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為何如此困難?近百年的未解難題,人們是否有機會戰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肥胖」在過去並不是個問題,單純只是個人選擇,但在近百年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個失控的問題。
1930年,醫學界發現超重25公斤以上的人平均壽命較短,與肥胖對抗的戰鼓開始響起。
從營養學知識到飲食規劃,專家們希望可以修正引起肥胖的飲食習慣。然而,胖子仍然越來越多,宣告失敗。
1950年代,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異軍突起的年代,把肥胖視為是一種由心理引發的暴飲暴食行為
心理分析專家透過夢境和童年回憶,尋找潛意識中內心的壓抑,試圖找出飲食過量與潛意識的連結。分析後,內心舒坦了不少,但體重仍沒有減輕。
1970年代,把肥胖的原因由內心的動機改為環境影響。專家認為只要遠離觸發食慾的環境誘因,就能恢復健康飲食。比如,把食物放得越遠越好,越難取得就越不容易引發食慾。在嚴密管控之下的確可以減重,然而生活上有數不盡的誘因,復胖只是時間問題。
1990年代之後,科學界對於人體的生理調節有了更多認識,新陳代謝如何影響體重增減成了研究的重點。激素、基因、過敏和腸道菌的研究,紛紛出爐。
只是,「導致肥胖」的求知慾被滿足了,身材卻沒啥變化。

至今,肥胖問題仍然難以遏止。

百年的減重難題,到底該如何破解?

看似「只要少吃就能解決」的問題,卻成了近100年仍未解決的題目。這期間,對抗減肥的工具一一被開發,也越來越極端。從最簡單的減肥餐升級到減肥藥,甚至還有減肥手術。即使是最溫和的減肥餐,也從均衡飲食的健康餐,一路從低脂、低卡、低糖、低鈉、一路直通斷食。
從節食到減肥藥,減重手法越來越激烈
如今,已有二分之一的成年人普遍肥胖,四分之三的人呈現亞健康。從現實來看,肥胖問題仍處於失控狀態。
肥胖的理由非常多,先前分享的抗生素是原因之一,到處的垃圾食物也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更重要現象是:人體默默地適應了肥胖,這才直接導致了減重的困難。
從現實來看,肥胖問題仍處於失控狀態,且人體逐漸適應這種狀態
回到題目:為什麼減肥是如此困難?因為人體有強大自我調節的功能。
這種原本幫助人們適應環境的調節功能,一旦不知不覺地「適應肥胖」,接下來這個就會反過來「維持肥胖」,完全不管你願不願意。於是,肥胖的狀態持續,從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腎臟和肝臟的負擔,直到拖垮身體。
目前已知,人體針對體重有三大調節系統,每種系統都相當的堅固。
食慾調節系統:當你嘗試節食,食慾卻開始增加,飢餓感最終會瓦解你的減重計畫。
腸道菌調節系統:當你吃著低卡低脂健康餐,體重卻一點都沒有降,讓你不禁懷疑是否吸空氣也發胖。
內分泌調節系統:當你開始減重,新陳代謝持續下降,疲倦感最終會消磨你的減重計畫。
當我們已經肥胖多年、現在卻開始想減重的時候,在減重初期,體重調節系統只會輕微阻撓。但隨著減重強度增加,體重調節系統會越發激烈反抗,一旦反抗升級,我們會開始飢餓、疲倦、脾氣暴躁,最終,突破減重意志力。之後的幾個月,體重就會迅速復原,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體重調節系統激烈反抗,讓我們所有對減重的努力付之一炬。

然而,控制體重並非全然沒有希望,既然我們知道有三種系統,那我們就可以發展出三種工具來個別解決它們。
工具一:利用心理學上條件反射的原理來降低食慾,以及避免肥胖的種種錯誤飲食習慣。這種修正行為的生活化、習慣化,稱為「行為減重」。
工具二:利用飲食方法升級腸道菌,降低腸道菌對於食物的吸收能力,避免腸道從食物中榨取更多熱量,讓腸道菌這種生物能成為我們減重的助力。飲食方法包含一次只吃一種食材、隔餐交錯不同種類食材等等,稱為「練菌飲食」 。
工具三:以往燃燒脂肪需要一段長時間燃燒糖,才輪到燃燒脂肪。而在這個階段加強練菌飲食,就可以像駭客般地直接進入燃脂階段,有效減重。
如此一來,只要短時間運動就能有效減重
控制體重並非全然沒有希望,既然我們知道有三種系統,那我們就可以發展出三種工具來個別解決它們!
駭客減重:行為減重 x 練菌飲食 x 間歇式運動,兩週有感!開始清爽瘦身》收錄了執行這三樣工具的詳細方法,《瘦不下來,都是細菌惹的禍!你該知道的練菌飲食瘦身法》則講述肥胖的原理,知己知彼,戰勝肥胖。
入手這兩本書,加入成功減重的一員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有趣的科普冷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多人在經過運動瘦不下來的挫折後,多數人又繞回來從飲食下手,少吃一點、只吃一點,透過「節食」來減肥。 不過,這個方法在實際執行面上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熱量會守恆,但你的食慾可不會!
為什麼很認真做運動,減重幅度卻不成比例? 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主要目的都在消耗熱量、代謝體脂肪。不過,這個方式通常無法持久。
「胖」和「發胖」有什麼不一樣? 「胖」是指體重已經固定一段不短的時間,沒有繼續增加也沒有辦法降低,持續呈現體重過重的狀態。或,一年內體重上升1~3公斤以內(換算起來一天增加約3~10公克)。
腸道菌一旦飢餓,就會透過神經系統不斷告訴我們的大腦:嘿,該吃東西了!而我們的大腦通常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真的是被「洗腦」啦!),開始想找東西吃。
為什麼已經努力節食,減重成果卻不如預期呢? 問題出在腸道菌!
假設我們能活到100歲,也就擁有1200個月的壽命時間,而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只有175個月。那麼,生命裡來來去去的過客們,各佔了我們人生的多少時間呢? 家人,相處時間只有58個月 假設人生一帆風順、沒有突發意外和特殊疾病,你會有175個月的時間可以分配。在這些可以分配的時間中,你需要斟酌的是如何在
許多人在經過運動瘦不下來的挫折後,多數人又繞回來從飲食下手,少吃一點、只吃一點,透過「節食」來減肥。 不過,這個方法在實際執行面上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熱量會守恆,但你的食慾可不會!
為什麼很認真做運動,減重幅度卻不成比例? 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主要目的都在消耗熱量、代謝體脂肪。不過,這個方式通常無法持久。
「胖」和「發胖」有什麼不一樣? 「胖」是指體重已經固定一段不短的時間,沒有繼續增加也沒有辦法降低,持續呈現體重過重的狀態。或,一年內體重上升1~3公斤以內(換算起來一天增加約3~10公克)。
腸道菌一旦飢餓,就會透過神經系統不斷告訴我們的大腦:嘿,該吃東西了!而我們的大腦通常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真的是被「洗腦」啦!),開始想找東西吃。
為什麼已經努力節食,減重成果卻不如預期呢? 問題出在腸道菌!
假設我們能活到100歲,也就擁有1200個月的壽命時間,而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只有175個月。那麼,生命裡來來去去的過客們,各佔了我們人生的多少時間呢? 家人,相處時間只有58個月 假設人生一帆風順、沒有突發意外和特殊疾病,你會有175個月的時間可以分配。在這些可以分配的時間中,你需要斟酌的是如何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Thumbnail
過了四十歲的女性代謝變差,導致減肥變得更加困難。本文分享了希望在14個月內減20kg~30kg的經驗,並提供了一些減肥的飲食建議和個人對策。希望藉由這篇文章來激勵自己,並且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有人批評連身材都控管不好的人,遑論在其他方面也擁有自律能力的說法嗎?其實過去的我認同這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體悟到原來人會發胖不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睡眠不足,也都會令體重日益攀升,而非單純是嘴饞或懶得運動所導致。 近年來坊間關於瘦身的書籍應有盡有,而各式
Thumbnail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初期效果顯著,但過了幾週的蜜月期後,體重就再也沒有變化,甚至復胖。體重週而復始的在一定的區間盤整,體型就像溜溜球一樣,忽胖忽瘦。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背後是因為許多日常中的陷阱造成的,而瘦一輩子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要來針對這些陷阱提出有效解方!
Thumbnail
明明都有控制飲食、也去健身房了,體重卻降不下來甚至還變重?! 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皮質醇增加,因此變胖。
Thumbnail
很多人因為減肥的方法或補助品而困擾,但其實只要靠自己堅持減肥,並注意飲食品質和份量,就能夠達到理想身材。
Thumbnail
過完一個新年,除了領紅包外,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發福了嗎?相信不少人的新年新願望就是減肥,但減肥路上最大的敵人必然是復胖了。如何防止復胖其實是有方法的,本文帶您了解復胖的原因以及解釋何謂代謝適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這本書的作者是蘇宗祺,是一諮商心理師,書中提到一個觀念是肥胖是過去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減肥只是治標不治本,就算體重一時減下來了,我們的舊有習慣並沒有改變,只要時間久了就會復胖,這時我們可能會陷入不斷減重又復胖的循環當中,過量進食的背後可能有心理上的因素。
Thumbnail
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仍未進化到適合目前的生活所導致,以及肥胖對於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疾病。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Thumbnail
過了四十歲的女性代謝變差,導致減肥變得更加困難。本文分享了希望在14個月內減20kg~30kg的經驗,並提供了一些減肥的飲食建議和個人對策。希望藉由這篇文章來激勵自己,並且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有人批評連身材都控管不好的人,遑論在其他方面也擁有自律能力的說法嗎?其實過去的我認同這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體悟到原來人會發胖不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睡眠不足,也都會令體重日益攀升,而非單純是嘴饞或懶得運動所導致。 近年來坊間關於瘦身的書籍應有盡有,而各式
Thumbnail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初期效果顯著,但過了幾週的蜜月期後,體重就再也沒有變化,甚至復胖。體重週而復始的在一定的區間盤整,體型就像溜溜球一樣,忽胖忽瘦。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背後是因為許多日常中的陷阱造成的,而瘦一輩子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要來針對這些陷阱提出有效解方!
Thumbnail
明明都有控制飲食、也去健身房了,體重卻降不下來甚至還變重?! 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皮質醇增加,因此變胖。
Thumbnail
很多人因為減肥的方法或補助品而困擾,但其實只要靠自己堅持減肥,並注意飲食品質和份量,就能夠達到理想身材。
Thumbnail
過完一個新年,除了領紅包外,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發福了嗎?相信不少人的新年新願望就是減肥,但減肥路上最大的敵人必然是復胖了。如何防止復胖其實是有方法的,本文帶您了解復胖的原因以及解釋何謂代謝適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這本書的作者是蘇宗祺,是一諮商心理師,書中提到一個觀念是肥胖是過去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減肥只是治標不治本,就算體重一時減下來了,我們的舊有習慣並沒有改變,只要時間久了就會復胖,這時我們可能會陷入不斷減重又復胖的循環當中,過量進食的背後可能有心理上的因素。
Thumbnail
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仍未進化到適合目前的生活所導致,以及肥胖對於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