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兩人選?企業遴選制度的公平與效率之辯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一次內部晉升評選會議上,一位主管開口問:「這次遴選只有一個候選人,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嗎?」

人資回答:「公司規定,一個職位至少要有兩位以上候選人,才能正式評估。」 現場頓時出現一陣沉默。主管嘆了口氣:「那就得再找一個人來比嗎?這樣不會太形式化嗎?」

這樣的情況,在許多企業裡其實相當常見。對主管來說,這樣的制度彷彿在「拖慢用人效率」;但在人資眼中,這是一道用來防止偏見與確保公平的保護線。

所謂的「一職兩人」遴選制度,指的是當公司要任命、晉升或補實一個職位時,必須至少有兩位或以上的候選人共同接受審查與比較。這看似只是程序上的要求,實際上卻反映了一家公司在「決策公正性」與「組織治理」上的成熟度。

raw-image


制度的核心精神:讓選擇不只是形式

如果只有一位候選人,那麼整個過程就不再是「遴選」,而只是「通過」。

企業設立這樣的制度,是希望在做出人事決策時,能有比較、討論與檢證的過程,避免決策者的主觀印象凌駕於制度之上。

對人資而言,這樣的機制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建立「相對性」。有比較,才有標準。當兩位候選人被放在同一張評估表上,主管必須以具體事實、績效、潛力與經驗為依據,而非「我覺得他比較順眼」這種感覺性評估。

一職多人的設定,也能在會議中產生更多元的觀點。不同主管之間的討論、不同單位的觀察角度,都能讓決策更全面。這樣的制度,不只是選人才,也是考驗組織的思辨能力。

公平與公信力:制度的第二層意義

對員工來說,透明的遴選制度能降低被質疑的空間。

在沒有比較對象的情況下,任何一個被錄取的人都容易被懷疑「是不是被內定的」。 相反地,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職缺有公開競爭,有人選提報、有會議討論、有文件紀錄,那麼結果無論誰錄取,都比較能被接受。


制度帶來的不是速度,而是信任。


在一個講究公平的組織裡,遴選制度是信任的基礎。它讓每一位參與者都相信,機會不是被分配的,而是被競爭出來的。 這樣的文化能長期穩定團隊士氣,也讓內部升遷更具正當性。


遴選制度的優點

第一,提升決策品質。當一個職位有兩位以上候選人,決策者被迫比較、分析與思考,而非直接接受單一建議。討論過程會更聚焦,也更具邏輯性。

第二,強化組織透明度。所有晉升、轉調與任命都能被追蹤、有紀錄,避免內部流言或不信任。對HR而言,這是讓制度取代人情的重要關鍵。

第三,促進員工成長意識。有競爭的環境會讓員工更有動力準備自己。當大家知道晉升並非自動獲得,而是需要和他人競爭,就會更願意自我培養與進步。

第四,降低錯誤任命的風險。若只有一人被推薦,決策容易陷入「沒得選就只能用」。當有第二人選出現,組織自然會更審慎。對企業來說,這是一種風險控管。

然而,制度的另一面:效率與執行成本

制度再完美,若沒有考量現場運作的彈性,也容易被視為「官僚」。主管對這套制度最大的疑慮通常來自三個層面。

第一,時間成本太高。當公司規定必須湊齊兩位候選人才能開會評估,HR往往得再去尋找第二人,導致決策延誤。尤其在人才稀缺或職位急需的情況下,這樣的等待常會影響業務運作。

第二,假性競爭的存在。部分遴選會議只是「為了滿足規定而湊人」。若明知A候選人已內定,B只是陪跑,整個過程反而會讓人對制度失望。

第三,內部情緒衝突。若兩位候選人同屬一個部門,未錄取者的心理落差往往難以消化。這不僅會影響團隊合作,也會造成管理壓力。

人資該怎麼讓制度既公平又有效率

制度設計的目的不是製造負擔,而是建立平衡。對人資來說,關鍵是讓這套制度「有靈魂」。

第一,要讓主管理解為什麼需要比較。當主管明白這項制度不是用來限制,而是用來保護自己免於偏見與爭議,他們自然會更願意配合。

第二,要在公司內建立候選人資料庫。平時累積潛力員工的發展紀錄,當有職缺出現時就能快速找出第二位合格候選,而不必臨時湊人。

第三,建立例外機制。對於技術稀缺職位或特定條件下,可經高階管理層核准免除雙人競爭,但必須留下書面說明與審核紀錄。這樣既維持制度的嚴謹,也兼顧運作的彈性。

第四,強化溝通回饋。遴選結束後,對未錄取者應給予建設性回饋,讓他明白落選的原因與未來的改進方向。這樣可以避免因制度競爭而產生心理挫折。

遴選制度的本質:是文化的體現

企業的制度反映的是文化。


當一家公司願意讓所有用人決策經過比較與討論,代表它重視的是「程序的正當性」與「決策的可被檢驗性」。這樣的組織文化能減少黑箱操作、避免內部矛盾,也讓每一次任命都經得起檢視。


然而,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


若制度流於形式,員工只會看到「表面公平」,感受不到「實質透明」。 因此,HR與主管的角色,不只是執行制度,更要讓制度「被理解、被相信、被信任」。


要求一個職位至少要有兩位候選人,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增加流程,但它真正的意義在於建立一個更穩定、公平、可持續的組織用人架構。


它避免了一人決策的偏差,讓每次任命都多一層思考空間,也讓整個企業的文化更成熟。


公平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制度去維持。


效率不是一切,它必須建立在正當的基礎上。 當制度被理解、被落實、被信任時,遴選機制就不再是阻力,而是組織前進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IOBRICK
4會員
74內容數
這裡是結合創作與職場觀察的多元空間,分享立體像素藝術、拼豆與積木設計圖紙,也記錄我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的實測經驗,並不定期更新HR相關的職場觀察與心得。無論你對像素藝術有興趣、想了解AI應用,或是想看看人資在想什麼,這裡都歡迎你一起交流與討論。
ADIOBRICK的其他內容
2025/10/11
某天早上,一位部門主管走進人資辦公室,語氣急躁地說:「這個員工表現真的太差,我要馬上資遣他!」人資打開那位員工的紀錄,翻閱後平靜地回答:「他沒有違紀,也沒有被正式輔導過,如果現在資遣,公司可能會有法律風險。」主管皺眉:「那還要什麼輔導?浪費時間而已。」
Thumbnail
2025/10/11
某天早上,一位部門主管走進人資辦公室,語氣急躁地說:「這個員工表現真的太差,我要馬上資遣他!」人資打開那位員工的紀錄,翻閱後平靜地回答:「他沒有違紀,也沒有被正式輔導過,如果現在資遣,公司可能會有法律風險。」主管皺眉:「那還要什麼輔導?浪費時間而已。」
Thumbnail
2025/08/24
這週安排了三場面試,三位求職者來自不同產業、不同職能,但不約而同,在講到「為什麼離職」時,都用了同一句話: 「因為我覺得那間公司沒有東西可以學了,所以我想換個環境。」 第一次聽,我點頭;第二次聽,我微皺眉;第三次聽,我已經開始在心中劃叉。
Thumbnail
2025/08/24
這週安排了三場面試,三位求職者來自不同產業、不同職能,但不約而同,在講到「為什麼離職」時,都用了同一句話: 「因為我覺得那間公司沒有東西可以學了,所以我想換個環境。」 第一次聽,我點頭;第二次聽,我微皺眉;第三次聽,我已經開始在心中劃叉。
Thumbnail
2025/07/26
最近有個職缺卡了快一週沒人選。就在主管開始頻頻催件時,我在系統裡刷到一份「學經歷條件幾乎吻合」的履歷。打開一看,學歷OK、工作類型也很接近,但接下來我卻做了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我直接略過這份履歷,沒有打電話,也沒邀請面試。 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履歷裡,充滿了不解釋的空白與重疊的工作經歷。
Thumbnail
2025/07/26
最近有個職缺卡了快一週沒人選。就在主管開始頻頻催件時,我在系統裡刷到一份「學經歷條件幾乎吻合」的履歷。打開一看,學歷OK、工作類型也很接近,但接下來我卻做了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我直接略過這份履歷,沒有打電話,也沒邀請面試。 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履歷裡,充滿了不解釋的空白與重疊的工作經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經過勞基法幾次修正後,對於員工方之保障也越來越周全,但相對的也限縮了公司方不少權力。一般來說,在招聘新員工時,對於前來應徵的求職者,除了事先可用履歷表大概了解其過往經驗與人格特質外,看到適合人選在邀請到公司來面試,面試時間雖然各家公司有所不同,但大抵落在30分鐘至1小時間,要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確定應
Thumbnail
經過勞基法幾次修正後,對於員工方之保障也越來越周全,但相對的也限縮了公司方不少權力。一般來說,在招聘新員工時,對於前來應徵的求職者,除了事先可用履歷表大概了解其過往經驗與人格特質外,看到適合人選在邀請到公司來面試,面試時間雖然各家公司有所不同,但大抵落在30分鐘至1小時間,要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確定應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要是我對部門同仁說:這件事情你們討論就好。 這代表他們決定就好。 多年來我也都是這樣做事的。即使下屬的決定跟我想的不同,我也尊重他們的最終決議,因為是我授權他們做的決定。 初期有點困難,總覺得他們想的不夠透徹,但我忍住不插手。 經過這些年來我的感受是:即使處理方法不同,最終的結果有時也很好。
Thumbnail
要是我對部門同仁說:這件事情你們討論就好。 這代表他們決定就好。 多年來我也都是這樣做事的。即使下屬的決定跟我想的不同,我也尊重他們的最終決議,因為是我授權他們做的決定。 初期有點困難,總覺得他們想的不夠透徹,但我忍住不插手。 經過這些年來我的感受是:即使處理方法不同,最終的結果有時也很好。
Thumbnail
在面試的尾聲,提問主管、人資和執行長/副理的問題,能幫助我們更深入瞭解公司的實際運作模式。文章介紹了針對不同對象的提問策略,以及在不同階段應該關注的重點。
Thumbnail
在面試的尾聲,提問主管、人資和執行長/副理的問題,能幫助我們更深入瞭解公司的實際運作模式。文章介紹了針對不同對象的提問策略,以及在不同階段應該關注的重點。
Thumbnail
#離職程序 各公司所規範的人員離職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多半會是人員跟直屬主管提出離職,經過一些主管的基本了解,然後就會請人事提供離職申請單。又或是有的人員會直接找人事拿離職單,甚至自己從系統列印單據。 如果還沒有單位主管的確認,雖然離職的發起權在員工身上,通常還是會再
Thumbnail
#離職程序 各公司所規範的人員離職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多半會是人員跟直屬主管提出離職,經過一些主管的基本了解,然後就會請人事提供離職申請單。又或是有的人員會直接找人事拿離職單,甚至自己從系統列印單據。 如果還沒有單位主管的確認,雖然離職的發起權在員工身上,通常還是會再
Thumbnail
報到的第一天,A 和另一位也是錄取同一份職缺的新人B 被叫到會議室和主管面談,討論往後的工作安排。 一開始不免俗地簡單自我介紹與聊聊對於往後職涯的想法。接著進到工作安排環節時,主管表示有兩項工作任務要分配給他們,簡單說明這兩份工作的內容後,便詢問他們各自的意願。
Thumbnail
報到的第一天,A 和另一位也是錄取同一份職缺的新人B 被叫到會議室和主管面談,討論往後的工作安排。 一開始不免俗地簡單自我介紹與聊聊對於往後職涯的想法。接著進到工作安排環節時,主管表示有兩項工作任務要分配給他們,簡單說明這兩份工作的內容後,便詢問他們各自的意願。
Thumbnail
有一回在該月份新進x職級以上的員工,收到一場與高層主管面談的邀請。名義上是增進交流,實際上大概是來會會這些拿著優渥薪水的新人有幾把刷子。
Thumbnail
有一回在該月份新進x職級以上的員工,收到一場與高層主管面談的邀請。名義上是增進交流,實際上大概是來會會這些拿著優渥薪水的新人有幾把刷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