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反省的功夫就還是交給別人好了
「世界上有這樣的事」是我覺得 羽茜 在談及父母議題時寫得最值得的一段文字。
就是說,如果反面去寫一些總是喜歡替權威者說話的子女,首先我並不否認也許他們真的就是那幸福的孩子,但我同時認為這就是見識淺薄,對於如何當一位好孩子他們可能沒有任何壓力阻礙,而對於指點別人的問題「不難吧」的發言,總是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差不多是:當有人描述父母如何不適任的時候,總有人會跳出來表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父母。變成說聽這樣的人講話會感到他的目的很不純粹,到底對方有沒有要接住你的意思,到底是要告訴正在受苦的人說,你出身於不會虐待你的家庭,還是想展示給別人看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呢;無論如何以上都是對方把他自己的所見所聞,擺在你的困擾之前。
跟這種人說話最生氣的地方,在於你變成他拿來增廣自己見聞的一個過程而已。

...
父母也是人
這話是對的;所以人會在什麼樣的地方犯錯,掛名父母身份的人也會。
孩子被當作是父母成就或者一個未完成的目標這事情上,並不少見,有的人會覺得,如果父母把自己當作作品好好培養並沒有什麼問題;確實,這樣的心可能是共同,但培育的過程、實質的付出可能是有毛病的:我們都知道職場拿香蕉請猴子不夠道德。
又為何父母只是用生存資源追求孩子的人上人,可以因為有心而不須追究行為的失德。
這樣的情境其實任何人都不會舒服,還原它就好比是:因為我旁人覺得朋友對你夠好,是不是客觀事實的好再說,請先一定要收下他變成你的好朋友,如果你不接受就是不識相,你在糟蹋別人對你的付出,那麼你被報復就是自己活該;這裡的朋友代換成是父母對部分人來說也毫不違和。
一個人有所付出就能要定你、吃定你、不能有自己的聲音,那麼他只是在買下你,這並不能混淆成愛。
老師的教育
多年前有幾次跟老師們聊天,聊到關於如何照顧學生這個事。
記得當時以我學生的身份回憶這些,我回饋給老師重要的並不是:我是一個老師,所以連你的前程我要整個扛起,托著你往上爬;我可以短暫洗腦你考大學對於自己的前程很重要,你也別無選擇,但事實的確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也不是在高三之際全無其他選擇。
作為老師,學生應該用他本來的樣貌取得更好的生活,以及有天我就不在這些人的身邊。
的確,現在的我就是高中老師,因為這種先天就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很容易有界線模糊的問題,老師會容易錯把學生應該前行的課題,用扛起度過一次的方式來感動自己做的足夠多,有時候問題看起來解決了,但學生完全沒有從課題中知道自己應該學會什麼。
該不該像我一樣,學生自主決定,我就是你的人生一個過程,學完就是去遇見你新的人。
...
我並不擁有一些東西
就,有些人早個四十年來到世間,我相信也有他一輩子從沒克服過一次的問題。
對於早些年新聞總在說,現在的人就是草莓、愛享受,就很典型的狀況,他們希望一手給你打造舒適的環境,卻又認為我們的表現不配,不把他人的主體性當一回事的人大概都有這個特徵,而並不在乎其實有的人已經在過去打滾很久。
對這些人而言,這是一個別人應該供給我享福的時代,他的付出是為了換取別人也對他如此。
或許你就看懂了,那些不把你的問題當一回事的人,對方的確認為你不重要,所以一股腦的只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更甚於在你的問題之前,應該先關心他要你關心的事情:你會能有什麼需求,這個年紀讀好書就好了。
但你其實還可以體能很好、唱歌很好,而不是永遠做維穩他人生活的一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