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腦有六道金鑰就能開鎖,但我們卻因為五個原因而停下腳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你不行啦,我還不懂你嗎?」
  • 「嗯...你的天份不夠,建議發展別的技能。」
  • 「女生就別來唸什麼理組啦,沒你想像這麼簡單啦~~」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因為人們都這麼說,我們開始相信人像物品一樣,只有固定功能、使用在特定領域,然而真是這樣嗎?
剛開始說書的時候我講了《心態致勝》,它以心理學角度切入,提到人分為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不同心態導致不同的人生結果,是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這次收到天下文化寄來的《大腦解鎖》卻更加精采,它以腦神經科學出發,觀察大腦活耀區塊、用眼見為憑的方式得出近代最重要的發現:「大腦是可以持續成長改變的。」搭配上成長心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拋開天賦論,努力爭取自己想做的事。
聽起來很像雞湯文常講的事,但雞湯文源於正向思考與勉勵,但現在則是經由尖端科學所證實:「我們的大腦潛力不限領域。」舉凡音樂、數理、藝術這種以為需要天賦的技能,都可以經由「刻意練習」而練成,可以幻想一下,若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接納這個發現,並以此融入教育之中,人類未來絕對是神速發展。
若你在想:「哪有這麼誇張。」那我真心推薦你看過這本書再說。
《大腦解鎖》由史丹佛大學教授裘.波勒撰寫,與腦科學家密切合作將神經知識融合教育當中,並將這些年的研究結果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書中,歸納出六把可以將大腦解鎖的金鑰,這次我抽取其中一道分享給大家,那就是:
在學習過程中,大腦的神經路徑就會成形、強化或連結。
意思是說,當人們學習時,大腦神經會像祖先墾荒一樣,即便眼前沒有路、也會用走的走出新路,走越多次、這條路越清晰,而當我們透過不同方式學習時,就像大腦裡不同區塊同時在墾荒,第一條路出現、第二條路出現、慢慢走出越來越多路,最終彼此相連形成一塊網絡,大腦因此升級。
不過這過程並不舒服,學習一段時間並提升難度後,我們勢必會感到挫折,懷疑自己是不是沒天份,落入定型思維,但有趣的是,依據腦神經觀察結果,人在學習受挫時大腦活躍程度卻最高!而當人們嘗試用各種方式解決難題後,都能展現出驚人成果。
這就好像我們玩電動需要打怪才能升級一樣,大腦也是需要打怪升級,定型的人打不過怪物就會放棄,但成長型的人則會變換各種方式打怪,打過了、大腦也就升級了。
這樣的發現已有20年,為何現在大家普遍還是保有定型心態?書中沒有刻意提及,不過我認為有五個原因:

一、既得利益者的拒信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世界上存有多少已知的偏見來自於定型心態?
  • 性別歧視-女生就是對數理不行、空間邏輯概念不行
  • 種族歧視-膚色黑的沒有膚色白的聰明
  • 職業歧視-家庭主婦什麼都不懂
  • 學業歧視-放牛班的就是腦袋不好
  • 財富歧視-有錢人家都是優質基因
寫這段自己看了都有點火,但社會上充滿著:「我認定你就是這樣、無法更改」的想法,這是歧視、刻板印象,也是所謂的「定型心態」,假設這些心態有刻意操控的可能,會是由誰散佈出來的呢?
我想會是希望讓自己「比其他人有優勢」的人、種族、階級,才能大範圍地將非我族類的威脅降至最低,並在社會高階層占據一方,但大腦成長的思維若推翻了定型思維,那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將會受到威脅,要推當然就會相對困難。
快速摘要書中案例佐證:「數學菁英主義者喜歡用這樣的論調打擊學生,意味著他們教的東西真的很難。」

二、不想跨出舒適圈

因為人具有「趨吉避凶」的天性,遇到困難下意識會希望停止以保護自己,如同前面說的,大腦也因此無法升級,此時看到別人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了不要面對自己逃跑的窘境,我們選擇相信既得利益者的話,安慰自己就是沒天分,不如尋找比較好上手的事物,我們將那稱之為「天賦」。
不只是對自己,我們對下一代也是一樣,將孩子送進學校,讓他們用排名廝殺,曾經美其名的能力分班,實際上是定型心態的催化劑,這麼做有個好處:我們不需費心引導各種不同的孩子
這和職業無關,老師、父母都難免如此,而是和人性有關,面對工作、生活與孩子,大人們的時間被沖的分散,習慣優先處理緊急可見的事物、並建立SOP讓生活不要這麼累,但孩子發展的長期觀察卻不見得這麼上心,我們可以捫心自問,除了希望孩子健康長大之外,是否也希望孩子不要讓你費心呢?
但成長型思維會讓老師家長們赫然發現:「啊,原來孩子發展和我引導能力有關。」等於必須間接審視自己,這太難受了,不如相信定型心態比較輕鬆一點。

三、資訊落差

目前這一代的父母是吸收「定型思維」資訊長大(包含我),我們很少質疑甚至早早接受這樣的觀念,既然不覺得思維有什麼錯誤,當然也不會去刻意搜尋相關的知識,加上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被嚴重稀釋,資訊普及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因此造成了資訊上的落差。

四、社會認同原理發威

社會認同原理是不確定性所引發的模仿行為,也就是說,當「大腦可成長」資訊並不普及時,人們對大腦發展並不瞭解(不確定),於是下意識模仿其他有堅定表現的人,心想:「定型心態都這麼久了一定有道理,還是不要自己亂出糗比較好。」
對原理有興趣的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這篇:
然而人多、時間久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就連我現在寫的這些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是分享一個想法,還是盡可能蒐集資訊、自己獨立判斷較好。

五、笨重的時代巨獸

定型思維就像是把人當作產品一樣,出廠後就不會改變規格,而學校制度本就源於工業時代培育工人的背景,也就是需要統一規格、如同「產品」的工人,這是一整個時代孕育出的產物,但對於已發現大腦可塑性的資訊時代來說,已成為不符合需求的笨重巨獸了。
我們需要改變,然而等到跨過前述難題讓所有人認同「大腦可成長」思維,取得社會共識修改教育政策、培育足夠人才落實扎根,沒有數十年真的很困難,過程中的青黃不接更會讓所有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也許擁抱舊方法的聲浪就會出現。(記得前陣子有人提出回到聯考制,但這邊沒有要討論這件事,只是舉例。)

僅僅一個章節,就讓我產生出這麼多想法,其他五把金鑰就更不用說了,這是第一本我幾乎每頁都摺頁、每行都畫線的書,我很希望跟大家繼續分享後續的內容,但過一手的分享總不如第一手能碰觸的深度,經由這本書可以知道,我們正處在新時代開展的一頁,定型思維的黑暗時代已過去,一起迎向讓未來擁有無限可能的大腦成長思維吧!
大推!人生必買的一本書:
完整漫畫放在我的臉書,有興趣可以連過去看看,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到理財致富,我們第一件事往往是「問」,比如:「你都怎麼投資的呀?」、「股票買哪支比較好?」、 「明天是漲還是跌?」 彷彿問了就賺到了,但我們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
    近日台灣發生的交通事故,讓所有人聞之色變,有的人哀嘆、祈禱,有的人痛罵、究責,也更多人在互相流通著不一定正確的資訊,並憑藉著可獲得的資訊判斷事情發生的經過,資訊流通是人類發展強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傳遞「不盡然正確」的資訊呢?
    今天聽到大人學的Podcast:「焦慮的真正源頭,可能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非常值得一聽!(先說我沒收錢、這篇不是業配哦) 焦慮是現代人常見的狀態,原因五花八門,但外界回應向來只有一句:「你想太多了。」但原來可以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如今是人人都上網查資料的資訊時代,看到一間餐廳、新產品上市,在決定嘗試之前,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沒有資訊就沒有判斷事物好壞的依據,除了5%的嘗鮮者外,剩下95%人們就是等著資訊在網路上出現。這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有人問:「不知道某個事件或問題的本質,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本質呢?」 我告訴他,這是讓生活舒心的極佳方式...
    說到理財致富,我們第一件事往往是「問」,比如:「你都怎麼投資的呀?」、「股票買哪支比較好?」、 「明天是漲還是跌?」 彷彿問了就賺到了,但我們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
    近日台灣發生的交通事故,讓所有人聞之色變,有的人哀嘆、祈禱,有的人痛罵、究責,也更多人在互相流通著不一定正確的資訊,並憑藉著可獲得的資訊判斷事情發生的經過,資訊流通是人類發展強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傳遞「不盡然正確」的資訊呢?
    今天聽到大人學的Podcast:「焦慮的真正源頭,可能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非常值得一聽!(先說我沒收錢、這篇不是業配哦) 焦慮是現代人常見的狀態,原因五花八門,但外界回應向來只有一句:「你想太多了。」但原來可以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如今是人人都上網查資料的資訊時代,看到一間餐廳、新產品上市,在決定嘗試之前,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詢」,沒有資訊就沒有判斷事物好壞的依據,除了5%的嘗鮮者外,剩下95%人們就是等著資訊在網路上出現。這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有人問:「不知道某個事件或問題的本質,其實對生活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為什麼一定要了解本質呢?」 我告訴他,這是讓生活舒心的極佳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腦功能的神秘?當維度高於我們的人類,可以在我們的大腦通關,可以藏一些智慧給我們,讓我們隨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去發覺。也可以把我們腦海裡的記憶拿去,就是讓我們失憶。他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最好的人就會這樣做,但事實往往是相反,他們是最好的人。 念頭管理的真相?小飛兒們的念頭都被記錄在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Thumbnail
    你是否曾為保持青春而竭盡全力,卻忘了我們頭頂上那顆寶藏? 在這個追求外表年輕的時代,我們經常談論如何保持皮膚的彈性與身體的活力,但似乎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我們的大腦也需要被呵護和鍛煉。 事實上,不論年齡如何,我們的大腦都具有驚人的成長和學習能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打破年齡界限,釋放大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人腦為生存而設計,生存就是保存能量。但成功需要消耗精力,做不舒服的事。 所以,與拖延作鬥爭,做錯選擇,不等於失敗。這表示你有正常功能的大腦。 然而,成功不正常,不是大多數人經歷的。 但如果你還是想成功,你需要重置大腦: 明確定義成功的意義 設定達成目標所需的步驟 強迫自己踏出舒適
    Thumbnail
    之前我以為鍛鍊心智,終結玻璃心便能實踐目標抵達成功。 這半年我開始接觸腦神經科學, 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大腦又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了解到認識大腦、鍛鍊大腦的可塑性brain resiliency,關鍵至極。 這一本醫學科普書的作者--古普塔醫生(Sanjay Gupta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腦功能的神秘?當維度高於我們的人類,可以在我們的大腦通關,可以藏一些智慧給我們,讓我們隨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去發覺。也可以把我們腦海裡的記憶拿去,就是讓我們失憶。他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最好的人就會這樣做,但事實往往是相反,他們是最好的人。 念頭管理的真相?小飛兒們的念頭都被記錄在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Thumbnail
    你是否曾為保持青春而竭盡全力,卻忘了我們頭頂上那顆寶藏? 在這個追求外表年輕的時代,我們經常談論如何保持皮膚的彈性與身體的活力,但似乎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我們的大腦也需要被呵護和鍛煉。 事實上,不論年齡如何,我們的大腦都具有驚人的成長和學習能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打破年齡界限,釋放大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人腦為生存而設計,生存就是保存能量。但成功需要消耗精力,做不舒服的事。 所以,與拖延作鬥爭,做錯選擇,不等於失敗。這表示你有正常功能的大腦。 然而,成功不正常,不是大多數人經歷的。 但如果你還是想成功,你需要重置大腦: 明確定義成功的意義 設定達成目標所需的步驟 強迫自己踏出舒適
    Thumbnail
    之前我以為鍛鍊心智,終結玻璃心便能實踐目標抵達成功。 這半年我開始接觸腦神經科學, 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大腦又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了解到認識大腦、鍛鍊大腦的可塑性brain resiliency,關鍵至極。 這一本醫學科普書的作者--古普塔醫生(Sanjay Gup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