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14《靜止的流水》五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如果沒有長,就不會有短;如果沒有對,就不會有錯。
現代人一直在學習,尋求善和惡,但他們對超越善和惡之外的,卻一無所知。他們知道的只是善和惡:「我只要取善的。關於惡的,我都不想知道,我何必呢?」假如你只取善的,在短時間內, 它會再犯錯,都會導致錯。人們只是不斷地在對與錯之間尋找,而不試圖去尋求非對或非錯。他們學習對和錯,他們尋求功德,但對於超越善、惡之外的,卻一無所知;他們學習長和短,可是對於非長亦非短的,他們什麼也不知道。
這把刀子有刀鋒、刀背和刀柄,你可以只拿起刀鋒嗎?或只拿起刀背或刀柄?刀柄、刀背和刀鋒這些部位都在同一把刀上,當你拿起刀時,這三個部份都同時被一齊拿起。
同樣的道理,你拿起善的,惡的就必定相隨。人們尋求善而試圖將惡給扔掉,可是他們卻不學習非善與非惡。如果你不學習這點的話,就不會有圓滿。如果你取善,惡便隨至;如果你取樂,苦必隨至。執取善而拒絕惡的修行,是小孩子的佛法,有如玩具一樣;肯定的,這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假使你握持善,惡將會隨至,這條路的尾端是混淆不清的,也並不很好。
拿個簡單的比喻來說:現在,假使你有小孩子,而你只是希望去愛他們,卻永遠不經歷憎惡,這是不懂人性的人的想法。如果你握持愛,憎惡就會追隨。同樣的道理,人們下定決心要學習佛法以增長智慧,就會盡可能地仔細學習善與惡。現在,認識善與惡了,他們做什麼呢?他們試圖去執著善,而苦亦隨至,他們不去關心的是––沒有學習超越善與惡之外的,而這才是大家你們應該學習的。
良因曰 :
我們執著於「美」,對「醜」就失去了包容性。同樣的,執著於「善」,對「惡」的排斥性增加。如果不察,往往在成就阿修羅道,而不自知。
固然,我們在初修階段必須擇善固執,但是我們漸漸地發現,對於善、惡地執取,往往也會成為內心擾動之因。例如 : 我們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成為我們心中所愛,善的形相。父母愛子女,也是如此,這樣往往造成內心的不安,以及人與人之間相衝突的原因。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那是否就不要分別善惡了呢 ? 當然不是 ! 古德云 :「善能分別諸法相 , 於第一義而不動搖。」我們分別善惡,更要觀察「緣起」,所謂的善惡,往往只是心中的概念。因為是概念,所以也沒有標準答案,此事詳見《了凡四訓・修善篇》可知。固然我們應當去惡從善,但是更要以慈悲、智慧去審視,在不同因緣下,應如何抉擇 ? 往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
聲聞人觀「生滅滅已 , 寂滅為樂」,對境界的善惡美醜,一概不執取,這相對容易的多。但是修行大乘,應當多種事多方便,然而怎樣從中成就自他二利,而非增長我見,這需要智慧去觀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任何情況下,在我們的修行中,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角度來說,都必須從「心」開始。你知道這顆心是什麼嗎?心是什麼樣子?它是什麼?它在哪裡?沒有人知曉。我們只知道我們想去這裡或那裡,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我們覺得好或不好……,可是心本身似乎不可能知道。心是什麼?心沒有任何形相。
2016.8.16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草堂曰: 「晦堂先師言,人之寬厚,得於天性。 若強之以猛,必不悠久。猛而不久,則返為小人侮慢。 然邪正善惡,亦得於天性,皆不可移。 惟中人之性,易上易下,可從而化之。」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對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6.8.1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①, 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 或謂死心喜怒不常。 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向者極言,去其圭角; 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 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 《西山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良因法師 著 智慧的平靜就好像將石頭放下後,就不去移開它,而讓它在原處。小草不可能再長回來時,這才是真正的平靜——煩惱的平息,來自於智慧的穩定平靜。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有些人抱怨說:「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來;它又跑掉,我就再一次把它拉回來……」因此它們就坐在那兒拉來拉去。 良因曰 : 在禪坐或者行住坐臥間,除了專注之外,身心地放鬆很重要,而其間又以心的放鬆為根本。 心的生滅不是問題,心生滅中對境界錯誤地理解,才是需要對治的。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請你用心聽,不要允許你的心追隨其它事物而迷失。想像這種感覺──當你獨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個地方,坐在這裡,當下,有什麼呢?只有身和心這兩樣東西,如此而已。 現在這個坐在這裡的外殼裡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覺知和思考的則是「心」。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任何情況下,在我們的修行中,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角度來說,都必須從「心」開始。你知道這顆心是什麼嗎?心是什麼樣子?它是什麼?它在哪裡?沒有人知曉。我們只知道我們想去這裡或那裡,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我們覺得好或不好……,可是心本身似乎不可能知道。心是什麼?心沒有任何形相。
2016.8.16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謂草堂曰: 「晦堂先師言,人之寬厚,得於天性。 若強之以猛,必不悠久。猛而不久,則返為小人侮慢。 然邪正善惡,亦得於天性,皆不可移。 惟中人之性,易上易下,可從而化之。」 《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對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6.8.1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①, 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 或謂死心喜怒不常。 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向者極言,去其圭角; 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 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 《西山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良因法師 著 智慧的平靜就好像將石頭放下後,就不去移開它,而讓它在原處。小草不可能再長回來時,這才是真正的平靜——煩惱的平息,來自於智慧的穩定平靜。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有些人抱怨說:「它跑掉了,我把它拉回來;它又跑掉,我就再一次把它拉回來……」因此它們就坐在那兒拉來拉去。 良因曰 : 在禪坐或者行住坐臥間,除了專注之外,身心地放鬆很重要,而其間又以心的放鬆為根本。 心的生滅不是問題,心生滅中對境界錯誤地理解,才是需要對治的。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請你用心聽,不要允許你的心追隨其它事物而迷失。想像這種感覺──當你獨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個地方,坐在這裡,當下,有什麼呢?只有身和心這兩樣東西,如此而已。 現在這個坐在這裡的外殼裡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覺知和思考的則是「心」。 良因曰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一句輕輕震動心靈的話。 善、惡如何分別?我想可以簡單的以「目中有無人」區分吧。要當壞人容易嗎?只要目中無人就不難啊﹗看到一些詐騙事件,主謀往往得了便宜還賣乖,藏在層層的帷幕之後,只要沒被逮到就故計重施,害人匪淺。 與惡的距離其實也不遠,可以說是幸運,所以不必去看黑暗中的發生。即便是在戲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一句輕輕震動心靈的話。 善、惡如何分別?我想可以簡單的以「目中有無人」區分吧。要當壞人容易嗎?只要目中無人就不難啊﹗看到一些詐騙事件,主謀往往得了便宜還賣乖,藏在層層的帷幕之後,只要沒被逮到就故計重施,害人匪淺。 與惡的距離其實也不遠,可以說是幸運,所以不必去看黑暗中的發生。即便是在戲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