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成就而忙?抑或是抗拒空虛?工作狂背後的心理機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 每天早出晚歸,工作時間總是比別人多、腦袋 24 小時都繞著賺錢、升遷、目標與成就而打轉。

即使你關心他:「小心別累壞了身體。」

他們常常只是笑笑地回:

「累是累,但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再更努力一點。」

這樣的回答,看似有企圖心、幹勁十足,但仔細想想,背後往往隱藏著內在的緊繃與不安。

那種不安更像是一種「我如果沒有產出價值,就沒有人會愛我」的信念。 更令人心疼的是,這些人心裡常住著一個聲音:

不停地說你還不夠好、不夠成功,你憑什麼休息?

這一篇,我想跟大家分享, 如果你也曾陷入這樣的狀態,努力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有真正感到安心,那也許,是時候放下那場你從來沒有贏過的內在競賽,正視內在的呼喊。

以下三個方向,或許能幫你更理解,自己為了什麼而拚,以及怎麼讓自己從「只會用力」的日常中過渡到「用對力」。

raw-image


第一步:與內在對話

找出你拚命的起點 問問自己:

「我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信自己一定要很有價值,才配被喜歡?」

「那個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成功的聲音,是誰的聲音?」

很多人會說,那是爸媽的話、老師的話、過去某段戀愛關係裡的批評聲。 但無論那個聲音來自誰,重要的不是指責對方,而是意識到: 這些聲音,已經內建在你身體裡太久太久,久到你誤以為那是你自己。 現在,你可以選擇停下來,看看這些聲音是否真的還適合現在的你。




第二步:認清你真正渴望的人生樣貌

如果人生只剩下三年,你最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是擁有百萬資產的企業領袖,還是與家人擁有更多回憶、有朋友隨時能傾訴的人?

你會後悔沒多達成哪些目標,或是會懊惱從沒真正看見自己活成什麼樣?

這些問題不一定馬上有答案,但它們能幫你釐清: 你每天的拚命,到底是不是在往你真正想過的生活方向前進,還是只是在複製別人眼中成功的模樣,內心卻越來越貧乏。




第三步:把「休息」看成一種應有的權利

許多人不敢休息,是因為他們覺得休息是懶人才會做的事。好像只要停下來,就會被別人拋下、被這個世界淘汰。 但真正穩定前進的人,從來不是最拼命的人,而是最懂得怎麼分配精力的人。

你可以練習把「今天我不需要證明什麼」這句話,變成你的日常語言。練習放過那個時時刻刻都要達標的自己,也試著相信: 就算今天什麼都沒做,我依然值得被善待。 那不是因為你表現得夠好,而是因為你本來就配得過休息放鬆的生活。




重新定義你存在的價值

當工作成了你證明自己的唯一途徑,也就代表它成了你躲避面對真實情緒的假和平。 生命的質量,不該全壓在業績數字、績效考核或名利地位上。它也該來自你如何陪伴自己、愛人,以及感受快樂與痛苦的能力。

放過自己,不代表你不負責任、不努力,而是你開始選擇一種更成熟、更真實的方式去活著。你依然在為社會做出貢獻,但你不需要再透支自己來換取被認同。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主頁。未來我會持續分享更多關於情緒覺察、工作壓力與內在修復的文章,陪你一起找回那個,不靠蠻力,也能安心活著的自己。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rnice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探索情緒背後的渴望,修復關係中的傷痕。 這裡分享個人成長觀點、心理練習與關係修復的方法,給正在尋找內在力量的你。
Berni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6
當我們說出「善意的謊言」,真的只是怕對方受傷嗎? 這篇文章帶你看見,情緒過度負責的背後,其實藏著我們對衝突、失望與無力感的恐懼。如何停止替別人的情緒負責?如何為照顧自己的內在健康,而畫出尊重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9/26
當我們說出「善意的謊言」,真的只是怕對方受傷嗎? 這篇文章帶你看見,情緒過度負責的背後,其實藏著我們對衝突、失望與無力感的恐懼。如何停止替別人的情緒負責?如何為照顧自己的內在健康,而畫出尊重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9/17
離婚後,你是否不自覺進入「無限補償模式」? 為了彌補孩子,我們可能過度讓步、過度給予,卻漸漸失去自己,也讓孩子越來越不安。這篇文章寫給所有離婚後努力撐起一切的父母: 你不必犧牲自己來換孩子的愛。真正穩固孩子內心的,是你的陪伴、界線與自我照顧。
Thumbnail
2025/09/17
離婚後,你是否不自覺進入「無限補償模式」? 為了彌補孩子,我們可能過度讓步、過度給予,卻漸漸失去自己,也讓孩子越來越不安。這篇文章寫給所有離婚後努力撐起一切的父母: 你不必犧牲自己來換孩子的愛。真正穩固孩子內心的,是你的陪伴、界線與自我照顧。
Thumbnail
2025/09/15
當你遇見一位離過婚的人💔心動之餘卻也猶豫:這樣的關係,真的能走得長久嗎? 在離婚日益普遍的現代社會,這篇文章分享3️⃣個深思方向,幫助你重新思考「離過婚」究竟是否應該成為愛情的絆腳石。
Thumbnail
2025/09/15
當你遇見一位離過婚的人💔心動之餘卻也猶豫:這樣的關係,真的能走得長久嗎? 在離婚日益普遍的現代社會,這篇文章分享3️⃣個深思方向,幫助你重新思考「離過婚」究竟是否應該成為愛情的絆腳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工作太閒,真的好無聊! 有些人會覺得這算什麼煩惱,也太讓人羨慕了吧!但工作很閒會很無聊,就會像是掉入一個重力很大的星球,時間變得很緩慢。
Thumbnail
工作太閒,真的好無聊! 有些人會覺得這算什麼煩惱,也太讓人羨慕了吧!但工作很閒會很無聊,就會像是掉入一個重力很大的星球,時間變得很緩慢。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被貼上「工作狂」的標籤?認為休息是浪費時間,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即使在難得的假期中,依然感到焦慮不安,無法真正放鬆身心?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過去幾年,我一直埋首於工作,加班、出差成了家常便飯。用忙碌填滿生活,用成就感麻痺自己,以為這就是成功的定義。直到最近,因為身心狀況越來越差,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被貼上「工作狂」的標籤?認為休息是浪費時間,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即使在難得的假期中,依然感到焦慮不安,無法真正放鬆身心?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過去幾年,我一直埋首於工作,加班、出差成了家常便飯。用忙碌填滿生活,用成就感麻痺自己,以為這就是成功的定義。直到最近,因為身心狀況越來越差,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每天都在堅強和發瘋間徘徊。 從我出社會做了第一份工作 就知道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工作的人。 尤其我這人又只憑自己喜好做事。 (∩▽∩) 好大心 生活和工作帶給我的無可奈何只能面對、放下;面對、放下。 朋友說我很有抗壓性 我只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每天都在堅強和發瘋間徘徊。 從我出社會做了第一份工作 就知道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討厭工作的人。 尤其我這人又只憑自己喜好做事。 (∩▽∩) 好大心 生活和工作帶給我的無可奈何只能面對、放下;面對、放下。 朋友說我很有抗壓性 我只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我常常會發現自己「哪裡不足」,除了自我價值感覺低下之外,總是在庸碌的生活下感受到【時間不夠】,但是總是說不上來我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管理時間的方式,照做了大概才三天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適合那些網路上那些農場文的方法,也很少有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