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人可能因某些時候的前面事件而有情緒

人可能因某些時候的前面事件而有情緒,大人或許能控制,而小孩的情緒可能會用不同方式拒絕進教室上課,如坐著、躺著、趴著、哭著、叫著、怒著、鬧著,又或無言以對不動默默低頭,也有靜靜微笑看著….但同行為在不同狀況有不同意義。相對來說,介入策略便需要視當下情況有所改變。
喜怒哀樂 情緒變化
如之前在適應學校新環境A,幼稚園到小學先修,時間長度和上課內容不同外,被要求要規定的事情也更多。因此,A適應過程不免也有上述狀況。在知道A來之前情緒已經走過一輪,整個人看起來還在恢中。還有,心思也在手上自己捏好的袋鼠上。如果心情因為手上作品可以稍緩,我願意給他幾分鐘時間收拾情緒。
另外,已經在外奮鬥一輪的家人繼續處於那樣的情境中,他們看了難過,也覺得造成老師的麻煩而不好意思…種種狀況下的考量。
心想一定要進教室嗎? 或許今天可以選擇原地上課啊!
🎻另一個原因是🎻 讓小孩知道此時此刻的情緒與行為表現都沒有辦法不面對當下要做的事情。所以,此時此刻並不適合在原地等他走過來,或硬是要他走進教室。
🎻觀察與分析🎻
#此刻不變只會僵持不下 #僵持不下可能兩敗俱傷

決定先試探一下,反覆說{你不想進來,沒關係, 我們今天可以外面上課喔!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完}。
過程中,他是看著媽媽唱歡迎歌和上課歌,下課看著我唱下課歌。我也看到他在需要時會口語表達自己的不要,像是小孩用簡單口語與談判技巧,且說話還會適時放慢速度強調自己的不要。
這可是很重要的進步啊!!
最後沒有進教室上課,但願意讓手上袋鼠坐在桌前陪他上課且立即融入。很棒的,A從唱上課歌到下課,中間雖因為活動而有小挫折,但重要的是,A參與所有活動,且達到當天訂下的所有短期目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