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A博班散策|行到極處便是知
透過不斷地堆疊磚塊(單元理論),我們逐步完成了莊嚴肅穆的教堂(整合方案),就好比米蘭大教堂一樣。但是,就算您精雕細琢,就算裡面有擺放3,000尊雕像,在濃厚的天主教宗教色彩下,直接剔除了82.3%的參訪者。換言之,除了信徒外還有誰會來朝聖呢?
就讀DBA的最終目的,其實是為了學會如何《轉譯》。我想我們帶著30年的產業經驗,獨自摸索也許提取的「模塊」只有3年的價值,但是經過教授們的理論框架、思考框架重塑,以及個人的「厚描」,或許我們真的能建一座教堂。
這段旅程,就像是從工匠的角色轉變為建築師,再進階成為城市規劃師。從前,我們是專注於細節的工匠,能熟練地砌好每一塊磚,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讀DBA後,我們開始成為能綜觀全局的建築師,將零散的磚塊組合成宏偉的教堂,賦予它完整且堅固的結構。
然而,單單一座教堂還不夠。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褪去宗教色彩,吸引廣大的遊客前來參觀。這需要我們進一步成為城市規劃師。我們學會 zoom out 俯瞰全局,不僅設計單一建築,更思考它如何融入整個城市與人群。我們的「轉譯」能力,就像是為這座知識的教堂鋪設道路、規劃綠地,讓它成為一個能與社區、產業、甚至整個社會產生連結的公共空間。
最終,我們提取的專家智慧,不再是專屬於少數人的獨門秘笈,而是一種能為大眾所用、能改變城市風貌的普世價值。我們的DBA學習,正是這場思維與視野的宏大升級。
DBA博班散策,附註:
如果壽命終點是85歲;一個傻石頭,電池電量剩下29%🪫,他以為自己也是「薛西弗斯」,放著風景美麗的抹茶山不欣賞,非得滾上 元智大學DBA博士班 探險探險。這裡,紀錄著滾動的無聊體悟,和一些沒有營養的廢話。因為到了這個歲數,剩下的時間,就是用來幹點蠢事:我想在《志工志業》上著墨。例如:我想探究「時間銀行」,對於北漂工作的人,南部家人臨時生病,有辦法透過志工服務付出的時間轉換,讓另一位處在家鄉的志工為你服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