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民眾願意接受諮商或諮詢的意願有提升,本獅也覺得開心。但本獅也發現,有些民眾是帶著看醫生的心情來見諮商師,期待諮商師「問診」完後就可以開出一個「藥方」或「處方簽」,回家使用立即見效。當然有些稍稍簡易的一些議題,透過一次性或兩三次的諮詢,諮商師可以直接與民眾進行心理衛生教育,告訴民眾針對這個事情可以怎麼處理。針對某些心理狀況的確有一定的原則跟方向可以依循處理,甚至諮商師評估民眾的狀況適合,也的確可以給出明確的建議。這是比較單純的例子。當然有,但單純的狀況不多,人生的議題常都比較複雜,也都需要花多次晤談才得以蒐集較完整的資訊,並有初步的處理。
通常民眾帶來的議題,都是陳年累月累積出來的,帶到諮商室時,問題已經像火山噴發一樣,滾燙的岩漿已經滿溢到四處,民眾的情緒能量也如地震一般,能量滿到不釋放一下不行,一旦能量壓抑久了,當事人自己會天搖地動,震得當事人跟周遭親友都覺得驚恐萬分。
如果民眾已處在火山噴發或天搖地動的狀況,通常諮商師首要做的,其實並非解決問題,而是要先降低火山噴發的量,先疏散周遭人事物,避免岩漿、地震殃及無辜,盡可能減少岩漿或能量噴發對當事人跟周遭親友的傷害性,簡單來說,諮商師首要可以做的,就是滅火、救災,降低傷害,而非直接處理民眾帶來的議題。
各位可以想像,若火山跟地震的能量一直沒有釋放,只是累積了數年累月,後來在一次性爆發之後,才拜託諮商師協助處理,光是滅火、救災,諮商師大概要花幾次的時間處理?好不容易等滅火、救災的工作處理完,諮商師才有機會開始面對眼前這個當事人(同時也是傷還者)內心的傷痛,真正的心理治療工作才從此展開。
但通常,民眾常在前面的滅火、救災工作,就已經放棄進行,覺得談了一次諮商師沒給出答案,就不來晤談。或者常常在還沒滅火、救災之前,就急著解決問題,忽略了要談的問題對自己的生活已經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與傷害,若此「毀滅性的影響與傷害」不先處理,那恐怕也無法進一步處理更深層、核心的議題。
諮商幾次才有效?這件事情無法有明確答案。只能說越是多次的諮商,越能讓自己有機會更充分地針對生活的各種議題和專業人員進行討論,當你越願意給專業人員越多次數,就等同你給自己和專業人員更多合作的機會,你越願意試看看,越能嘗試信任專業人員給予的晤談方向,越願意依循專業人員和你共同討論出的治療計畫,並積極地參與在其中,我想越投入治療的人,自然療效越佳,這是無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