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是對自己的慈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慈心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語﹐剛接觸時﹐慈心禪當作安慰、祝福自已﹐尤其在覺得痛苦﹐或是外在人事物不合我意的時候﹐當時還沒能了解些什麼 ﹐但就只是一直複誦﹐心也就慢慢的沉靜下來 。

慈心﹙巴利原文:Metta ﹚﹐是希望自己與他人平安快樂﹐《慈心禪》首先是以自己為對象:「願我﹐我們先懂得關愛與照顧自己之後﹐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之後就可以將對象改為「願他」、「願她」、「願他們」、「願我們」。
願我安詳、幸福、自在。
願我平安、遠離傷害。
願我從憤怒、傷痛、恐懼與焦慮中解脫
願我學習以理解與愛的眼睛看待自己。
願我能夠辨識與接觸內在喜悅與幸福的種子。
願我學習確認與了解內在憤怒、渴求與妄想的來源。
願我懂得每天滋養內在喜悅的種子。
願我學習確認與了解內在憤怒、渴求與妄想的來源。
願我懂得每天滋養內在喜悅的種子。
願我能夠活得清新、安穩與自在。
願我從依戀與厭惡中解脫﹐但非麻木。
和好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一行禪師 第116頁
自由之丘文創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當我當這些話唸進心裡﹐可以感覺到對自己的愛﹐有時候覺得太痛苦﹐唸著唸著就哭了出來﹐除了情緒上的釋放﹐可以感受到我願意深入去觀察自己的身體意念﹐而非僅是洗腦自己﹐因為當自己願意學習與轉化自己的痛苦﹐也就是願意學習對自己慈悲。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愛心,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如有任何想法,也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你/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思考、說話、行動,我們的思想是語言與行為的基礎,所說的每句話也都是我們的產物,老子說:『積思成言,積言成行,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我們傳遞的言語、思想和行為,都能影響我們自己的現在、未來與整個世界。
我們有很多人,追求「完美」的人生,當生活令我們失望,導致身心不適,除了透過醫療協助外,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選擇更好的方式,來調整生活模式,為自己的生活模式做出一些改變: 好好放鬆 補充能量:多吃些蛋白質與其他營養的食物 充足的睡眠 多運動:可以改善心情
「冥想」(拉丁語為meditari),是一種靜坐、沉思、療癒自己的意思,花一些時間「靜默自處」,讓頭腦稍稍充電,尋得內心的寧靜與少言寡語,全神貫注聆聽內心的聲音,感覺心跳和呼吸等一切身體的律動。
若沒有用心注意、觀察、傾聽,就無法察覺被我們忽略的感受,學習去接納它,知道我們會產生那些批評與論斷,而就只是去注意即可,專注在自己身上,並不是要成為自我為中心的人,而是學著接納自己所有的狀況。
選擇一個最「正確」的決定,或許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們都不想犯錯、不想走看起來毫無用處的路,但即使你事後覺得做錯了決定,它仍舊會帶領你前進,讓你看見其他的視野,而不是只停頓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不得不的無力越多,而感到憤怒,就越能認同受害者的角色,剝奪自己的自由,當我看見了背後的故事,接受了自己黑暗的部分,就能以不一樣的態度面對內在傷口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思考、說話、行動,我們的思想是語言與行為的基礎,所說的每句話也都是我們的產物,老子說:『積思成言,積言成行,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我們傳遞的言語、思想和行為,都能影響我們自己的現在、未來與整個世界。
我們有很多人,追求「完美」的人生,當生活令我們失望,導致身心不適,除了透過醫療協助外,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選擇更好的方式,來調整生活模式,為自己的生活模式做出一些改變: 好好放鬆 補充能量:多吃些蛋白質與其他營養的食物 充足的睡眠 多運動:可以改善心情
「冥想」(拉丁語為meditari),是一種靜坐、沉思、療癒自己的意思,花一些時間「靜默自處」,讓頭腦稍稍充電,尋得內心的寧靜與少言寡語,全神貫注聆聽內心的聲音,感覺心跳和呼吸等一切身體的律動。
若沒有用心注意、觀察、傾聽,就無法察覺被我們忽略的感受,學習去接納它,知道我們會產生那些批評與論斷,而就只是去注意即可,專注在自己身上,並不是要成為自我為中心的人,而是學著接納自己所有的狀況。
選擇一個最「正確」的決定,或許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們都不想犯錯、不想走看起來毫無用處的路,但即使你事後覺得做錯了決定,它仍舊會帶領你前進,讓你看見其他的視野,而不是只停頓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不得不的無力越多,而感到憤怒,就越能認同受害者的角色,剝奪自己的自由,當我看見了背後的故事,接受了自己黑暗的部分,就能以不一樣的態度面對內在傷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慈心的修習》這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通過修習慈心(Metta,亦即慈愛的心),來作為內觀禪修(Vipassana)的基礎。書中詳細講解了慈心的精神、修習方法及它能帶來的好處,讓修行者逐步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慈愛。 慈心的精神 慈心是對所有眾生的無條件愛與祝福,願他們幸福快樂。這種心態不帶任何私心,沒有要求
Thumbnail
感謝布蘭達留言提問:如果一個人只能拯救自己,慈悲的作用是什麼呢?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慈愛的性質是肥沃的土壤,由此才能孕育出完整的靈性生活。有愛心當背景,我們的意圖、經歷都更容易開放、流動。雖然慈愛可以在許多情形下自然生起,但也可以被培養。   以下的禪修練習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以重複的句子、意象和感受,引發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愛和善意。你可以試試是否有用。 最好找個安靜的地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Thumbnail
《慈心的修習》這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通過修習慈心(Metta,亦即慈愛的心),來作為內觀禪修(Vipassana)的基礎。書中詳細講解了慈心的精神、修習方法及它能帶來的好處,讓修行者逐步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慈愛。 慈心的精神 慈心是對所有眾生的無條件愛與祝福,願他們幸福快樂。這種心態不帶任何私心,沒有要求
Thumbnail
感謝布蘭達留言提問:如果一個人只能拯救自己,慈悲的作用是什麼呢?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慈愛的性質是肥沃的土壤,由此才能孕育出完整的靈性生活。有愛心當背景,我們的意圖、經歷都更容易開放、流動。雖然慈愛可以在許多情形下自然生起,但也可以被培養。   以下的禪修練習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以重複的句子、意象和感受,引發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愛和善意。你可以試試是否有用。 最好找個安靜的地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