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前成年後,曾有段時間很汲汲營營的主動跟老朋友聯繫,很怕好不容易擁有的緣分,因為不常見面而斷掉,後來自己的工作忙了外務多了,漸漸的沒辦法跟過去的同學朋友常相處,有段時間覺得好像失去了很多朋友。
在看看社群裡,總是跟好多朋友聚會,總會讓自己萌生比較之心。
是不是自己真的聚會少了?
是不是跟很多朋友漸行漸遠了?
會不會自己沒什麼朋友呢?
經常滑社群後的症候群,就是無止盡的比較。
有段時間會看到一些社群的計畫,像是「把社群的朋友都見起來」、「一天約一個好朋友吃早餐計畫」等,看著積極又有意義的活動,我也曾想說是不是應該要這麼做。但每當想起這些事情,整個人又滿不帶勁的,大腦想著「這真的很有意義去做吧」,身體卻是有種不想要跟那麼多人接觸的無力感。
我曾跟一個要好的朋友,走到最後兩人獨處居然會感到不自在,好像不說一些開玩笑的話,或是沒有跟上最新的話題、時事等,讓我覺得自己很遜,也質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遜,長久下來這樣的相處好像為了「相處」而花時間相處,沒能夠越來越放鬆,反而更緊繃了,到最後相處很像是一種磨損自己的能量。
為了維繫感情,你會做到什麼程度呢?
我因為覺得緣分不易,有時候不想參與聚會,會硬著頭皮去。
最後回家總是留下一種奇怪的惆悵感,惆悵自己怎麼有種失落
「何必想那麼說,是不是太鑽牛角尖了。」
有時候這個聲音一來,我又會開始責怪是自己沒幽默感或是沒話題。
後來我開始練習,慢慢練習我在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會感覺到力量,並感覺到輕鬆舒服的。練習意識後,其實會看得越來越清楚,不用糾結在「好像應該要...」、「拒絕對方會不會不開心」的模式,交朋友其實也是身體健康很重要的一環。
你一直在改變,對方也是,別因為開始不一樣而感到難過。我們都只是開發了新的不同的路線。
那些讓你「無力的」、「引誘你比較的」、「讓你沒自信的」、「讓你做很多事情的」這些朋友,他們當然還是有很好的時候,或是你們有很重要的共同回憶,或是在金錢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曾經幫助你。
但是友誼必非是價值對等關係,他請客不代表你下次要請客,你可以用你能做的方式回饋這份友誼,但這個回饋並不是讓對方消耗你的能量。這樣的關係不健康,不會讓你往前,請不要因為他曾經對你的好,成了你無法拒絕他的壞。
後來我開始會避免跟這樣朋友的聚會,減少次數。這樣的行動讓我感到舒服且有種保護自己的感覺。
再近一步,你可以創造適合自己的朋友圈,主動出擊並經營更長久的關係。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有可能是緣分,如果沒能成為很熟絡的朋友也可能是時候未到,或是你還沒發現你們有共同的話題跟價值觀。
我開始為自己設計找到跟我有共同興趣、話題朋友的聚會。
不管是讀書會、繪畫、爬山等,朋友可以滿足你部分的歸屬感,但不能只讓特別朋友成為你完全的歸屬感,你應該要擴張自己的社交支線,有些朋友可以聊工作、有些朋友可以聊心靈、有些朋友一起健行,不執著於跟某個朋友要完成「所有任務」,朋友並不是萬靈藥,這樣的相處也會讓朋友壓力很大的。
我刪除了對於長久關係友誼的執著,但還是保留了過去我們的回憶。或許我們還是有機會回到那個狀態,只是不會是現在的我們而已。
你必須刪掉讓你沒有能量的人,才能保有更多能量去跟更多適合你的人交流。
別覺得可惜,別覺得這就是句點,你可以溫柔地放手,用行為語言讓對方知道你的狀態。如果你覺得一段友誼不舒服,也不想說出來攤牌,也沒有關係。
但是不需要讓自己委屈,讓自己默默地的退一步最核心的圈圈保持安全距離,對你來說就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也是讓自己的社交更健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