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她在「改變小團體」的群組中提到,她將以前寫的東西刪掉,沒留存時,我很驚訝,怎麼這麼對待自己的文字呢?家裏東西那麼多,那麼亂,不去丟東西,光刪自己寫的東西,這是哪一種潔癖啊?
■這週整理比較困難的地方時,出現不舒服和想睡覺的情形。我說不舒服時就休息一下,要仔細體會一下哪一種不舒服?休息完後,將它記下來,寫幾個字都可以;如果寫不出詞來的話,可以用比喻的,「像什麼一樣」人家就可以體會那是什麼感覺。
●回溯一下我諮詢她的過程
一開始,是我招了一個「改變小團體」,原來引發我動機的是一位規則很多、很堅固,又有免疫性疾病的同事,也是學妹,我說,規則很多,很好,讓生活有規則可循,不過如果太堅固的話,反而會傷了自己,邀她來聊聊改變的話題,她答應。
後來想到多邀一位工作坊的伙伴,3個人互動比較好。
後來正念課時,碰到已經認識十多年的A,最後才想到,可以邀A一起,她也答應。
我在小團體碰面前,有先做一些準備,除了解釋要做什麼之外,先給功課,記錄一下自己改變的動作。
第一次碰面時,她自己提到,看到「改變」的議題,她想先改變的是:「吃過飯馬上去洗碗」,之前都會堆很久,甚至堆到沒碗了,才會去洗。
共聚會了2次。碰到疫情,暫停碰面。我還是想跟A聊,不能等到疫情結束,就提議和她線上談談,她答應,她說她的電腦沒有攝影機,可以用手機,我說用語音也可以。就開始了和她的談談。
第1~3次是2週一次,每次2小時。她說到,她覺得她掉到了一個死胡同裏,已經很久很多年了,不知道怎麼走出來?我說:「我看出妳被困在牢籠裏,看妳自己想不想走出來?」她說想。
前2次大部份是說她自己。第3次時先用文字談,後來才開語音。我聽出她的基本問題是:「根深蒂固的誤解」。不過發現她不能理解,我知道必須改變我原來的想法,要回到前面,上一層。原來原因是【情緒52—隨緣而定,資訊消化不良】(註2)
第4次是第3次的下一週,改為一週一次,每次一小時。那天談到後來,我決定這樣一次一小時共談4次,今天算第一次,第4次之後,她想談時,由她來約。
第5次,今天,發現她自己的動力已經開始了,主動性也出來了。最後跟她解釋了上次的情形:
1.她上次說:「今天力氣多很多。」,「覺得今天比較有意識,決定要一天整理一小區域。」還說了好幾遍。是我處在不觀察、不預設立場的狀態中,她把話說出來,力氣就生出來了。(註1)
2.尤其,我在說她「上次妳說不要做,停下來……」時,她馬上解釋:「我沒有停下來,我是要做少一點,慢一點。」
我說:「妳的情形和我想的不一樣,好,不是停下來,是慢一點。」
我解釋說,通常她說一個大概,我說出我的理解,如果和她的意思不一樣的話,她要提出修正,說不是這樣,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再調整我的理解。溝通就是這樣一來一往,將彼此的意思確認到差不多。
3.她說她習慣不說和人家不同的話,只是聽一聽,自己的意思不一樣,也不會說出來,今天因為身分不同,所以將意思不同的話說出來。
4.我說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第3次時,她說,她原來以為只是聊一聊,之後想約的時候再約,沒想到是正式的諮詢,還排固定的時間,認真地和她談。我說,凡事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如果只是隨便聊聊的話,就不會有收穫,那些聊聊的時間和力氣就浪費了。
5.對於免費諮詢這事,我一直在想,我在做什麼?這麼做可以嗎?也在和朋友寫信時說到這事,我寫了一篇免費和收費的文章,放在<情緒>專題裏,請她自己去看。
現在的諮詢都是固定的費用,看時間,如果收費可以彈性的話,我有個疑問:是個案收穫比較多的人要收多一點費用,還是收穫少的要收比較多的錢呢?
要收費,是如果個案什麼都不做,都沒有進步的話,我才不會內傷,至少我收了錢。
我跟她說:「你的改變,就是付我的學費。」她說她很感動。
<諮詢一定要收費?免費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