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科普|🧠 運動強度定義大革新! 一次搞懂如何定義運動強度!】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 練了個寂寞?ACSM 震撼發布:你以為的「中強度」可能只是「低強度」!

你是否也有過這種經驗:

  • 明明照著網路課表跑,心率也控制在 70% 最大心率(HRmax),卻覺得「好像有點太輕鬆」?
  • 你跟著健身 App 做了「中強度」訓練,結果隔天痠痛到下不了床?
  • 或者,你是一位教練,發現同樣的 %HRmax 課表,A 學員輕鬆完成,B 學員卻跑到快往生?

這不是你的錯覺!你可能... #練了個寂寞

全球最權威的兩大運動科學機構——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澳洲運動與運動科學協會(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Australia, ESSA),在 2025 年共同發表了一篇震撼彈等級的專家聲明。

他們的研究結論直指一個驚人事實:

#我們目前對運動強度的定義一團混亂!

長期以來,我們用來劃分「低、中、高強度」的標準——例如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代謝當量(METs)——充滿了缺陷,甚至可能是錯的!

這篇聯合聲明召集了全球頂尖的運動科學家,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長久以來的混亂,提出一個橫跨公衛、科研到競技運動的「全球統一定義」。



raw-image


🤯 你被騙了嗎?為什麼 %HRmax 和 METs 根本不準


幾十年來,我們習慣用一些「固定公式」來開立運動處方。但這篇聲明告訴我們,這些方法錯得離譜。


#陷阱一: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


你一定看過「燃脂區間=60-70% HRmax」或「心肺訓練=70-80% HRmax」的說法。

殘酷的真相是: 這些百分比對每個人來說,代表的生理壓力完全不同

早在 1978 年就有研究發現,當一群人都在 80% HRmax 運動時,大約有一半的人處於他們的第一代謝閾值(MT1)以下(相對輕鬆),而另一半人則在 MT1 之上(開始變喘)。

換句話說,你以為的「中強度 70%」,對體能好的人可能只是「低強度」;但對體能差的人,可能已經是「高強度」了!


#陷阱二:代謝當量(METs)


METs(Metabolic Equivalents)更常出現在公衛指南或智慧手錶上(例如:健走 = 3 METs)。1 MET 代表靜坐時的耗氧量。

殘酷的真相是: METs 是一個固定值,它完全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例如:年齡、性別、體重,尤其是「體能狀況」。

舉例來說:6 METs 的活動(例如慢跑),對一個 20 歲的運動員來說,絕對是「低強度」;但對一位 70 歲的阿公來說,可能已經是「非常高強度」了。

這篇研究指出,用 METs 這種固定值來分類強度,會導致嚴重的「錯誤分類」(misclassification)。



💪 練很重 vs 練很累:別再混淆「負重」與「強度」!


不只心肺有氧運動,阻力運動(Resistance Exercise)的強度定義更是混亂。

許多人(甚至教練)會用「一次反覆最大重量百分比」(%1RM)來定義強度(例如:50% 1RM = 低強度;90% 1RM = 高強度)。

殘酷的真相是: 這是把「負重(Load)」跟「強度(Intensity)」搞混了!

真正的「強度」應該是「你感覺有多 hard(多累)」。

想像一下:

你用 50% 1RM 的重量做深蹲。

  • 只做 1 下:這絕對是「低強度」。
  • 做到力竭(例如 20 下):最後那幾下,你的臉部猙獰、呼吸急促。這 100% 是「非常高強度」!

強度是由「負重」和「反覆次數(力竭程度)」共同決定的。只看 %1RM 根本不準,而且這個方法也不適用於彈力帶或徒手訓練。



💡 全球新共識!ACSM/ESSA 提出「五級強度」標準


為了解決上述所有混亂,這群專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統一的術語。


#第一步:統一「強度」的名稱


首先,拋棄那些容易混淆的詞!

  • 不用 "Vigorous"(費力): 語言學上,從 "Moderate"(中等)跳到 "Vigorous"(費力)並不直觀。統一改成 "High"(高)。
  • 不用 "Light"(輕)或 "Heavy"(重): 這些詞用在阻力運動時,會讓人誤以為在描述「負重」(Load),而不是「努力程度」(Effort)。

✅ 全新五級強度標準:

  1. Very Low (非常低)
  2. Low (低)
  3. Moderate (中)
  4. High (高)
  5. Very High (非常高)


#第二步:統一「感覺」的描述


你的「主觀感覺」非常重要。專家們也統一了「自覺運動強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的描述詞。

✅ 全新五級體感描述:

  1. Very easy (非常輕鬆)
  2. Easy (輕鬆)
  3. Somewhat hard (有點累)
  4. Hard (累)
  5. Very hard (非常累)



🚀 未來的訓練:我該如何測量「真正」的強度?


這篇聲明最強調的重點來了:既然舊方法不準,那我們該用什麼?


1. 有氧運動的黃金標準:代謝閾值 (Metabolic Thresholds, MT)


在實驗室中,區分強度最準確的方法,是看你的「代謝閾值」(Metabolic Thresholds),這需要透過氣體分析或血乳酸測量。

  • 第一代謝閾值 (MT1):
    • 定義: 俗稱的「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 LT)或「換氣閾值」(Ventilatory Threshold, VT)。體感: 從「可以輕鬆聊天」跨入「開始有點喘、講話要斷句」的點。意義: 這是 Low(低) 強度與 Moderate(中) 強度的分界點。
  • 第二代謝閾值 (MT2):
    • 定義: 俗稱的「最大乳酸穩定狀態」(Maximal Lactate Steady State, MLSS)或「臨界功率」(Critical Power, CP)。體感: 從「很喘但還能撐住」跨入「撐不住了、即將力竭」的點。意義: 這是 Moderate(中) 強度與 High(高) 強度的分界點。


2. 阻力運動的最佳指標:保留次數 (Repetitions in Reserve, RIR)


對於阻力運動,專家們不推薦使用 %1RM 來描述強度。

他們推薦使用 RIR(Repetitions in Reserve),也就是「保留次數」。

RIR 的意思是: 在你做完這一組時,你「覺得自己還能再多做幾下?

  • RIR 7-8 下: 代表你還能再做 7-8 下,這就是 Low(低) 強度。
  • RIR 2-3 下: 代表你很接近力竭了,這就是 High(高) 強度。
  • RIR <2 下: 代表你已經快不行了(或剛好力竭),這就是 Very High(非常高) 強度。

RIR 完美地反映了你的「神經肌肉疲勞程度」,這才是阻力運動的「真正強度」。


3. 最實用的萬用工具:RPE & 說話測試 (Talk Test)


你可能會說:「我又沒辦法去實驗室測 MT1/MT2!」

別擔心,專家們強調,「自覺運動強度」(RPE)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輔助工具。

而「說話測試」(Talk Test) 也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 能輕鬆聊天 ➡️ Low 強度
  • 講話開始斷斷續續 ➡️ Moderate 強度
  • 幾乎無法講話 ➡️ High 強度


📊 總結!我的訓練到底該怎麼練?(✅ 收藏這張表)

raw-image


總結:別再盲從數字,傾聽你的身體!


這篇 ACSM 與 ESSA 的聯合聲明,是對未來運動處方的一次重大革新。

給健身愛好者與教練的最終建議:

  1. 拋棄迷思: 不要再「只」依賴 %HRmax 或 METs 來開課表。這篇聲明清楚指出,這些方法充滿缺陷(flawed)且不適用於所有人。
  2. 擁抱 RPE: 「自覺運動強度」是你最準確、最個人化的強度監控工具。你必須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
  3. 學習 RIR: 對於阻力訓練,請開始使用「保留次數」(RIR)來定義和溝通強度,這遠比 %1RM 更精準。

下次訓練時,別再只盯著你的心率錶了。問問自己:

「我現在覺得有多累(RPE)?」

「我還能再做幾下(RIR)?」

這才是讓你訓練更有效、更科學的關鍵!

參考文獻:

Bishop, D. J., Beck, B., Biddle, S. J. H., Denay, K. L., Ferri, A., Gibala, M. J., Headley, S., Jones, A. M., Jung, M., Lee, M. J., Moholdt, T., Newton, R. U., Nimphius, S., Pescatello, L. S., Saner, N. J., & Tzarimas, C. (2025).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Intensity Terminology: A Joint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Expert Statement and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Australia (ESSA) Consensus Statemen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57(11), 2599–2613. https://doi.org/10.1249/MSS.0000000000003795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如果您覺得本次節目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vocus.cc/salon/stevelovesworkout/plans/content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運科竹!
48會員
356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 靜息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在大腦活動特徵化中的應用特徵與方法:敘述性回顧 🤯 科學家揭秘 5 種「偷聽大腦聊天」的超酷黑科技!
2025/10/27
🧠 靜息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在大腦活動特徵化中的應用特徵與方法:敘述性回顧 🤯 科學家揭秘 5 種「偷聽大腦聊天」的超酷黑科技!
2025/10/20
運動改善腸道健康,延緩認知衰退?研究揭示運動對糖尿病女性的多重好處 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對於糖尿病患者,運動不僅能改善身體健康,還能影響大腦的功能,甚至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根據最新的研究,居家運動訓練不僅能改善代謝健康,還能在更年期後的糖尿病女性中改善腸道微生物群,並進一步影
Thumbnail
2025/10/20
運動改善腸道健康,延緩認知衰退?研究揭示運動對糖尿病女性的多重好處 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對於糖尿病患者,運動不僅能改善身體健康,還能影響大腦的功能,甚至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根據最新的研究,居家運動訓練不僅能改善代謝健康,還能在更年期後的糖尿病女性中改善腸道微生物群,並進一步影
Thumbnail
2025/10/17
Reflection on Dr. Michael T. Smith’s Keynote Speech Dr. Michael T. Smith’s keynote speech titled “Holistic Course Design for More Effective EMI Train
Thumbnail
2025/10/17
Reflection on Dr. Michael T. Smith’s Keynote Speech Dr. Michael T. Smith’s keynote speech titled “Holistic Course Design for More Effective EMI Trai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 間歇訓練:減脂的祕密武器!🚀💪 🌟 您知道嗎?間歇訓練可能是您減少體脂的黃金秘方!?😲 最新研究揭示了間歇訓練相比於傳統中等強度持續訓練(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和不運動的效果差異!!!🏋️‍♂️🚴‍♀️
Thumbnail
🌟 間歇訓練:減脂的祕密武器!🚀💪 🌟 您知道嗎?間歇訓練可能是您減少體脂的黃金秘方!?😲 最新研究揭示了間歇訓練相比於傳統中等強度持續訓練(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和不運動的效果差異!!!🏋️‍♂️🚴‍♀️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常見對於重量訓練的誤解!?】 ◼︎◼︎誤解:阻力運動訓練需要花費過多時間?◼︎◼︎ 證據:最小劑量的阻力運動(resistance exercise, RE)訓練,可以提高成人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性相關能力。在設計阻力運動訓練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多關節的動態動作,並且.....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常見對於重量訓練的誤解!?】 ◼︎◼︎誤解:阻力運動訓練需要花費過多時間?◼︎◼︎ 證據:最小劑量的阻力運動(resistance exercise, RE)訓練,可以提高成人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性相關能力。在設計阻力運動訓練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多關節的動態動作,並且.....
Thumbnail
你是競技運動員或者健身愛好者嗎?想要提升你的有氧運動耐力表現?你可能已經聽說過高強度間歇訓練和中等強度連續訓練之間的差異性,並且好奇究竟進行哪項訓練是最有效益的?
Thumbnail
你是競技運動員或者健身愛好者嗎?想要提升你的有氧運動耐力表現?你可能已經聽說過高強度間歇訓練和中等強度連續訓練之間的差異性,並且好奇究竟進行哪項訓練是最有效益的?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高強度間歇運動搭配正念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高強度間歇運動搭配正念
Thumbnail
每週至少上一次健身房已兩個月了,搭配教練課,仍在練習用對的肌群發力及培養運動紀律。休假上健身房沒太大問題,是下班後精力不到 30% 還要擠出體力和意志力去健身的過程,實屬人生修煉。 現主要練背和下肢,目標是矯正身形和練出比例。但你說以前從沒想過健身嗎?有,當然有。曾一頭熱在家搭配影片健身,追求嚮往
Thumbnail
每週至少上一次健身房已兩個月了,搭配教練課,仍在練習用對的肌群發力及培養運動紀律。休假上健身房沒太大問題,是下班後精力不到 30% 還要擠出體力和意志力去健身的過程,實屬人生修煉。 現主要練背和下肢,目標是矯正身形和練出比例。但你說以前從沒想過健身嗎?有,當然有。曾一頭熱在家搭配影片健身,追求嚮往
Thumbnail
健身課越到後面,會發現耗能越大,即使還沒有進入巨能巨量階段,也快累到趴下,當然姿勢正確、肌群運用、器材使用都是環環相扣,有時候慣性身體不良姿勢會影響重訓效果,所以課堂筆記就做好,複習也會相當方便~ 以下公開我的課堂菜單,後12堂由強化各個複合肌群訓練,cable、史密斯、八站、啞鈴、槓鈴等自由訓練
Thumbnail
健身課越到後面,會發現耗能越大,即使還沒有進入巨能巨量階段,也快累到趴下,當然姿勢正確、肌群運用、器材使用都是環環相扣,有時候慣性身體不良姿勢會影響重訓效果,所以課堂筆記就做好,複習也會相當方便~ 以下公開我的課堂菜單,後12堂由強化各個複合肌群訓練,cable、史密斯、八站、啞鈴、槓鈴等自由訓練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 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 相關知識》本週主題:熱環境訓練對於自行車選手之效益 #我是運科竹 #健身 #私人教練 #私人教練 #博士班 #教練 #教練 #訓練 #自我成長 #健康科學 #podcast #多益 #多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 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 相關知識》本週主題:熱環境訓練對於自行車選手之效益 #我是運科竹 #健身 #私人教練 #私人教練 #博士班 #教練 #教練 #訓練 #自我成長 #健康科學 #podcast #多益 #多
Thumbnail
運動健身&超慢跑好處 1.上健身教練課好處與心得 動作正確避免受傷 呼吸正確提升力度 增加效率效能/細節調整提升感受度 其他:細緻的觀察,有減重減脂肪經驗,好溝通;注意體態均勻,影像紀錄 我的生活實際改善:跳彈簧床不會漏尿(凱格爾運動)、扁平足復健/增加穩定度、肌膚變好、可以少吃保健食品
Thumbnail
運動健身&超慢跑好處 1.上健身教練課好處與心得 動作正確避免受傷 呼吸正確提升力度 增加效率效能/細節調整提升感受度 其他:細緻的觀察,有減重減脂肪經驗,好溝通;注意體態均勻,影像紀錄 我的生活實際改善:跳彈簧床不會漏尿(凱格爾運動)、扁平足復健/增加穩定度、肌膚變好、可以少吃保健食品
Thumbnail
有氧訓練 定義/好處/訓練 【有氧訓練的定義】建立在心律的變化 普遍的研究報告指出心律在最大值的50%~85%之間為有氧運動。
Thumbnail
有氧訓練 定義/好處/訓練 【有氧訓練的定義】建立在心律的變化 普遍的研究報告指出心律在最大值的50%~85%之間為有氧運動。
Thumbnail
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碰撞和爭議,對於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探討了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優劣以及對選手的影響,建議從選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運動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量。
Thumbnail
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碰撞和爭議,對於運動表現和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看法,本文探討了運動科學與傳統體感式訓練的優劣以及對選手的影響,建議從選手的身體素質、心理狀態和運動的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