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父母的困難,孩子略懂

華人社會的傳統觀念仍然在現實中橫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與關懷,常常以隱諱的方式表現。愛你難以啟齒,關心你變成碎念,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有幾個孩子能夠真正明白話語背後的涵義?有多少父母能夠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
父母細心呵護,希望孩子們都能「盛開」。(圖:Carly)
父母細心呵護,希望孩子們都能「盛開」。(圖:Carly)
從小就知道爸爸不是英雄,媽媽不是慈母,他們都是普通人
小孩的辨識能力很強,也可以說是本能,我們在面對父母時,都會先投以希望被照顧的憧憬,然而並非每一位父母都是超人,他們也有情緒,也有困擾,他們也是從錯誤中學習成長,沒有天生就會教育的父母,面對一個新生命,給予的愛永無止盡,只是愛的方式各有不同。
我們深愛彼此,卻很難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因此默默為孩子付出,有很多貼心的舉動,但從來都不是直接的,這些舉動都期待著被發現,然後等待感謝,可是大多時候這些等待都落空了,只有少數幾次得到感謝,就像中樂透一般開心,繼續為孩子付出更多,這樣苦中帶甜的滋味,很難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
不論西方社會或是東方社會,社會看待「情緒」的方式,往往造成我們錯誤辨識內心真正的情緒,在東方社會更弔詭的是,我們的「愛」以「礙」的形式表現,我愛你,我也擔心你,於是我隱藏內心的擔憂,以碎念或是責備的方式來表達我對你的關懷,甚至說出「以後你就聽不到了」、「我是為你好」來情緒勒索孩子們接收愛,結果往往卻是背道而馳,我不會說「父母為你好其實只是為自己好」,我們要知道父母這個身分背負的責任超乎我們想像,養育我們已經不容易了,照顧我們的心靈更是需要互相學習,以及投入更多的耐心,很多時候他們連自己都不一定能夠妥善照顧自身心靈,以及其深處的傷口與恐懼,我們需要互相傾聽彼此心中的想法,而非否定對方或斥責。
不管父母說什麼,小孩都有話要說
人之常情,無論你是社會標籤的乖小孩或是叛逆的小孩,父母說的話,小孩總是能反駁,天馬行空又涉世未深的思維,碰上順應社會框架已久的思維,簡直要發生家庭革命,能真正放下自己,認真傾聽的人並不多,因此出現代溝,甚至發生許多令人惋惜的憾事,父母與小孩都渴望著彼此的愛,卻又句句傷人,最後越離越遠,以悲劇收場。我們都不想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又再次互相傷害,累積到最後形成未爆彈。
難道我們沒有辦法解決嗎?最近我有一個體悟,我忽然理解到,父母關心的背後是擔心,擔心的背後是不信任,父母希望孩子們能夠獨當一面,卻又無法完全放手,父母不想讓孩子受苦,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因此拼命地圍繞在孩子身旁,成為他們一生的保護傘。父母的擔憂與焦急都反應在行為上,一不小心就大吵一架,做父母的滿是挫折,然而父母應該將擔憂擱置一旁,相信與孩子們共同成長、互相學習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再一同著手解決問題,給予提醒不插手,孩子會更有信心處理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