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壓力」挺得過嗎?心理學人:疫情蔓延初期,台灣人民與其他國家人民「疫情壓力」的距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年開始,全球開始陷入一場恐怖的疫情風暴,歷經兩年多的肆虐,幸運的大家到現在都活了下來。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與壓力,這股壓力恐怕化約為另一股為了適應疫情壓力下的壓力,這恐怕又是我們的另一股挑戰。

誰在 COVID-19 大流行的期間壓力最大?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

在疫情初期,來自波蘭的學者Marta Kowal與 Maciej Karwowsk曾經做一個疫情壓力的研究,他們針對全球26 個國家和地區的53,524 名民眾,做了一場線上的壓力測驗。研究者使用感知壓力量表(PSS),參與者女性佔了64.6%、男性 佔了34.2%,樣本中的年齡介於 18 至 110 歲之間(M = 38.17,SD = 13.79)。

疫情壓力的國家排名

就國家或地區的疫情壓力結果分析,瑞士的疫情壓力最低(壓力分數為13.93 、標準差為6.66)、芬蘭為次低國家(壓力分數為14.85 、標準差為7.50。
而台灣也在這一次的研究取樣內,台灣民眾的疫情壓力平均為15.97 、標準差為6.85。
在這次的研究中,疫情壓力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疫情壓力的平均分數為21.71、標準差為6.67。疫情壓力次高的國家是波蘭,平均壓力分數為20.19 、標準差為7.28。
另外,疫情相當嚴重的美國,在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民眾的壓力並沒太高,平均壓力分數為17.50 、標準差為7.36。

疫情壓力的人口統計

在Marta Kowal與 Maciej Karwowski的這個研究裡,他們也分析出疫情之下,壓力相對比較高的人口特徵。
在疫情蔓延期間,「女性」感受到的壓力大於男性。
「單身的人」,相對於已婚活同居的人,感受到較大的壓力。
疫情期間,隨著「家中兒童人數」的增加,壓力的感受性也會增加。
「年輕人」相較於年長者,在疫情期間感受到更多的壓力。
管制嚴格的共產國家國民,相對於民主國家的國民,在疫情期間,並未承受更多的壓力。
「獨立獨居的人」,相對於共同居住的人,在疫情期間,感受到較小的壓力。

年輕人、女性、教育程度較低、單身與家庭小孩較多的族群,特別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的關照

這個研究的數據是在 2020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6 日期間收集的,換言之,這是在新冠病毒一開始時期的壓力調查。2022的今年,我們除了可以透過這個研究,來驗證這兩年來民眾疫情壓力的狀況外,更可以提醒我們,對於因應疫情壓力相對弱勢的族群,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與後續處遇措施。
新冠疫情影響恐怕會以不同的型態持續下去,不久的將來,當疫情逐漸趨緩,各式各樣新型態的生活方式會孕育而生。看來我們不只要適應眼前的抗疫生活,更得因疫情壓力所衍生出的「疫後新生活模式」做好準備。(文:心理學人吳學治心理師/圖:pexels)
更多心理健康文章,請瀏覽:https://sharepsy.com
參考資料:Marta Kowal與 Maciej Karwowski等人(2020),Who is the Most Stresse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Data From 26 Countries and Areas,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2020,12(4), 946–966。
avatar-img
14會員
16內容數
歡迎來到~心理學人 跟著心理學人,一起成為學習心理學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學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參考資料:
文章摘要: 1️⃣『被疼惜』與『自我疼惜』,是因應焦慮的最佳策略。 2️⃣英國學者研究定義出『被疼惜感』的身心意涵。 3️⃣在日常生活裡提高『自我疼惜』的五個具體策略。 焦慮的時刻,需要的是「被疼惜」的安撫 當得不到別人的疼惜,就該是「自我疼惜」登場的時刻了 策略一:徜徉在大自然 策略五:身心放鬆
疫情之下,好好活著,是最大的祝福 2020年,台灣,幸運的躲過全球新冠肺炎的侵襲,成了世界防疫的模範生。2021年,台北,悄悄的開啟全台新冠肺炎的鎖鏈……。 疫情,來了。這一次新冠肺炎真的以排山倒海的姿態,展現它在全世界應有的狂妄。台灣,世界的一份子,哪來這麼多幸運的加持,歸零的日子早該結束。該來的
你,對催眠感到興趣嗎? 催眠,科學嗎?審視一下近期的研究結果 一般人對於催眠,大多還是抱持著半信半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在科學研究的大帽子底下,催眠,也許曾經被大科學的學者們逼出科學帽的帽圜之外,並視為無稽之談。但是,隨著科技的更加進展,尤其是受益於大的顯影科技的進步,許多催眠的科學根據,
正向呼吸法:吸氣、凝聚、鬆吐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系統,前者好比開車時的油門,後者好比開車時的剎車,人的身心好比車輛的行進,總是在速度忽快忽慢、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過程裡前行著。 就大自然的時間規律而言,冬天與白天是交感神經功能啟動的季節與時間,而夏天與夜晚則是副交感神經工作的季節
共振效應引起物體震動的同步性;情緒感染引發群體情緒的同步性;ㄧ次成功的心理諮商,竟然也能引發心理師與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心率的同步性。想要來場心心相印的溝通嗎?讓日本的科學家來剖析語言溝通時【心率同步的現象】;也讓心理學人來告訴你,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的訣竅:同理與專注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參考資料:
文章摘要: 1️⃣『被疼惜』與『自我疼惜』,是因應焦慮的最佳策略。 2️⃣英國學者研究定義出『被疼惜感』的身心意涵。 3️⃣在日常生活裡提高『自我疼惜』的五個具體策略。 焦慮的時刻,需要的是「被疼惜」的安撫 當得不到別人的疼惜,就該是「自我疼惜」登場的時刻了 策略一:徜徉在大自然 策略五:身心放鬆
疫情之下,好好活著,是最大的祝福 2020年,台灣,幸運的躲過全球新冠肺炎的侵襲,成了世界防疫的模範生。2021年,台北,悄悄的開啟全台新冠肺炎的鎖鏈……。 疫情,來了。這一次新冠肺炎真的以排山倒海的姿態,展現它在全世界應有的狂妄。台灣,世界的一份子,哪來這麼多幸運的加持,歸零的日子早該結束。該來的
你,對催眠感到興趣嗎? 催眠,科學嗎?審視一下近期的研究結果 一般人對於催眠,大多還是抱持著半信半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在科學研究的大帽子底下,催眠,也許曾經被大科學的學者們逼出科學帽的帽圜之外,並視為無稽之談。但是,隨著科技的更加進展,尤其是受益於大的顯影科技的進步,許多催眠的科學根據,
正向呼吸法:吸氣、凝聚、鬆吐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系統,前者好比開車時的油門,後者好比開車時的剎車,人的身心好比車輛的行進,總是在速度忽快忽慢、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過程裡前行著。 就大自然的時間規律而言,冬天與白天是交感神經功能啟動的季節與時間,而夏天與夜晚則是副交感神經工作的季節
共振效應引起物體震動的同步性;情緒感染引發群體情緒的同步性;ㄧ次成功的心理諮商,竟然也能引發心理師與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心率的同步性。想要來場心心相印的溝通嗎?讓日本的科學家來剖析語言溝通時【心率同步的現象】;也讓心理學人來告訴你,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的訣竅:同理與專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回答應對壓力的面試問題。這個問題旨在了解應試者的抗壓能力及處理困難的方式。面試官想知道為何某事有壓力及如何處理這些壓力,包括時間管理及判斷壓力來源。文章建議回答時應強調輕重緩急的安排、控制可控因素及時間管理。此外,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適時請求幫助以減輕壓力。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女性一生中至少得到一次重度憂鬱症的機率是25%,男性是15%。而美國大約有13%成年人服用抗憂鬱藥物(這是一千多萬人),中年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憂鬱症越來越普遍,你身邊隨時會有人得到憂鬱症。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壓力已成為許多人無法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人際關係還是個人成長的壓力,都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的來源 工作壓力:現代職場的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常常成為許多人的主要壓力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處於2023年的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Thumbnail
因與韓國男性結婚而移居韓國的女性外籍配偶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韓國當地女性高出1倍。 根據韓國疾病管理廳國立保健研究院於1月1日公開的「從數據看 #女性健康 - 2023」資料,2021年女性外籍配偶的憂鬱症發生率(27.4%)約為韓國女性(14.1%)的兩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回答應對壓力的面試問題。這個問題旨在了解應試者的抗壓能力及處理困難的方式。面試官想知道為何某事有壓力及如何處理這些壓力,包括時間管理及判斷壓力來源。文章建議回答時應強調輕重緩急的安排、控制可控因素及時間管理。此外,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適時請求幫助以減輕壓力。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女性一生中至少得到一次重度憂鬱症的機率是25%,男性是15%。而美國大約有13%成年人服用抗憂鬱藥物(這是一千多萬人),中年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憂鬱症越來越普遍,你身邊隨時會有人得到憂鬱症。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壓力已成為許多人無法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人際關係還是個人成長的壓力,都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的來源 工作壓力:現代職場的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常常成為許多人的主要壓力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處於2023年的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Thumbnail
因與韓國男性結婚而移居韓國的女性外籍配偶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韓國當地女性高出1倍。 根據韓國疾病管理廳國立保健研究院於1月1日公開的「從數據看 #女性健康 - 2023」資料,2021年女性外籍配偶的憂鬱症發生率(27.4%)約為韓國女性(14.1%)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