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如果沒有長,就不會有短;如果沒有對,就不會有錯。現代人一直在學習,尋求善和惡,但他們對超越善和惡之外的,卻一無所知。他們知道的只是善和惡:「我只要取善的。關於惡的,我都不想知道,我何必呢?」假如你只取善的,在短時間內, 它會再犯錯,都會導致錯。人們只是不斷地在對與錯之間尋找,而不試圖去尋求非對或非錯。他們學習對和錯,他們尋求功德,但對於超越善、惡之外的,卻一無所知;他們學習長和短,可是對於非長亦非短的,他們什麼也不知道。
這把刀子有刀鋒、刀背和刀柄,你可以只拿起刀鋒嗎?或只拿起刀背或刀柄?刀柄、刀背和刀鋒這些部位都在同一把刀上,當你拿起刀時,這三個部份都同時被一齊拿起。
同樣的道理,你拿起善的,惡的就必定相隨。人們尋求善而試圖將惡給扔掉,可是他們卻不學習非善與非惡。如果你不學習這點的話,就不會有圓滿。如果你取善,惡便隨至;如果你取樂,苦必隨至。執取善而拒絕惡的修行,是小孩子的佛法,有如玩具一樣;肯定的,這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假使你握持善,惡將會隨至,這條路的尾端是混淆不清的,也並不很好。
拿個簡單的比喻來說:現在,假使你有小孩子,而你只是希望去愛他們,卻永遠不經歷憎惡,這是不懂人性的人的想法。如果你握持愛,憎惡就會追隨。同樣的道理,人們下定決心要學習佛法以增長智慧,就會盡可能地仔細學習善與惡。現在,認識善與惡了,他們做什麼呢?他們試圖去執著善,而苦亦隨至,他們不去關心的是––沒有學習超越善與惡之外的,而這才是大家你們應該學習的。
良因曰 :
我們執著於「美」,對「醜」就失去了包容性。同樣的,執著於「善」,對「惡」的排斥性增加。如果不察,往往在成就阿修羅道,而不自知。
固然,我們在初修階段必須擇善固執,但是我們漸漸地發現,對於善、惡地執取,往往也會成為內心擾動之因。例如 : 我們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成為我們心中所愛,善的形相。父母愛子女,也是如此,這樣往往造成內心的不安,以及人與人之間相衝突的原因。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那是否就不要分別善惡了呢 ? 當然不是 ! 古德云 :「善能分別諸法相 , 於第一義而不動搖。」我們分別善惡,更要觀察「緣起」,所謂的善惡,往往只是心中的概念。因為是概念,所以也沒有標準答案,此事詳見《了凡四訓・修善篇》可知。固然我們應當去惡從善,但是更要以慈悲、智慧去審視,在不同因緣下,應如何抉擇 ? 往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
聲聞人觀「生滅滅已 , 寂滅為樂」,對境界的善惡美醜,一概不執取,這相對容易的多。但是修行大乘,應當多種事多方便,然而怎樣從中成就自他二利,而非增長我見,這需要智慧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