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撞上科學:[D]Science設計科學、用心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10
編採:鄭珮宸 責任編輯:黃家茹
「科學」是從未知變知的思辨過程,「設計」是從問題尋求答案的思考途徑,「科學和設計看似差異性很大,但我們都在做一件事:解決問題」,[D]Science共同創辦人張瑞指出,「而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只是為學習而學習」,沒有目標也沒有被使用的學習觀,需要重新設計。
今年新成立的[D]Science,就是「Design」(設計)和「Science」(科學) 的結合。原為自然老師的張瑞表示,團隊成員主要是一群教書十年來志趣相投、同樣想改變教育現場的朋友。去年參展時他們以A.S.K (愛思考)對自然科的教育提出更落地生根的想像,透過冬夏令營嘗試、實踐這些可能性;過程中遇見相互賞識的設計師Fibbe,兩種元素的碰撞,生成的[D]Science不只是兩者相加、更是化學反應下的新創。科學讓我們知道世界運行的原理、而設計使這些概念成為更淬鍊的現象。如同展場擺設的七夕密度瓶,讓鹽析的概念具現。
科學和設計的融合也可以從公司Logo品出端倪:正看如從魔術帽探頭的烏鴉,這象徵魔術帶來的違反直覺經驗的「驚奇感」、也是學習的原動力;180度一轉成了帶著紳士帽的烏鴉,則象徵禮儀與智慧,是謹慎、穩紮穩打的知識累積。
[D]Science 的LOGO:正著看是魔術帽裡的烏鴉、倒著看是帶著紳士帽子的智慧鳥。(圖/雜學校)
這樣的累積需要時間--時間是敵人、也是美發生的場域。展場布置的整片植物牆經過初步分層做出漸層,隨著展期推進,葉面也逐漸變色。「美感是培養出來的」,張瑞認為美感的培養與科學同源:放慢。慢下來才會對生活的細節感動、驚豔,進一步深化人生經驗以後,才會在經驗的土壤中長出知識。例如一位設計師曾問他:「溫暖的黑色和很冷的黑色差在哪裡?」這個問題是科學家不會感受到的,但設計者因為對色澤極度敏感,所以做出區別。正是在這種跨領域的空隙之間,科學才以得以進一步向前推進。至於解答、則又重新落回到生活:藝術家所使用的顏料,其原料取自自然礦物,礦物的成分則因為混雜不同元素的比例,讓同為黑色的分類中能冷暖感受之別。因此冬、夏令營就是在教孩子慢下來思考,然後從經驗和既有的知識中做出解決方法。「很多人說不要給孩子魚吃,要給他釣竿;我不同意,要教他就地取材地做釣竿」,因為「拿得出來的才是你的、是你經過時間消化過產出的」。
植物牆,使參觀者相互激發創意,從生活的細節中反省世界的多義與學習的價值。(圖/[D]Science)
今年再度參加雜學校,透過展場中布置的大面植物牆,邀請參觀者一同思考植物的100種可能。這種發想與實作正好展現[D]Science的內涵與目標:學習的本質與目的在於適應未來社會,在多變的未來中給予孩子接受驚奇、思考問題並創造世界的能力。
「XXX的100種可能」是張瑞過去讓學生作的發想練習題,這次在雜學校以植物為核心擴大了互動性和創造性的面向。(圖/鄭珮宸)
公司除了辦冬、夏令營推廣慢哲學讓孩子自己挖掘生活中的驚豔感,也透過設計文創商品,以不同視野觀看科學、進而激起孩子的興趣。例如圖騰色票不只是單色、而是細胞切片染色呈現的幾何形狀。公司更將於2018年推出「植物的一百種可能」,透過想像力將日常中的物無限推展,讓這些商品設計本身就成為驚豔感的來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超越達人」四字正好表現基金會的核心關懷、也是認定達人的標準:「超越」是社會公益、為社會付出的初心、「達」是專業性、「人」是故事性。目前基金會已經與將近百位達人合作,並且透過議題串聯: 2015年至2016年是以食安主題為核心,拉起生態養殖、自然養殖、豬肉分切、純米米粉、鹽田復興等等職業達人的故事。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顧名思義,是一群追求改善社會、實現友善社群的朋友們,共同組成的團體。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的概念在近年逐步升溫,是一種衡量一個專案或團體實際紮根在社會中時,是否可能達成擾動社會、引起他人注意,並且落實社會改善的實質效果。
時習教育工作室(LIFE education studio)之名,化自「學而時習之」的願景。不同於一般持續改造、提升學生們內發的學習動機的做法,創立者林家安開拓了另一種引起學習動機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埋線,從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生活,致力於重新定位學科在生活中的意義與連結,將學習變成學生喜歡的事!
在雜學校的展場中,一走進就會看見一片粉紅色的牆面,上面展示著匆然一瞥便令人羞赧的生殖器官、各個螢幕中則是將不同的性教育知識利用互動式遊戲的方式與視覺感官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圍繞的參觀者不乏在學國小學童、國中生,藉由身旁的老師或家長以及展位人員的引導,以正向態度接觸這令人「臉紅紅」學習議題。
一說到沙拉你會想到什麼?健康?減肥?節食?但是你知道俄羅斯人對沙拉的印象是節慶、豐盛、多樣化嗎?而提到「外國人」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圖像?金髮碧眼、說著一口流利英文?仔細思考,你會發現所謂的「外國人」應該是包含各色人種、使用各種語言,但當下的你卻被刻板印象所限制。
「數學除了是升學中的考試,也應該要很有趣」,對於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來說,數學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喜歡與不喜歡,就只是一個學習科目。對於聞「數」倒退三步的孩子們來說,與其叫他們「算數學」,不如教他們「玩數學」。數感實驗室就是這樣的存在,以數學的思維凝視歷史、生活甚至是愛情。
「超越達人」四字正好表現基金會的核心關懷、也是認定達人的標準:「超越」是社會公益、為社會付出的初心、「達」是專業性、「人」是故事性。目前基金會已經與將近百位達人合作,並且透過議題串聯: 2015年至2016年是以食安主題為核心,拉起生態養殖、自然養殖、豬肉分切、純米米粉、鹽田復興等等職業達人的故事。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顧名思義,是一群追求改善社會、實現友善社群的朋友們,共同組成的團體。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的概念在近年逐步升溫,是一種衡量一個專案或團體實際紮根在社會中時,是否可能達成擾動社會、引起他人注意,並且落實社會改善的實質效果。
時習教育工作室(LIFE education studio)之名,化自「學而時習之」的願景。不同於一般持續改造、提升學生們內發的學習動機的做法,創立者林家安開拓了另一種引起學習動機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埋線,從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生活,致力於重新定位學科在生活中的意義與連結,將學習變成學生喜歡的事!
在雜學校的展場中,一走進就會看見一片粉紅色的牆面,上面展示著匆然一瞥便令人羞赧的生殖器官、各個螢幕中則是將不同的性教育知識利用互動式遊戲的方式與視覺感官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圍繞的參觀者不乏在學國小學童、國中生,藉由身旁的老師或家長以及展位人員的引導,以正向態度接觸這令人「臉紅紅」學習議題。
一說到沙拉你會想到什麼?健康?減肥?節食?但是你知道俄羅斯人對沙拉的印象是節慶、豐盛、多樣化嗎?而提到「外國人」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圖像?金髮碧眼、說著一口流利英文?仔細思考,你會發現所謂的「外國人」應該是包含各色人種、使用各種語言,但當下的你卻被刻板印象所限制。
「數學除了是升學中的考試,也應該要很有趣」,對於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來說,數學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喜歡與不喜歡,就只是一個學習科目。對於聞「數」倒退三步的孩子們來說,與其叫他們「算數學」,不如教他們「玩數學」。數感實驗室就是這樣的存在,以數學的思維凝視歷史、生活甚至是愛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這是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書籍,作者認為科學和美感可以相輔相成,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科學對世界的理解和詩意的關聯性,以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這是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書籍,作者認為科學和美感可以相輔相成,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科學對世界的理解和詩意的關聯性,以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