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貓咖啡:傳說的味道,與真實的化學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從印尼叢林開始的傳奇


全世界最貴的一杯咖啡,來自一種你想不到的地方——動物的糞便。

「Kopi Luwak」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印尼語:


kopi 是「咖啡」,luwak 指的是「麝香貓」。


故事要追溯到荷屬東印度時期。那時的印尼農民被禁止飲用自己種的咖啡,只能撿麝香貓吃過、排出的咖啡豆。

出乎意料地,這些豆子烘焙後香氣柔順、苦味降低,於是成了歐洲商人眼中的珍品。

自此,「Kopi Luwak」被包裝成「自然發酵的奇蹟」,一種來自動物腸道的奢侈品。


有傳說說:麝香貓咖啡的好滋味是因為麝香貓(如亞洲棕櫚麝香貓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具有敏銳嗅覺或選擇能力,會吃下最成熟、最甜、無瑕疵的咖啡果實。也就是說,豆子從一開始就已經經過動物的「篩選」,使得它風味優良。 


這種說法常被用於強調 Kopi Luwak 的「稀有」「自然」「頂級」等形象。但是,這是真的嗎?


過去的研究:辨真假、談風味、說不清的神祕


隨著名氣上升,市場上出現大量仿冒與圈養產品。

科學家也開始探討:這種「糞便咖啡」真的特別嗎?


多數研究集中在印尼,主要關注:

如何利用代謝體學或光譜技術找出「化學指紋」,以辨識真假 Kopi Luwak;

或比較礦物質、多酚、抗氧化能力,聲稱「麝香貓咖啡比較健康」。


但這些研究多以市售樣本為主,豆子來源不明、烘焙狀態各異。

結果是:有的說差很多,有的說差不多。

換句話說,大家都在研究這杯咖啡值不值那個價,卻沒人真正問——在麝香貓的腸道裡,是不是真的發生了什麼,改變了咖啡的滋味?畢竟,我們的腸道,也會把香香的食物變成臭臭的屎。


2025 年,印度喀拉拉邦中央大學的研究團隊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關於麝香貓咖啡的新研究。

地點在印度西南部的科達古(Kodagu),那裡既是野生麝香貓的棲地,也是印度最重要的咖啡產區之一。


他們選擇研究羅布斯塔咖啡(Coffea canephora),原因有三:


科達古是印度咖啡出口重鎮,年產量占全國約三分之一,當地種植的是羅布斯塔(科達古是印度最大的羅布斯塔產區之一);因此,野生麝香貓只能吃羅布斯塔果實,沒有阿拉比卡可選;


最後,過去幾乎所有 Kopi Luwak 研究都集中於印尼的阿拉比卡,羅布斯塔版本幾乎沒人分析過。


他們直接在野外收集麝香貓糞便中的咖啡豆,與同地區人工採收的成熟果實相比。為避免烘焙改變化學成分,分析的都是未烘焙生豆,真正針對「腸道發酵」這個過程本身。


研究團隊使用「時間橫斷步行法(time-transect walking methodology)」在五個咖啡莊園(Balmany、Devrarakadu、Margolly、Pollibetta、Yemmigoondi)巡查,每個莊園行走一小時搜尋麝香貓糞便。

他們一共收集 68 份新鮮麝香貓糞樣本,每份都完整取樣並戴手套避免污染。之後將糞便樣本帶回實驗室清洗、去除糞質、取出其中的羅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 beans);

若發現其他種子的雜質(如棕櫚種子)則排除不分析;

同時,在各地也手工採收成熟咖啡果作為對照樣本。


這些樣本都以透氣紙袋保存,避免真菌污染,之後在 50 °C 烘乾以確保均勻乾燥。整個過程都未涉及圈養或強迫餵食 。


也就是說,這篇研究是以自然棲地中野生麝香貓排出的糞便豆為材料,確保了樣本的「野生性」與「生態真實性」。


結果顯示,雖然麝香貓糞中的咖啡豆體型較大,但重量略低於人工採收豆。這可能是因為麝香貓偏好吃較大、熟度高的果實。


至於兩種咖啡豆的營養成分,研究團隊發現麝香貓咖啡豆的脂肪含量顯著較高(8.36% vs 5.95%),其中兩種短鏈脂肪酸——辛酸與癸酸甲酯——含量上升。


這兩種物質正是帶來「奶油香、乳脂香」的關鍵。

相對地,蛋白質、咖啡因、糖分並無顯著差異。


也就是說,真正讓風味改變的,是脂肪酸組成的微妙變化。過去的研究 在麝香貓的糞便與腸道菌群中,以「Gluconobacter」屬菌為優勢群。這種細菌具有分解含硫胺基酸(如半胱胺酸)的酶、也能代謝硫化氫與結構性多醣,在麝香貓腸道中發酵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使咖啡豆內部產生更多發酵代謝物與香氣化合物,被認為促成了麝香貓咖啡「柔順、香氣圓潤」的風味的主要原因。


因此研究團隊推測,麝香貓咖啡的脂肪酸含量較高,應該與腸道中的發酵菌(尤其是 Gluconobacter)有關,這類菌能分解含硫胺基酸與多醣,產生新的揮發性香氣分子。


換句話說,「柔順香滑」這句廣告詞,終於有了化學根據。但那份柔順,其實來自細菌的功勞,而不是動物的「神祕消化力」。


研究團隊認為:這樣的化學差異並不意味著「更健康」或「更神聖」,而且如果採用圈養、強迫餵食的方式生產麝香貓咖啡,不僅失去自然發酵的條件,也違背動物福利。


這項研究讓人重新思考:「好味道」應該建立在什麼基礎上?

是自然的偶然、還是可重現的科學?


從麝香貓到可可豆:讓菌取代獸的味道

在可可豆的世界裡,科學家早已找到更溫柔的答案。

2025 年發表於 Nature Microbiology 的一篇論文指出,巧克力的香氣其實在發酵階段就決定了;

由酵母菌、乳酸菌與醋酸菌接力發酵,分解糖與多酚,釋放出花香、木質香與焦糖香。


研究團隊甚至還建立了一個由九種菌組成的合成菌群(synthetic community),透過在實驗室中重現發酵過程,以合成菌群做出的可可香氣層次幾乎與天然發酵無異(請參考「巧克力的好滋味」一文)。


這項成果證明:

「只要找到正確的菌、提供正確的環境條件,就能重現自然發酵的風味,而不必仰賴偶然或動物虐待。」


同樣的理念,完全可以應用在麝香貓咖啡。

既然已知道腸道中存在Gluconobacter、 Lactobacillus 等能改變脂肪酸的菌,未來就能以這些菌為起點,在可控的溫度與濕度下進行「模擬腸道發酵」,讓咖啡豆在實驗室裡完成同樣的化學轉變。


這樣,不僅能確保品質一致,也不必再以動物痛苦換取「奢華」。


從傳說到微生物


總而言之,這個研究發現,真正讓 Kopi Luwak 獨特的,不是糞便,而很可能是發酵。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明。


把可可豆與麝香貓咖啡的研究一起看,應該可以這麼說:味道的奇蹟往往藏在看不見的世界——微生物的世界。


當我們理解這一點,就能用科學取代殘酷,讓奢侈的味道,成為一種更有倫理的藝術。


參考文獻:

Mitra, A., Ghosh, R., Sreelatha, L., & Krishnamurthy, R. (2025). Comparative profiling of lipids and fatty acids in civet-processed and conventional robusta coffee beans. Scientific Reports, 15, Article 21545.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21545-x

Gopaulchan, D., Moore, C., Ali, N. et al. A defined microbial community reproduces attributes of fine flavour chocolate fermentation. Nat Microbi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5-02077-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300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10/31
在一千多年前的祕魯安地斯山區的高原上,瓦里(Wari)人建立了南美最早的帝國之一。 他們喝祕魯胡椒樹的紅色果實釀的molle酒, 但是最近發現,有時候他們的molle酒會加料~
Thumbnail
2025/10/31
在一千多年前的祕魯安地斯山區的高原上,瓦里(Wari)人建立了南美最早的帝國之一。 他們喝祕魯胡椒樹的紅色果實釀的molle酒, 但是最近發現,有時候他們的molle酒會加料~
Thumbnail
2025/10/30
有過暈車的經驗嗎?有些人只要坐車、坐船、坐飛機一段時間,就會開始頭暈、嘔吐;這樣的人,很多會因此不敢旅行,要不然就得在出發前先吃一顆暈車藥,昏昏沉沉地度過整個旅程。 過去對為何暈車,有「感覺衝突理論」;但它無法解釋所有的發現。 最近有一個新的假說認為:暈車與腸子也有關!
Thumbnail
2025/10/30
有過暈車的經驗嗎?有些人只要坐車、坐船、坐飛機一段時間,就會開始頭暈、嘔吐;這樣的人,很多會因此不敢旅行,要不然就得在出發前先吃一顆暈車藥,昏昏沉沉地度過整個旅程。 過去對為何暈車,有「感覺衝突理論」;但它無法解釋所有的發現。 最近有一個新的假說認為:暈車與腸子也有關!
Thumbnail
2025/10/29
是否曾想過,為何寄生植物(如日本松蒿 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不會寄生自己人? 當然,寄生自己人對它們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但是,它們如何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最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個機制!
Thumbnail
2025/10/29
是否曾想過,為何寄生植物(如日本松蒿 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不會寄生自己人? 當然,寄生自己人對它們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但是,它們如何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最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個機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咖啡豆的品種有哪些? 咖啡豆主要分為兩種: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 阿拉比卡種: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5%,以其香氣豐富、酸度適中、苦味較低而聞名。 羅布斯塔種:羅布斯塔種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較高,苦味較重,但價格較低。 此外,還有一些較為稀少的咖啡豆品種,例如: 利比里卡種:
Thumbnail
咖啡豆的品種有哪些? 咖啡豆主要分為兩種: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 阿拉比卡種: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5%,以其香氣豐富、酸度適中、苦味較低而聞名。 羅布斯塔種:羅布斯塔種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較高,苦味較重,但價格較低。 此外,還有一些較為稀少的咖啡豆品種,例如: 利比里卡種:
Thumbnail
咖啡豆的種類推薦主要有兩種: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豆歷史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咖啡豆品種,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0%。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埃塞俄比亞。 阿拉比卡咖啡豆起源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埃塞俄比亞西南部高原的卡法地區。根據傳說,一位名叫
Thumbnail
咖啡豆的種類推薦主要有兩種: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豆歷史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咖啡豆品種,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0%。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埃塞俄比亞。 阿拉比卡咖啡豆起源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埃塞俄比亞西南部高原的卡法地區。根據傳說,一位名叫
Thumbnail
在外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一早來杯咖啡充電已深深烙印在每日習慣中,少了點咖啡因,猶如沒睡醒似的,當然即便在越南少不了一杯咖啡。 身為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越南咖啡也是馳名全球,不論是四處可見的煉乳咖啡或是河內的蛋咖啡,在在展現越南當地的特色與風情,但有沒有發現,這些都超甜的。 傳統的越南咖啡不加牛
Thumbnail
在外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一早來杯咖啡充電已深深烙印在每日習慣中,少了點咖啡因,猶如沒睡醒似的,當然即便在越南少不了一杯咖啡。 身為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越南咖啡也是馳名全球,不論是四處可見的煉乳咖啡或是河內的蛋咖啡,在在展現越南當地的特色與風情,但有沒有發現,這些都超甜的。 傳統的越南咖啡不加牛
Thumbnail
​愛吃美食的你知道世界三大飲料是哪三個嗎??答案是咖啡、茶、可可。其中咖啡更是許多人日常必須飲料,咖啡是經過烘焙並磨成粉的咖啡豆製作出來的飲料。全球咖啡品牌正以一種洗捲方式衝擊大家日常生活。這篇來介紹全世界第六大咖啡品牌、台灣人比較不熟悉的來自泰國國民品牌亞美森咖啡(英文名稱:AMAZON    C
Thumbnail
​愛吃美食的你知道世界三大飲料是哪三個嗎??答案是咖啡、茶、可可。其中咖啡更是許多人日常必須飲料,咖啡是經過烘焙並磨成粉的咖啡豆製作出來的飲料。全球咖啡品牌正以一種洗捲方式衝擊大家日常生活。這篇來介紹全世界第六大咖啡品牌、台灣人比較不熟悉的來自泰國國民品牌亞美森咖啡(英文名稱:AMAZON    C
Thumbnail
秘氏咖啡店是我覺得很不錯的職人咖啡館,也是少數會賣較多深到極深烘焙咖啡豆的店。 過年期間我買了包極深焙的黑武士(哥倫比亞咖啡豆),今天來開箱它。
Thumbnail
秘氏咖啡店是我覺得很不錯的職人咖啡館,也是少數會賣較多深到極深烘焙咖啡豆的店。 過年期間我買了包極深焙的黑武士(哥倫比亞咖啡豆),今天來開箱它。
Thumbnail
咖啡,這杯香濃的飲品,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然而,咖啡的世界還隱藏著許多令人驚嘆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八個關於咖啡的獨特而少為人知的事實吧 咖啡的發現之謎: 傳說中,咖啡的發現與埃塞俄比亞的一位牧羊人有關。這位牧羊人注意到,他的羊在食用咖啡樹的果實後變得異常活躍。於是,咖啡的魔力開始被人們發
Thumbnail
咖啡,這杯香濃的飲品,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然而,咖啡的世界還隱藏著許多令人驚嘆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八個關於咖啡的獨特而少為人知的事實吧 咖啡的發現之謎: 傳說中,咖啡的發現與埃塞俄比亞的一位牧羊人有關。這位牧羊人注意到,他的羊在食用咖啡樹的果實後變得異常活躍。於是,咖啡的魔力開始被人們發
Thumbnail
「咖啡豆」知識外,有一些大家意外又驚訝的咖啡「豆知識」。除了咖啡豆不是豆,是種子外,還有什麼豆知識呢?分享10個令人意外的咖啡「豆知識」。
Thumbnail
「咖啡豆」知識外,有一些大家意外又驚訝的咖啡「豆知識」。除了咖啡豆不是豆,是種子外,還有什麼豆知識呢?分享10個令人意外的咖啡「豆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