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大腦有六道金鑰就能開鎖,但我們卻因為五個原因而停下腳步?

    •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
    • 「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
    • 「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真是這樣嗎?
    剛開始說書的時候我講了《心態致勝》,它以心理學角度切入,提到人分為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不同心態導致不同的人生結果,是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這次收到天下文化寄來的《大腦解鎖》卻更加精采,它以腦神經科學出發,觀察大腦活耀區塊、用眼見為憑的方式得出近代最重要的發現:「大腦是可以持續成長改變的。」搭配上成長心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拋開天賦論,努力爭取自己想做的事。
    聽起來很像雞湯文常講的事,但雞湯文源於正向思考與勉勵,但現在則是經由尖端科學所證實:「我們的大腦潛力不限領域。」舉凡音樂、數理、藝術這種以為需要天賦的技能,都可以經由「刻意練習」而練成,可以幻想一下,若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接納這個發現,並以此融入教育之中,人類未來絕對是神速發展。
    若你在想:「哪有這麼誇張。」那我真心推薦你看過這本書再說。
    《大腦解鎖》由史丹佛大學教授裘.波勒撰寫,與腦科學家密切合作將神經知識融合教育當中,並將這些年的研究結果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書中,歸納出六把可以將大腦解鎖的金鑰,這次我抽取其中一道分享給大家,那就是:
    在學習過程中,大腦的神經路徑就會成形、強化或連結。
    意思是說,當人們學習時,大腦神經會像祖先墾荒一樣,即便眼前沒有路、也會用走的走出新路,走越多次、這條路越清晰,而當我們透過不同方式學習時,就像大腦裡不同區塊同時在墾荒,第一條路出現、第二條路出現、慢慢走出越來越多路,最終彼此相連形成一塊網絡,大腦因此升級。
    不過這過程並不舒服,學習一段時間並提升難度後,我們勢必會感到挫折,懷疑自己是不是沒天份,落入定型思維,但有趣的是,依據腦神經觀察結果,人在學習受挫時大腦活躍程度卻最高!而當人們嘗試用各種方式解決難題後,都能展現出驚人成果。
    這就好像我們玩電動需要打怪才能升級一樣,大腦也是需要打怪升級,定型的人打不過怪物就會放棄,但成長型的人則會變換各種方式打怪,打過了、大腦也就升級了。
    這樣的發現已有20年,為何現在大家普遍還是保有定型心態?書中沒有刻意提及,不過我認為有五個原因:

    一、既得利益者的拒信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世界上存有多少已知的偏見來自於定型心態?
    • 性別歧視-女生就是對數理不行、空間邏輯概念不行
    • 種族歧視-膚色黑的沒有膚色白的聰明
    • 職業歧視-家庭主婦什麼都不懂
    • 學業歧視-放牛班的就是腦袋不好
    • 財富歧視-有錢人家都是優質基因
    寫這段自己看了都有點火,但社會上充滿著:「我認定你就是這樣、無法更改」的想法,這是歧視、刻板印象,也是所謂的「定型心態」,假設這些心態有刻意操控的可能,會是由誰散佈出來的呢?
    我想會是希望讓自己「比其他人有優勢」的人、種族、階級,才能大範圍地將非我族類的威脅降至最低,並在社會高階層占據一方,但大腦成長的思維若推翻了定型思維,那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將會受到威脅,要推當然就會相對困難。
    快速摘要書中案例佐證:「數學菁英主義者喜歡用這樣的論調打擊學生,意味著他們教的東西真的很難。」

    二、不想跨出舒適圈
    因為人具有「趨吉避凶」的天性,遇到困難下意識會希望停止以保護自己,如同前面說的,大腦也因此無法升級,此時看到別人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了不要面對自己逃跑的窘境,我們選擇相信既得利益者的話,安慰自己就是沒天分,不如尋找比較好上手的事物,我們將那稱之為「天賦」。
    不只是對自己,我們對下一代也是一樣,將孩子送進學校,讓他們用排名廝殺,曾經美其名的能力分班,實際上是定型心態的催化劑,這麼做有個好處:我們不需費心引導各種不同的孩子
    這和職業無關,老師、父母都難免如此,而是和人性有關,面對工作、生活與孩子,大人們的時間被沖的分散,習慣優先處理緊急可見的事物、並建立SOP讓生活不要這麼累,但孩子發展的長期觀察卻不見得這麼上心,我們可以捫心自問,除了希望孩子健康長大之外,是否也希望孩子不要讓你費心呢?
    但成長型思維會讓老師家長們赫然發現:「啊,原來孩子發展和我引導能力有關。」等於必須間接審視自己,這太難受了,不如相信定型心態比較輕鬆一點。

    三、資訊落差
    目前這一代的父母是吸收「定型思維」資訊長大(包含我),我們很少質疑甚至早早接受這樣的觀念,既然不覺得思維有什麼錯誤,當然也不會去刻意搜尋相關的知識,加上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被嚴重稀釋,資訊普及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因此造成了資訊上的落差。

    四、社會認同原理發威
    社會認同原理是不確定性所引發的模仿行為,也就是說,當「大腦可成長」資訊並不普及時,人們對大腦發展並不瞭解(不確定),於是下意識模仿其他有堅定表現的人,心想:「定型心態都這麼久了一定有道理,還是不要自己亂出糗比較好。」
    對原理有興趣的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這篇:
    然而人多、時間久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就連我現在寫的這些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是分享一個想法,還是盡可能蒐集資訊、自己獨立判斷較好。

    五、笨重的時代巨獸
    定型思維就像是把人當作產品一樣,出廠後就不會改變規格,而學校制度本就源於工業時代培育工人的背景,也就是需要統一規格、如同「產品」的工人,這是一整個時代孕育出的產物,但對於已發現大腦可塑性的資訊時代來說,已成為不符合需求的笨重巨獸了。
    我們需要改變,然而等到跨過前述難題讓所有人認同「大腦可成長」思維,取得社會共識修改教育政策、培育足夠人才落實扎根,沒有數十年真的很困難,過程中的青黃不接更會讓所有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也許擁抱舊方法的聲浪就會出現。(記得前陣子有人提出回到聯考制,但這邊沒有要討論這件事,只是舉例。)

    僅僅一個章節,就讓我產生出這麼多想法,其他五把金鑰就更不用說了,這是第一本我幾乎每頁都摺頁、每行都畫線的書,我很希望跟大家繼續分享後續的內容,但過一手的分享總不如第一手能碰觸的深度,經由這本書可以知道,我們正處在新時代開展的一頁,定型思維的黑暗時代已過去,一起迎向讓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大腦成長思維吧!
    大推!人生必買的一本書:
    完整漫畫放在我的臉書,有興趣可以連過去看看,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