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雜」到「專業」,用三大要素讓你的實習經驗價值翻倍
結束了暑假兩個月的工地實習,正準備將這段經歷寫進履歷嗎?
許多人的寫法,可能像這樣:
「參與 KC 營造暑期實習(114 年 7 月~8 月),協助現場工作與參觀工地流程。」
看起來沒錯,卻幾乎沒有任何亮點。
我們可以利用一個簡單的結構,具體呈現出你這段時間的努力,讓大家一看到你的履歷就大喊「有料!」。
今天,我們就來對比兩份履歷寫法。

「看不出來到底做了什麼」的流水帳寫法
首先,請看圖中「振宇」的履歷。他的實習內容是這樣描述的:
- 參與 KC 營造暑期實習(114年7月–8月)。
- 協助現場工作與參觀工地流程。
- 幫主任處理大小事。
看到這樣的內容,你會怎麼想?也許你也會和我有同樣的疑問
- 「看不出來你實際做了什麼。」
- 「你學到了什麼技能,能幫助我們公司嗎?」
這種寫法的致命傷,就是缺乏「Action (行動)、Result (成果)、Value (價值)」這三大要素。
- 「幫主任處理大小事」: 影印掃描,打雜,還是訂飲料?
- 「協助現場工作與參觀工地流程」: 每個實習生都是這樣,看不出差異性。
這種描述方式,很可能會讓人看起來以為你在擔任工務助理或保母,完全無法展現作為「現場實習工程師」的專業感。
「價值翻倍」的關鍵
現在,讓我們看看另一位實習生「麗子」的寫法。同樣是「現場工程師」的實習,麗子的履歷內容是:
- 參與 KC 營造暑期實習 (114年7月~8月)。
- 完成 B1~1F 鋼筋自主檢查,協助監造單位查驗。
- 彙整工程進度,撰寫施工日誌。
- 系統化管理施工圖檔案,避免誤用舊圖。
你們看,這張履歷內容,是不是馬上就不同了?
她具體寫出了:執行了哪些行動、完成了什麼成果、進而創造了哪些價值。
這些描述,才能讓人資或主管看到後產生興趣:「喔!這也許是我需要的人。」
拆解「有料」履歷:行動、成果、價值
要讓你的履歷像「麗子」一樣有力,就是將每一條經歷都拆解為:
Action (行動) → Result (成果) → Value (價值)
讓我們試著用這樣的結構來拆解他的經歷,就能清楚地對照出來。

完成 B1~1F 鋼筋自主檢查,協助監造單位查驗

系統化管理施工圖檔案
如何把「打雜」寫出專業感?
實習的現實是——很多時候你真的會被分配到「雜事」。
遇到雜事不是直接跳過忽略,而是如何用專業語言轉化它們的價值。
有兩點可以嘗試看看,
- 提出具體且量化的數據(讓你的成果看起有點份量)
- 展現積極主動的一面(讓雜事也能變成亮點)
聽起來有點抽象對吧?來看看幾個例子,
NG寫法 1. 協助整理辦公室文件
問題:太模糊,看起來像行政助理。
更好的寫法:
協助掃描 50 份自主檢查表檔案,並製作電子檔案索引提升檢索效率。」
NG寫法 2. 陪主任和小包開會
問題: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做,只是去當人形立牌。
更好的寫法:
「協助製作施工協調會議紀錄,並追蹤列管事項辦理情形。」
NG寫法 3. 幫學長訂飲料還有找小蜜蜂
問題:能不寫就不寫吧,除非你應徵的是保母。
如果你的實習過程真的都只有這種和專業無關的事,那麼也可以試著將重點轉移到你主動積極的另一面,比方說自學的技能等等。
更好的寫法:
「工地因雨無法施工時,利用時間自學AutoCAD。」
「利用午休時間,向學長請教混凝土施工流程。」
讓你的履歷「客製化」
一篇成功的履歷,除了具備 A-R-V (三大要素:行動、成果、價值),最理想的狀況是能夠做到「客製化」。
什麼是客製化?
就是讓企業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擁有我們需要的技能。」
或至少相信,「這個人,有值得培養的潛力。」
因此,請試著用今天分享的結構,回想一下你實習期間的行動,把成果和價值寫出來。
讓你的履歷不只是清清如水的紫菜蛋花湯,而是一甕有滿滿好料的「佛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