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寶寶白天小睡常常睡不到30-40分鐘,一下子就醒來,晚上就寢時間晚,要孩子入睡似乎都是一場世紀大戰,短短瞇一下眼似乎就有滿滿的體力,四處探索,活力四射,和家長臉上的倦容、深深的黑眼圈 、沈重的步伐成為強烈的對比,這種寶寶/小孩,常常被稱之為快充型寶寶。
面對快充型小孩,家長常常苦惱於為何孩子這麼不需要睡覺,為何孩子睡眠時間總是如此的短暫和破碎,為何每天已經想盡辦法讓孩子四處放電,小孩還是一樣有用不完的體力?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有很大的可能,並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需要標準建議的總睡眠時數,反而是因為孩子沒有機會獲得他應該有的總睡眠時數,才逐漸變成睡眠破碎又短暫的小孩的。
人類在地球的演化年資並不長,一兩千年前人類住在山洞的那個時代,我們該睡而不睡,通常是在逃難、襲擊、需要保衛生命的時候,在這些時刻裡,身體會釋放腎上腺素讓你更好的能夠擁有爆發力、體力、不睡著去面對這個生存危機時刻。
而這個自我保衛機制到現在都還是存在的,所以當一個人的生理時鐘走到該休息睡覺的時刻,這個人卻不在合適休息的睡眠環境裡,無法讓睡覺自然而然的發生,身體判斷此刻你需要充滿力量的去保護自己的生命,最需要的是腎上腺素,當腎上腺素出現了之後,小孩不就是像是瑪利歐吃的無敵星星——超嗨,可是無敵星星消掉了之後,瑪利歐是不是馬上就縮小。
當這個彷彿無敵星星的腎上腺素一直混亂的出現,本來應該要開始好好長時間睡覺休息的人,在原本應該有一個兩小時午休、貨一夜好眠的時間裡,還沒用完的腎上腺素一直在體內干擾,睡眠就會不斷地被打亂、終止,可是人因為並沒有獲得完整的休息,所以身體是累的,但腎上腺素讓外險狀況看起來很亢奮、很想有用不完的體力。
所以如果真的遇到快充型小孩,家長一定要很有勇氣和決心,將孩子的作息,調整成可以滿足孩子整體睡眠時數的生活節奏,再用至少三周的時間,慢慢一步一步的,讓這個作息逐漸穩定之後,快充型小孩就會默默從家裡消失,變身成家長看到都不可置信的超級會睡,睡得和標準建議時數一樣多的寶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