNA。
- GalNAc(N-acetylgalactosamine):能被肝細胞 ASGPR 特異抓取的配體,用來把寡核苷酸「定向送肝」。
- ASGPR(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肝細胞表面的受體,專收帶 GalNAc 的分子。
- INHBE/Activin E:肝臟分泌的細胞因子,抑制脂肪分解;降低其訊號可望減少腹部脂肪。
- ACVR1C(ALK7):Activin E 的受體,存在於脂肪組織。
- VAT(visceral adipose tissue):內臟脂肪,與心代謝風險高度相關。
【結語|從「吃得少」到「脂肪自己放手」】
✅ GalNAc-siRNA 讓「每幾個月打一針、長效維持」成為現實選項,並把作用重心從中樞食慾與腸促胰素,延伸到「肝→脂肪」的周邊代謝軸。若後續臨床證據證實它能精準降低內臟脂肪、保留瘦體重、並帶來可觀的心血管/糖代謝獲益,非 GLP-1 機制的長效減重療法,很可能就此成為新一代基石。
(說明:本文為科普與產業解析,非醫療建議;任何治療選擇請諮詢合格醫師。)
---
**關於藥時事**
醫藥商業投資分析領先品牌,提供深度醫藥商業、投資分析、諮詢服務,做醫藥、投資公司最好的分析師。
歡迎加入我們的 “100+醫藥菁英 專屬圈”:
https://vocus.cc/salon/Drugnews
--
#醫藥 #藥物 #創新藥 #醫療 #健康 #養生 #減肥 #健身 #商業分析 #投資 #新聞 #醫生 #醫院 #癌症 #癌 #腫瘤 #瘤
---
參考資料:
- 公司官網&公開資料
- 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Showcases Two Clinical-Stage RNAi-Based Candidates to Treat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s. Retrieved July 16, 2025, from https://ir.arrowheadpharma.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arrowhead-pharmaceuticals-showcases-two-clinical-stage-rnai
- Wave Life Sciences Announces Initiation of Phase 1 INLIGHT Clinical Trial of WVE-007 in Obesity. Retrieved July 16, 2025, from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5/02/06/3022032/0/en/Wave-Life-Sciences-Announces-Initiation-of-Phase-1-INLIGHT-Clinical-Trial-of-WVE-007-in-Obesity.html
- Alnylam R&D Day. Retrieved July 16, 2025, from https://capella.alnyla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Alnylam-RD-Day-2025.pdf
- Dozens of new obesity drugs are coming: these are the ones to watch. Retrieved February 27, 2025,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404-9?linkId=12914818
- Obesity and overweight. Retrieved February 27, 2025,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 Wave Life Sciences Research Day. Retrieved July 17, 2025, from https://ir.wavelifesciences.com/static-files/a5c9e0ba-6662-41a9-a33b-400938d637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