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幸福: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實現理想人生的務實思維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怎麼樣才能令人感到幸福也因人而異,然而幸福有辦法去量化或是具體呈現嗎?作者是一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設計一個能讓人們做出最適切選擇的環境進而改變行為,也是目前極少數聚焦於幸福感研究的學者。
作者提出幸福必須同時兼具「愉悅」與「目標」,我們時常只體會到當下愉悅的感受而忽略了「目標」也是一種可辨別的感受,「目標」不會令人有情緒激動的感受,但能令人感受到方向及意義,也能避免產生痛苦與空虛感,作者把這樣的想法稱之為愉悅-目標原則
舉個例子,倘若我們吃下洋芋片而感受到心情愉悅,那是單純的愉悅而沒有目標,但假設我們看了一個益智型節目能從中感受到樂趣也同時學習到知識,那便是愉悅與目標兼備,會比單純看搞笑的綜藝節目來得有幸福感。作者認為幸福感取決於「能平衡愉悅和目標」若是我們生活上愉悅大於目標,那應該要多花一些時間去進行有目標的事;相反地若是感覺到目標更勝於愉悅,那麼應該想辦法讓自己獲得更多愉悅。舉工作的例子來說,當我們認為做一份令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因能得到不錯的報酬而繼續日復一日持續下去,那便要思考如何在工作中令自己感受到愉悅,否則每天就像是數饅頭一樣一直等待發薪日而感受不到幸福感;相反地若是做一份令自己感到自由舒適的工作,但是卻看不見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而本身也沒有任何的中長期職涯目標,那幸福感便極有可能稍縱即逝。
那要如何把握愉悅-目標原則呢?作者認為時間是真正的稀有資源,所以如何運用及分配時間便非常重要,注意力焦點與幸福感彼此之間有著很強大的關聯,簡單來說把注意力放在關注正面事物上的人相對會比較能感受到幸福,與喜歡的人一起做某件事也有相同效果,倘若我們有心往更幸福的那一端前進,我們就必須要先知道哪些行為可讓我們更幸福,並且要建立有利於實踐的環境。
獲得幸福的關鍵在於,找出符合自身本質的行事方式;且越容易做到,就越容易變得快樂。
比如我想從今天開始培養閱讀的興趣,那我就必須要讓可以閱讀這件事變得容易,可以立即購入書籍並且在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放置書本,或是把書評網頁設為瀏覽器首頁都不失為好方法。
這本書的內容有不少專業的理論與分析,但大致上可以歸納出一個人的注意力與行為是影響幸福的關鍵,你選擇與什麼樣的人來往、是否把注意力分配在最值得關注的地方及常保正面思考等,藉由「設計」生活環境及戒除陋習都能使自己往更幸福的道路邁進。
說了這麼多,是否發現了根本沒提及幸福與金錢的關係呢?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錢就能獲得幸福,事實上作者告訴我們為他人盡一份心力反而更能使人感到幸福快樂呢!你是否準備好仔細檢視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替自己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幸福公式了呢?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本好的著作,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淌及富有盛名而不再被推薦與傳播,這本由工地監工林立青所著的《做工的人》便是如此不可或缺的存在。
猶記得曾經有一位當醫生的朋友總是忿忿不平地批評自己的病人,怪他們有病不醫、已經病重了還繼續抽煙喝酒吃檳榔,他認為這些病人極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也對他們投以鄙視的眼光。私底下,這位醫生朋友也看不慣友人的生活習慣,只要有人抽煙便開始說教起來,表面上聽來是好意的關懷,但聽在當事人耳裡卻是貶低與否定。
這本書是西班牙兒童繪本《明日之書》中的其中一本,講述的是人生來就不公平,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些人則是出身在貧寒家庭,因著文化、財富、權力等等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社會階級。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表示一位爸爸親自輔導孩子功課一年後,孩子竟然數學考了六分,結果爸爸崩潰痛哭,還氣得直呼,「我不管了,讓他自生自滅吧!」
這是一本非常有既視感的書,而且真實到我甚至以為那是我自己的故事!作者把一位女性從婚前至婚後的心情起伏轉折描繪得絲絲入扣,幾乎從頭至尾都令人點頭如搗蒜,我非常訝異於即便與作者身處不同國家,竟然在婚姻當中所遇到的狀況會如此雷同,想必是作者寫這本書想要強調的「父權制」的遺毒實在太根深蒂固。
夫妻之間,從「放棄」開始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直接幫對方做」的結論實在很難接受,那或許可以參考作者從研發人工智慧了解到的結果是當一個人的缺點弱化,其實也會連同優點一併弱化,而男女大腦在瞬間反應上本身就是互補的兩種裝置,所以只要這麼想,似乎心裡就能稍稍釋懷了吧?!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轉換心態
一本好的著作,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淌及富有盛名而不再被推薦與傳播,這本由工地監工林立青所著的《做工的人》便是如此不可或缺的存在。
猶記得曾經有一位當醫生的朋友總是忿忿不平地批評自己的病人,怪他們有病不醫、已經病重了還繼續抽煙喝酒吃檳榔,他認為這些病人極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也對他們投以鄙視的眼光。私底下,這位醫生朋友也看不慣友人的生活習慣,只要有人抽煙便開始說教起來,表面上聽來是好意的關懷,但聽在當事人耳裡卻是貶低與否定。
這本書是西班牙兒童繪本《明日之書》中的其中一本,講述的是人生來就不公平,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些人則是出身在貧寒家庭,因著文化、財富、權力等等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社會階級。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表示一位爸爸親自輔導孩子功課一年後,孩子竟然數學考了六分,結果爸爸崩潰痛哭,還氣得直呼,「我不管了,讓他自生自滅吧!」
這是一本非常有既視感的書,而且真實到我甚至以為那是我自己的故事!作者把一位女性從婚前至婚後的心情起伏轉折描繪得絲絲入扣,幾乎從頭至尾都令人點頭如搗蒜,我非常訝異於即便與作者身處不同國家,竟然在婚姻當中所遇到的狀況會如此雷同,想必是作者寫這本書想要強調的「父權制」的遺毒實在太根深蒂固。
夫妻之間,從「放棄」開始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直接幫對方做」的結論實在很難接受,那或許可以參考作者從研發人工智慧了解到的結果是當一個人的缺點弱化,其實也會連同優點一併弱化,而男女大腦在瞬間反應上本身就是互補的兩種裝置,所以只要這麼想,似乎心裡就能稍稍釋懷了吧?!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轉換心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種情感的滿足,一種目標的實現 幸福是一個我們常常追尋但又難以準確定義的概念。有些人認為它是一種情感的滿足,有些人覺得它是一種目標的實現。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幸福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創造和維護的生命狀態。幸福不是現成的東西,它來自於我們的行動,以及我們如何選擇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瞬
Thumbnail
此書明確定義什麼是幸福:享受、滿足、目標 具體分析做什麼積極改變能感到幸福 實際教我們從自己的情緒為起點 到生活各方面(家庭、友誼、工作、靈性)會有什麼挑戰、該怎麼解決 必須先知道自己在哪 才能規劃路線及交通方式呀! 這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幸福指南 不是心靈雞湯 而是講述關於幸福的各種知識及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幸福的真正來源,強調不應把幸福的決定放在單一的事件上。幸福是透過我們的選擇和行動來實現的,而不是等待外在因素的改變。強調未來的理想生活會導致逃避現況的心理,並導致焦慮。相反,透過關注當下和增強幸福的頻率,我們可以獲得持續的快樂和動力。讓我們重新認識幸福的定義,並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
Thumbnail
幸福的真正來源,強調幸福並非依賴物質或金錢,而是源於我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透過感恩、書寫和正念,可以在各種環境下提升快樂感。同時,基因也在幸福感中扮演一定角色,但生活方式的選擇可有效改變我們的幸福指數。提及如何透過小行為與態度調整來達到更持久的快樂,並提供實用的技巧與理論,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 ●幸福的定義? ●怎樣的人容易獲得幸福? ●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快樂呢?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一種情感的滿足,一種目標的實現 幸福是一個我們常常追尋但又難以準確定義的概念。有些人認為它是一種情感的滿足,有些人覺得它是一種目標的實現。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幸福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創造和維護的生命狀態。幸福不是現成的東西,它來自於我們的行動,以及我們如何選擇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瞬
Thumbnail
此書明確定義什麼是幸福:享受、滿足、目標 具體分析做什麼積極改變能感到幸福 實際教我們從自己的情緒為起點 到生活各方面(家庭、友誼、工作、靈性)會有什麼挑戰、該怎麼解決 必須先知道自己在哪 才能規劃路線及交通方式呀! 這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幸福指南 不是心靈雞湯 而是講述關於幸福的各種知識及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幸福的真正來源,強調不應把幸福的決定放在單一的事件上。幸福是透過我們的選擇和行動來實現的,而不是等待外在因素的改變。強調未來的理想生活會導致逃避現況的心理,並導致焦慮。相反,透過關注當下和增強幸福的頻率,我們可以獲得持續的快樂和動力。讓我們重新認識幸福的定義,並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
Thumbnail
幸福的真正來源,強調幸福並非依賴物質或金錢,而是源於我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透過感恩、書寫和正念,可以在各種環境下提升快樂感。同時,基因也在幸福感中扮演一定角色,但生活方式的選擇可有效改變我們的幸福指數。提及如何透過小行為與態度調整來達到更持久的快樂,並提供實用的技巧與理論,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 ●幸福的定義? ●怎樣的人容易獲得幸福? ●人在什麼時候感覺最快樂呢?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