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a Westover: "You Can Love Someone &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最近才看了幾本日韓女性在社會上發生的恐怖故事,但心裡的難受程度卻沒這本「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這麼高。中文書名看似正向激勵,但卻越看越難過,因為書裡令作者Tara痛苦的來源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他的家庭。
作者的爸爸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及有他自己一套對信仰的解釋,所以衍生出許多和一般人不同的見解與行為。連帶影響著他的老婆、小孩們,晚報戶口、不讓他們上學、不看醫生…等,幾乎過著自己獨立的生活。
但Tara過的生活並非像我想像的,無憂無慮快樂的在家自學人生,而是必須從早到晚的在垃圾場裡幫忙工作,三不五時就會受傷。甚至必須承受哥哥的言語與肢體霸凌,哥哥甚至把自己的暴力行為的原因怪罪在妹妹身上,Tara甚至是在很晚之後才發現原來哥哥對他的行為是一種霸凌。
而讓Tara對這一切產生懷疑的契機就是接受教育。因為另一位哥哥的建議,開始自學參加考試,並申請到了大學就讀,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有多麽格格不入。但一開始他還是深受爸媽的觀念影響,依循著家裡的教他的生活方式生活著。但隨著自己課堂上所接觸的歷史、知識越來越多,才開始懷疑爸爸說的話有可能不是真的。
雖然Tara慢慢意識到家庭帶給他的傷害,但他並沒有因此就拋下一切,而是嘗試拼湊出事件的真相,並和爸媽溝通。但爸媽卻選擇漠視哥哥的行為,而把一切都解釋成只是Tara自己的懷疑和猜忌,並認為Tara是背離信仰被惡魔附身。Tara甚至曾想過讓自己配合演戲來換得父母的諒解,但最終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的心,不想讓自己這麼久以來的努力變得毫無意義。
最終Tara雖然和父母決裂,但卻和幾位哥哥甚至是母親的家人們保持良好關係,並沒有因為父母的關係就放棄其他家人。就像他在訪談裡提到的,父母有他們的選擇,而他也有自己的選擇。
華人對於家庭的觀念很重,古人說百善孝為先,總是教導著孩子們對於父母要孝順,而父母對於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所以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許就是這些觀念禁錮了我們,我們是否該對「愛」重新定義?愛是一種付出,但不應該打著愛的名號,強迫我們所愛的人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因為那只是控制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