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馬拉松愛好者,老實說很少去看其他跑者寫出來的書,因為不同的賽事有著不同的經驗;但那通常也比較是個人經驗而已,難以讓人有參考的價值、也很難去想像或是同理當事人的狀態;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寫的內容,倒是讓人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就很像這些年最常被拿來引用的,是作者村上春樹先生在其著作「當我在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或是「關於跑步,其實我想說的是…」能夠把跑步時看似無聊的情形描述成各種發人省思的金句,真的是太厲害了。
書本的內容一共分成兩個大章節,第一個部分談的是作者想要聊的個人跑步見解跟心得感想、第二個部分則是談關於跑步訓練的相關內容,如果是對於跑步完全沒有經驗跟概念的超級初學者,第二個章節算是大補帖,包括跑步動作、心率的操作、營養補給跟恢復等等,都有很多內容可以參考學習看看,在這邊就分享第一個大章節為主了。
「等待跑步的時間往往很長」整本書讓人最有感的一句話,也是從來沒有特別思考過的一句話。人生有著無數的等待,然而不是在奔跑就是在等待奔跑的路上,尤其是出社會工作之後,不可能隨時隨地想跑就跑、反而是需要把事情都處理完、以及做好了許多的調整跟安排及取捨,才能夠終於的去好好跑個步,而就算如此也可能在準備出門的時候遇到了天候不佳、空氣汙染指數很高,畢竟在室內跑步、使用跑步機的感覺都不及在野外奔跑、在大自然裡衝刺,人啊就是要回歸跟學習跟大自然共存相處的。
「堅持並不一定有好結果」雖然已經越來越運動科學當道了;但是仍然有人選擇該吃下課表時就是必須吃、哪怕是氣候再不好也得執行才是,以作者書中分享的經驗為例,在準備馬拉松比賽的時期會習慣在週末跑一個25公里的練習,而那是一個開始讓人感覺狀態不錯的日子,然而在第十公里的時候身體開始有不舒服感,可是換算成績之後應該是可以比之前還要好,最後硬是撐完整個練習、確實打破了先前的紀錄但也因此受了大傷,為此停跑了一年多。在任何運動項目都應該有一個概念是,成績若是不斷的在突破,那麼受傷的風險跟可能性其實也在增加中,而作為一名跑者看到這樣的內容是很有感的,尤其是時間有限、身體恢復力不如以往,寧願少練也不要受傷,把超越百分百的表現留在賽事的那一天吧。
「專業不一定最合適」這句話補述很有意思,專業教練是針對有專業水準的運動員,對於業餘跑者並不適合、老實說個人是挺認同這句話的。以馬拉松為例,職業選手的門檻目前大概是被認定在兩小時二十分內完賽、業餘跑者的天花板大概是兩小時三十分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妳的成績離的有點遠了甚至連邊都看不到,實在是不需要去參考職業選手的課表、或是找有相關專業的教練,因為只要循序漸進的好好練習其實成績就會逐漸變好、至於花錢加入跑班的付費行為,這就是看個人的想法跟選擇了,畢竟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跑步是無聊的、而人又是屬於需要群居的社會性物種,因此倒也不用想太多或是看的太嚴肅。
「如果想跑步,可以跑個一英里;但假如想體驗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就去跑場馬拉松。」這句話在跑步界裡應該不是太陌生;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的跑步,那還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哪怕沒有關門時間的限制,若是沒有好好的準備跟臨場拿出不錯的運動表現,那麼會經歷到的可是讓人永生難忘的悲慘經驗。曾經有位朋友說明明馬拉松是一個悲慘的故事,為什麼要一直複製這樣的悲劇呢?或許、是不是悲劇還是什麼樣的感受,也只有實際參與過才能明白,但願每個選擇跑步的都能熱愛且健康的一直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