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有人許願 : 誰來教我如何教育不如意就大哭的孩子? 一歲多的孩子,一挫折就大哭,我該怎麼辦?
所以拿起荒廢好久的筆,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首先,我邀請各位爸爸媽媽回答兩個問題:
1. 當你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會有什麼感覺及自然反應? 這應該不難回答,生氣、不爽、鬱悶、自認倒楣、不說話、罵人、怪別人、反擊,都有可能是你的答案。
2. 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你通常會如何面對? 我可以想像大家會給出的答案。你們可能會說: 轉移注意力、忍耐、解決問題、當作沒發生、等等。
以上,是成熟的成年人可能會有的答案。我們再想想,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才知道怎麼面對處理不如意的事? 我記得自己在高中時,因為心儀的男生跟別的女生說話,難受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自己都被自己的慌亂情緒嚇到。也記得上大學時,參加一個場面盛大的國際晚會,面對很多不認識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心裡既興奮又害怕,也是不知所措,只能呆呆的,僵僵的,度過那個夜晚。我再繼續想的話,一樣可以想到在年紀更長的時候,自己的情緒失控經驗。
了解自己,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啊! 如果我們現在具備一些還不錯的面對挫折能力,那是我們用了多少人生磨練,修練出來的?
對於一個五歲以下的小孩來說,他們情緒調節的【功力】可以說是零。沒有情緒調節能力是甚麼狀態? 嬰兒剛出生時便是如此,因此,一有不舒服就狂放的表達。肚子餓就哭,太熱就鬧,睡不著也哭,尿布濕了也鬧,看不到媽媽,哭。若被甚麼東西嚇到,更是哭。有些不太哭的嬰兒,不是不害怕,是嚇到僵了,可能會在放鬆後才開始哭鬧。
一個小小孩要怎麼發展出情緒調節的能力呢? 他們一開始會需要一個【外掛】的情緒調節裝置,那就是他們的照顧者。嬰兒在無法了解他的世界發生甚麼事的時候,他得依賴他的照顧者來幫他去理解。對於內在的情緒也是一樣的,一個嬰兒無法意識到自己害怕了,生氣了,不舒服了,只知道哭鬧,這時他們的情緒就像一口又硬又柴的食物卡在喉嚨,吞不進去也吐不出來,難受極了。父母這時扮演一種像是食物調理機一樣的角色,幫孩子把這難以消化的情緒,切碎,研磨,處理成孩子能入口的狀態,再餵給孩子吃。也就是說,當孩子因為你把她心愛玩具收起來而大哭時,我們先不要太快被孩子的哭聲給影響,被說服,覺得自己是傷了孩子心的壞爸爸壞媽媽。也不要太快以大人的標準來看孩子,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因而生氣。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孩子正在經歷一個對他們來說,很難消化,天崩地裂的情緒,這就是在幫孩子【消化】! 孩子可能很生氣他的玩具被拿走了,也可能很錯愕,更可能以為玩具從此消失不會再回到她手中,這些其實都是每個人會有的自然情緒反應,沒有對錯。當爸爸媽媽可以理解她的情緒時,接著可以試著去幫孩子【命名】這些情緒,這就是【把消化過的情緒,再餵給孩子】。例如: 【喔,你好生氣,不能玩了。】【咦,玩具怎麼不見了。】或是【好生氣,媽媽把玩具拿走,好生氣。】你會發現,當我們幫孩子把她自己無法言說的心情說出來時,她的情緒會漸漸地緩和下來。這時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解釋發生甚麼事:【玩具回家了,因為寶寶要睡覺啦!】 【跟玩具說掰掰,明天見!】
情緒調節的發展跟腦部前額葉的發展息息相關,一個人的前額葉要到25歲才達到最成熟的狀態。所以爸爸媽媽們別心急,你們的孩子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你們的幫助與陪伴,學習跟她們的情緒相處。如果,你發現孩子今天比昨天能更快地停止哭泣,那你得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大大的肯定,她已經往前踏了一步啦!
寶寶的哭泣,是她們溝通的方式。仔細,有耐心地去聽聽,她們在表達甚麼。如果寶寶正在經歷一些負面的情緒,那很可能你聽到她們的哭聲時也會有【負面的感覺】,可能是心煩,可能是生氣,可能是無奈或是不耐,因為沒有語言的寶寶就是用這種親子連心的方式,讓爸爸媽媽能對他們的情緒感同身受,以此做為溝通。能向父母表達她負面情緒的孩子是聰明的,是與你親近的,是信任你的。我們愛孩子的天真可愛,愛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快樂,也別忘了去愛她們的生氣,挫折,因為那也是你的孩子,而且,當她挫折時,更是需要你的愛,陪她成長與度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