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沒有沒有

「形容一下如果你們家的問題全部都不見了,那會是什麼樣子?」<初次會談家庭卡遊戲>《創意式家族治療》
這天和幾位伙伴進行同儕督導*,互相聊聊各自在接案過程中的情況,彼此給些回饋,然後結束。 所謂的同儕督導,就是參與者,無關身份職位、沒有從屬關係,不必接受評價,也沒有優劣勝敗誰對誰錯,基於平等互惠的精神給出自己的看法給團體裡的成員參考。身為主揪,自然負起活動流程,至於活動節奏就看看實際狀況如何:如果大家都表達清楚了,那就換下一個人;如果我聽到有些什麼地方可以再加以探詢的,就會再多問幾句。 在平常督導時,我面對的是受督者,關係是建立在專業上的,因此大部分的提問都是由我發起,偶爾是由督生提出--督生最常提出來的問題是「為什麼」,不然就是「那你會怎麼做」,少數的會是「啊不然咧」…如果是這樣子,我可能會三條線,但其實是開心的,畢竟能夠提出反應並對自己的回答加以捍衛,那是在面對權威時長出自己的能量,當然要肯定鼓勵。 既然是同儕督導,那麼大家都有相同的發問權利,並不會因為我是主揪而和其他人不同。事實上,當我自己都忘記了規則而開始胡言亂語的時候,伙伴們便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出言提醒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為了避免同儕督導實出現太大的落差,也或者不曉得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協助伙伴們探索,因此我採取最偷懶的方式:運用我之前校閱的書《創意式家族治療》,找到<初次會談家庭卡遊戲>,依據其中的操作方式加以變形,套用在同儕督導上。 好處是,現成的問題可以套用,大家只要根據書上的問題稍微加以變化,就能運用在同儕督導上,對其他人提問、或是自己回答。 有好處,自然就有壞處,好壞相依相伴;壞處就是有些問題要改編,畢竟原先設計的題目是針對家庭成員,要適用於同儕督導,還真的要燒一下腦筋,如何才能針對現場氛圍調整改編呢? 「如果個人議題都不見了,那會是什麼樣子?」伙伴問。

原本預期會約定時間進行線上督導的督生,消失了。 當然,事出有因,我大概曉得,也不必等到他下次出現核對,反正核對了也是腦袋裡的理性回應,不必然是他內心裡的「真實」回應。他的真實和我感受到的真實會有多大的距離,也不是重點,而是他能不能自在說出對於自己消失的各種看法。 心理治療或諮商,就我的觀點而言,是門很弔詭的專業,先要運用治療師整個人渾身上下引發當事人的依賴(移情),然後清楚運用治療師的各種感受(反移情),協助當事人釐清個人狀況、覺察自己行為,最後讓當事人不再需要治療師,完成整個治療。 這段時間會維持多久,還真不一定,依當事人狀況及治療師學派不同組合,短的可能數星期或數月,特定治療學派可能長達數年。在心理治療開始發展的早些年裡,由於界線不明,治療師和當事人形成特殊關係並不罕見,現今則改善許多,至少沒被寫進書裡。 實習生督導則是較為尷尬狀況,雖然建立在專業基礎上,但為期將近一年而且少有中途更換組合,身為業內新手的督生容易有各種移情在督導身上,個人議題容易浮現且不易閃躲;對督導我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呢?

「如果個人議題都不見了,那會是什麼樣子?」我複誦了這個題目,想了一會兒。 「如果沒有個人議題…我大概是兩眼一閉、兩腳一伸了吧。」 要不是還有個人議題,我幹嘛理會督生要不要上線呢?要不是有這些伙伴,恐怕很難遇到這麼活潑的刺激問題了。 ‥
*有同儕,不宅/陳信吉~蝴蝶飛訊24期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eersupervision2peer/home/sharings/9-26-2011 *社會工作督導 https://reurl.cc/M0AeXK 創意式家族治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778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