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期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在昨天結束了,不,該說是一整年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在昨天畫下一個讓人滿意的句點。
這樣的課程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想著,可是到底要如何招生、開課、建構課程、教學,對我來說都是大哉問。如果能夠循著這樣結構式的方式訓練孩子思考、閱讀、解題,把孩子的基本盤顧住,接著就能鼓勵孩子把多餘的時間拿去多唸一些喜歡的課外書,不用再被這麼多評量、考卷綑綁,日復一日地做題卻錯在同一類型的題目上,不斷累積學習的不安感和挫折感,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被訓練起閱讀素養吧!
先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對國文這一科有信心,建構足夠的能力,不害怕考題的毫無範圍,用自己已經被訓練好的思考、閱讀基底去面對各種考題,這才是我期待能給孩子的能力。於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尋找閱讀、思考、解題的脈絡,開始進學校跟老師們分享,把研究出的一切出書,再加上有了線上課的加持,我們一堂又一堂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終於可以在喜閱樹順利開出,我得以把我的理念在孩子的學習之上一一驗證,落實也深化這整套系統。
從白話文,到文言文。
其實白話文和文言文又是不太一樣的學習方式,白話文講究各種閱讀策略,但文言文得先打好翻譯基礎,兩者的學習目標不太一樣。多數孩子接觸文言文都晚,對文言文也有一定的恐懼,究竟可以用哪些策略去協助孩子短時間內培養起他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我也是一面走、一面建構。走完這學期的文言文課,系統終於完整。我鼓起勇氣詢問孩子們的學習感受,包含對自我學習的檢視,和對這系列課程的感想、建議。然後,從孩子回饋裡得到我期待的答案。
「對國文更有興趣,答對的題目越來越多了」
「幫助我的國文能力大幅進步」
「閱讀文言文更快速,不再害怕這類題目」
「這堂課對我各方面的閱讀技巧也都有滿大的幫助」
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回饋,而最讓我開心的一個回饋是:「詳細介紹多種方法,寫到卡住時,可以換向思考」,這個孩子完全掌握到我課程中的精髓。
我沒有要填塞很多知識給孩子,也沒有要帶孩子瘋狂刷題。我要做的,是訓練孩子思考,教孩子一些結構性思考的技巧、方式,然後帶孩子一次一次走過,直到他們的腦子學會為止。只要孩子學會這種思考方式,那麼就可以運用在各類文本中,在各種閱讀上,變成一個能透過閱讀、思考幫助自己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素養。
一年的課程,終於結束了,我和孩子都滿載而歸。孩子們學會了許多白話文的、文言文的閱讀技巧,對學習更有自信;而我看見自己的理念可以在孩子身上完整實現,同時完備了這堂系統性課程,期待接下來能用這套系統性的學習,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最後一堂課,我結束在有趣的《聊齋》中,孩子們合力翻譯完我的《聊齋》選文,為這奇文驚嘆不已。原來古文也不難,原來文言文也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是的,接下來,請繼續閱讀吧!閱讀更多好書,閱讀更多經典,讓閱讀,一起來豐實我們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