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口吃者覺得「每個人都在笑我口吃」,便可以嘗試讓口吃者藉由「打電話」、「跟親友聊天」、「和權威者或尊敬的人說話」、「上台報告」等情境,由簡單到困難,一步步嘗試,蒐集證據,證明那種「天要塌下來」的災難性想法,都不是真實的,即使有,也並不多見。
當口吃者覺得「每個人都在笑我口吃」,就讓口吃者去實際體驗,藉由行為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試驗前,治療師可以要求口吃者記錄下預期聽他說話的人的反應,譬如「店員會笑我」、「同事會不耐煩」等,並寫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
治療師會讓口吃者思考,這些不理性的想法是否會降低生產力、讓心情低落和降低行動力。即使退一萬步,真的發生了那些「災難」,譬如在台上,發現喉嚨卡住而說不出話來的時候,真的就是世界末日嗎?藉由這些練習,辨認和修正不理性想法。
壓力免疫訓練
人幾乎是一出生就有壓力,從學生時期要面對課業壓力、出社會後要面對金錢、親情或社會期待等各種壓力,壓力似乎無所不在。《壓力免疫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口吃者「壓力管理」。
- 教育階段:從認識口吃是什麼開始,幫助口吃者學習關於說話的原理、口吃的身心狀態等知識。
- 練習階段:藉由放鬆訓練、「系統減敏法」、自我激勵,增強信心。
- 應用、持續改變階段:嘗試將在治療室的成功經驗,複製到日常生活中,並一步步增加情境的難度。碰到挫折時,學習自我修復和重新訓練。
-
口吃者的氣質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開始研究「氣質」與口吃的關係。所謂氣質,有兩大構成因子,分別是情緒反應(emotional reactivity)和情緒調控(emotional regulation)。
具體地來說,有一派學者認為口吃兒童具有以下這五種氣質:
- 適應性較差
- 注意力較差
- 情緒品質較差(比較容易生氣和感到挫折)
- 抑制控制較差
- 活動性較高
針對氣質是否造成口吃,學者們有不同的想法。經與口吃兒童的父母訪談後發現,父母評定口吃兒童有較多的負面情緒,但仍不能斷定,氣質是造成口吃的單一因素;也有學者認為,成人口吃者的特定個性應該是口吃帶來的結果,而非口吃的原因。
提出這樣論述的不只是這本書。雷曉凡(
Xiaofan Lei,暫譯)是一位口吃者,也是言語、語言和聽力科學的博士候選人。
他認為口吃的成因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發展障礙,而大腦發育可以透過經驗來塑造。因此,口吃的成年人大腦連接的異常可能是由於口吃經歷造成的,而不是導致口吃的原因。
許多大眾對口吃有誤解,認為口吃的人就是容易緊張、焦慮,這就牽涉到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究竟是「因為焦慮而產生口吃」,或是「因為口吃而產生焦慮」?,口吃、焦慮哪個先發生的呢?研究人員對此仍沒有定論。(
資料來源)
整體上,作者認為口吃的發生是多重因素影響,且因素之間有交互作用,無法以氣質當成單一因素推論。究竟氣質與口吃誰是因,誰是果,仍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下結論。
Camperdown 成人口吃治療方案
澳洲學者 O’Brain 提出 Camperdown 治療方案,
治療手冊中指出,Camperdown 是一種
行為治療法,藉由「
放慢速度」以及「
拉長」方法,目的是可以讓減少日常生活中的口吃頻率。
治療方案包含四個階段:教導方案內容、複習、類化(讓口吃者把學到的技巧帶到治療室外,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維持。優點是口吃者將方案學會後,可以自行練習、自我監控,不需要長期且頻繁的和語言治療師互動,節省時間。
我的觀察
口吃者的主要壓力來自於各種溝通情境,過去許多口吃治療方式強調治療言語不流暢本身,透過節拍器、放鬆藥物等方法達成,但卻沒有針對口吃的成因做太多著墨。因此,我對於認知行為療法中的認知重組感到特別有意思。
依我的理解,「認知重組」不同於教導口吃者要如何避免口吃,而是讓口吃者實際去看看口吃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去分辨這些影響是「事實」還是「想像」。在分辨事實和想像後,也沒有用一個規範、守則指導應該如何做,而是留給口吃者空間,自行調整。
身邊一位朋友的主要理財方式是定存,放在現在這個低利率、高通膨,又房價高漲的時代,似乎很不可思議,即使跟他分享許多理財方式,包括股票、基金、外匯、加密貨幣等,對改變他的觀念還是有限,因為他始終對於使用這些工具感到猶豫。
直到進一步問:為什麼要定存?才聽他說起小時候,因為家裡付不出房貸,讓家裡有段時間經濟拮据,甚至沒有錢搭車上學的回憶。因為這些負面經驗,使他的理財策略非常保守,認為錢一定要抱在身邊、不要欠債、能趕快還款就趕快還款。
於是我跟他說明為什麼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包括當年的房貸利率高達 10%,但現在不到 2%,而且貸款成數只有七成,對比現在的八至八成五;也沒有這麼多金融商品可以避險,譬如 ETF、加密貨幣等。
甚至還試算每個月的房貸支出,幫助他看見實際的花費,是否有他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高風險,總之就是嘗試傳達:那些想法並不理性。
當然,使用這些理財工具後,他的財富就能夠累積的更快、不會造成任何損失嗎?誰也不敢掛保證。我們能做的,是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否理性,至於要怎麼做,還是要自己決定。
回到口吃治療,認知重組是一個能夠讓口吃者「自我檢視」的方法。與其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不如讓他去檢視自己的想法。不能保證藥到病除,但如果可以減輕口吃者因為口吃所引發的各種焦慮、恐懼情緒,就已經是很大的幫助。
後記
看到口吃研究在六年當中有了如此多的進展,覺得充滿希望,顯示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跟我們一樣關心這個議題。期待社會對於口吃能夠一天比一天更了解。希望透過分享這些閱讀筆記,拉近社會與口吃的距離,提升語言障礙相關的知識,讓各式各樣的人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大家活在一個各自精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