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芷琦
近年來,「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在台灣教育界引起許多討論。翻轉教室,指的是傳統上「課堂講課,回家寫作業」 的教學流程倒,讓學生在下課時,利用線上學習聽講,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完成習題或做更深度討論。原本台灣教育的方式不外乎是上課老師講課,台下的學生單向地吸收。
然而,自「翻轉教室」出現後,許多人不禁去思考現有填鴨式教學的缺陷。傳統上「課堂講課,回家寫作業」 的教學流程是否能夠透過改變而倒轉,讓學生能夠自發性的學習,重獲學習的自主權?
翻轉教室的起源 「翻轉教室」,源起於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為解決學生缺課問題,於是先錄製影片上傳至網路,讓學生自己先行上網自學,而後並在課堂上增加讓學生發表心得及解惑的時間,如此更有效率地運用學習時間。後來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學影片被分享,擴大「翻轉教室」的行列,例如薩曼.可汗(Salman Khan)所創立的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提供了各科教學影片,至今成為每月都有超過百萬名學生會上網來使用的教育網路平台,影響力甚遠。 在台灣,台大的葉丙成教授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都積極投入推廣翻轉教育的工作,透過各種演講、或是課程事件宣揚翻轉教室的理想,將相關的教學方法推行至各地。
然而,雖然翻轉教室能夠更有效的應用時間、引起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並且更快速了解學生的困難在哪,進而加強較弱的科目,但是事實上在實行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便慢慢浮現。
教育的價值觀不變 翻轉教室如何在框架下改變命運? 筆者在高中經歷過「翻轉教室」的課程,例如老師安排班上分成小組搭配不同的單元上台報告,又或者是老師分發講義提出課程內容更深層的思考問題,在課堂上利用分組競賽,引發學生交換意見進行討論。然而,像是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先行預習的方式,便可能使原本學生的課後壓力增加。在原本有限的時間,學生得額外分配出來或是多花時間去完成老師的需求。
在台灣仍是奉成績至上為圭臬的教育環境下,學生要能習慣改變原先的學習方式會是困難的。尤其,能夠放心利用翻轉教室教學的老師不多,也並非所有老師都能去一一了解每一個班級的狀況,學生很容易在「半翻轉」的環境下,一邊應付作業,一邊預習看影片,而對「翻轉教室」感到反彈。
雖然台灣的教育有慢慢朝向在原先的知識下探索更深層的思考之趨向,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考試考的題目仍是死記、背誦為主,能夠改變的空間有限。或許翻轉教育改變學生學習的方法、老師上課的方式,使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但是筆者認為在改變的過程中,「學生如何燃起主動學習的那顆心」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自主學習與翻轉教育沒有絕對關聯。因為教育不一定僅限於單一種學習方式,翻轉教室只是學習的一種途徑,比起填鴨式教學更能鼓勵同學從學習中思考。筆者認為只要調整學習心態,不論是翻轉教室或者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都能靠自己慢慢地走出一條路。
「教育最原本的意義,從不只是為了改變生活條件而已。教育能帶來真正最重要的改變,是自身對每件發生的事都有知其所以然的動力,並且常保讓世界更美好、更進步的熱情。」
核稿編輯:杜昭慧 行銷編輯: 陳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