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7/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回應自己內心需要,逐步戒除手機成癮

深澤直人設計的手機:Infobar XV
我們常常說的「手機成癮」,行為特徵反映在經常低頭看手機:從工作沉悶到在街上、車上等「空檔」(即零碎時間)都拿起手機看看。當人們發現有這種癮時,第一時間所想到的當然是不要再常用手機,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所以腦海中著自己不要沉迷,或是用一些方法令自己在某些時間無法上網,例如只用WiFi上網、改用功能手機等。這些方式能使我們有效減少浪費在手機上的時間,但如果再次碰上能上網的手機,還是會有手機癮。
我曾經試過關掉某些手機功能和刪除某些apps來讓自己不方便,戒掉的成效不是很大,因為還有其他比較不便的方式,所以使用習慣依舊。結果倒不如裝回來,不要太勉強自己。
但是最近我發現成癮問題好像沒那麼嚴重,我沒有做過什麼事情,還是無聊有上Facebook等網站,但在工作或做一件事半途打開手機「休息」的情況減少了,我感覺自己相對過去是專心了。看來是有些心境上的轉變使然。

先行動看看:重新思考資訊對我的定位

說得好聽點我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不好聽就是太猶豫的人。我在行動前先搜尋很多的資訊,包括別人談相關經驗的文章、別人的意見,簡單來說我想確保有人認同自己的做法,或是自己的想法是前人實行過且成功的,才敢於行動。就算先行動,過程中仍會找相關資訊,看看「正確」的答案在那裡。
六年前我曾就去澳洲工作假期決定是否正確而在網上搜尋過不少角度的說法,小至某型號手機有沒有人完全不用手機殼和保護貼的經驗。可是不知不覺花了很多時間,仍沒有答案,說穿了沒有「滿意」自己的答案。我也覺察到,別人的情況本來與自己有別,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做同一件事,結果還是有異。與其在手機或其他電腦裝置上花太久,倒不如先行動:
我不是要確保事情完全完好才實行,而是先行動看看環境,屆時可以根據情況再決定繼續還是即時停損。
簡單來說可以是試水溫,不對路就回頭。不過「回頭」是不直覺的做法,人有時有sunk-cost fallacy,所以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信念,不要靠單純的損失/得益來決定自己怎樣走。
再加上近年來假資訊的不斷,除了比較謹慎瀏覽資訊,相對也沒過去依賴資訊。又或這樣說:不依賴網上的資訊,但可透過自己行動中觀察出更切合自己的資訊,也就是說:不向外找資訊,而是向內:例如多作筆記觀察和反思自己的行為、畫實物去了解事物的結構、視覺化我在想什麼或想通什麼等。
當我想到行動的重要性後,我雖然還是會網上搜尋,但就很自然找了一會便停下來,開始行動,因為我內心準備好,而不是有所謂滿足自己答案的資訊。
這樣,就減少其中一個使用手機的原因,也解決自己不安的其中一個根源。

先接納和照顧自己,不要勉強自己

手機加上網絡造就更多社交的機會,真正獨處的時間其實減少。當我們不開心時,拿起手機發個訊息,就有機會得到別人的安慰。
這種便利在我來說其實倒也沒有什麼壞事,而且是一種益處。因為並非每件事都能為一個人所能撐起,所以真的需要身邊的朋友幫助。只是,便利性容易讓人忘了自己的力量。當溝通完畢後,也許低潮會回來,一個人突然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於是看看手機有沒有人找自己、在Facebook上看別人做什麼等,填補一些空虛。
在孤獨的時候想有人陪,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有社交就有安全感,但這種安全感不會太長久,因為安全感隨交流完結而去。總會有些時候是一個人的,或即使有人找自己,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處理,都可能需要一個人。
我曾經認為,把手機通知開啟,甚至將之設為震動和聆聲,當朋友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即時回應。所以我為避免錯過訊息,會常常打開檢查。然而,我發現沒法每時每刻都可以這樣做,至少睡夢中不能;即使能夠手機中回應,我當下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明白到能夠撐得起自己的,只有自己;朋友的傾聽和鼓勵雖然很重要,但還是看對方的造化。只是能夠做的就做,但也要量力而為,不是努力得連自己都捱不住。同樣,自己也要成長,接納自己的一切,可以改的則探究如何去改善:究竟用迫還是自我的循循善誘?究竟安全感如何不靠別人給而是自己?只有照顧好自己,多點覺察,才既能獨個兒愉快生活,也能與他人好好相處。

從創作中發現自己

本身成癮的,是因為無意義的內容消費。但是手機也有創造的空間,想戒除手機成癮,可以用一個比較正面的方式:多創造內容。
  • 我的建議不是限制手機使用時間,浪費時間的apps不一定要刪除,但可以安裝「生產力」的apps如筆記(備忘錄、Evernote)、畫畫(Paper by 53)、整理相片(VSCO);日常生活也可以有畫畫的平板、紙本筆記簿。先增加可以創作的條件。
  • 花點時間記下自己的想法找些東西來畫、去一個地方參觀並拍照,這都是創作。也許出來的效果不太好,但過程中能至少紓緩寂寞和負面情緒的感覺,甚至寫出、畫出一個較清晰的人生方向來。
  • 若想能持續做下去,為自己想一些projects/方向進行也是很不錯的方法,雖然有什麼ideas不是即時的事。例如我有一個畫物品的主題:畫下好設計的物品、畫下自己買回來的產品。
其中一個我畫下的物品:今年發佈的Infobar 15周年手機。
所謂戒除手機癮,就是戒除手機癮背後的根源:對別人、資訊太過依賴;對自己過分缺乏自信。最直接、直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讓人更忽略甚至對抗內心的需要。需要回應自己的內在聲音,才也有機會一併解決眼前所知的問題。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