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慣性討好-不再無限迎合,找回關係自主權的18堂課 閱讀筆記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 1.不停地順應別人,努力滿足別人。
  • 2.卑躬屈膝的討好,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 3.想要討別人喜歡,非常害怕被別人討厭和拒絕。
  • 4.不敢展現自己,覺得被別人看見真實的自己,會受人嘲笑和羞辱攻擊。
  • 5.很害怕關係的衝突和斷裂,深怕被別人遺棄和遺忘。
無法擁有健全的愛和家庭,不是你的錯
  • 你沒有他們要的性別
  • 你沒有他們要的容貌
  • 你沒有他們要的條件
  • 你出生在他們生活承擔力不足的時候
  • 你的出生承載了他們對人生的失望和怨恨
能把別人的行為及情緒和自己的關聯脫勾,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值得現在就開始練習,不把別人的所有行為舉止,都和自己牽扯關係,誤以為都是自己造成的。
非常害怕被歸類為「壞」的孩子,必須要表現極度的「好」,他們不斷搜尋及確認別人口中的「好」是什麼,只要誰被讚揚了、稱許了,就以為那是「好」而極力追求,想要達到所謂完美。
討好的假象:
  • 讓以為我們被需要
  • 讓以為我們很重要
  • 讓以為我們可以維繫關係
  • 讓以為我們不會與人衝突
  • 讓我們以為好心有好報
  • 讓我們以為可以控制別人情緒
  • 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在意、沒關係
  • 不敢承認失落,固守在原地的執著心靈—如果別人已經預料你無法承受失落感受,害怕失落發生,那麼對方也可以利用及操縱你的無助和恐懼,來進行更多對你的濫用及支配
  • 你可以練習走開,但為何你不走開?因為你以為只有「忍到底」、「撐到最後」,就一定會勝利。
  • 焦慮於他人的失望和埋怨,以為都是自己不好—人很難發現,真正綑綁自己的,過往未經梳理消化的淤積情緒,特別是痛苦未癒的經驗,只要再次碰發,就會被過去的痛苦再次綁架。
  • 高壓教育—這些不斷承受被糾正和批評的孩子,可能有一對完美主義傾向的父母,不僅神經質、極具控制慾、自我中心,同時幾乎難有孩子的情感所需求的重要元素:同理、撫慰、包容、支持、關愛。一個在高壓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就像是大腦不斷處於發炎狀態,發炎中的大腦又如何能維持正常運作呢?必然功能下降,長期下來也會引發身體其他器官損害。
  • 了解原因,才能真正解除焦慮—若你什麼都想做到最好,非常焦慮他人不接受和不滿意的反應,在這些不安裡,或許都參雜著害怕面對他人的不滿情緒,也害怕面對一個「不夠好」的自己。當你自己這樣設定,你只會相信及接收那些批評你的聲音、看重那些否定你的人,想辦法要讓他們另眼相看,卻始終忽略這世界上也有肯定你、喜歡和支持你,卻怎樣也得不到你重視和信任。
  • 對女性來說,我們無法一直找得到對象來順從、依賴,要對方負責,像過去的時代要求女性三從四德,這千年傳遞的古代思維仍影響著現在的女性,過去的女性被這樣塑造命令,成為主體被剝奪者,然後時空一轉,也將這樣的被剝奪主體的思想觀念傳給下一代。
  • 失去依存對象,我依然還是我—若要終止自己的討好慣性,不再重複於關係裡討好越受傷,那麼你需要練習和父母、原生家庭的分化,但不是急著去找一個對象把自己的焦慮投往他身上,又複製一段猶如和父母親互動的關係在那個人身上。
  • 重新編寫設定自己的存在意義。
  • 人與人之間關係不是物品,既無法衡量,也無法以物易物,唯有彼此真心為對方著想,才能共建一段健全的感情。
  • 好的關係要一起幸福,不是一起下地獄—你向情感匱乏者討要情感,是怎麼也要不到的。他已拮据難以供應他自己,又是如何拿出情感滋養你?
  • 設定付出的停損點—你要練習,你可以付出,也可以不付出,並且可以選擇要付出什麼,否則你只會剩下強迫自己非付出不可的選項,那是對你自己最大的傷害。你可以付出,也可以不付出,這樣你才有主權。才能避免覺得你自己在沒得選擇的狀態下付出,被強迫去做之後,在別人的蠻不在乎中,感到強烈的委屈和憤怒。
  • 與人友善是選項而不是責任—當你發現友善是你的選項你是自由的,也還可以有不同的選擇,甚至可以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場和動機,你會更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才是你真正要展現責任感的地方,而不是拼命為別人的需要負責任。
  • 適時放手,有時是唯一解方—別人的選擇裡,有他需要去面對的真相和後續的效應,這是你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去決定。
  • 釐清你對別人好的出發點
  • 1.你是真的想付出,想給予,還是來自「應該要」的道德要求?
  • 2.你是真的為別人處理和承擔,還是覺得不這麼做,心中湧起的罪惡感和內疚會更加難受,乾脆把別人的問題趕快解決,就可以不用承受內心焦慮的痛苦。
  • 和自己建立好關係,才會懂如何與別人共處:你何時正視自己,不再冷眼看待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關懷和正向態度,願意照顧好自己,你的空洞才有可能感受到充實。
  • 相信自己,你的好不需要來自討好—若沒有先接納和信任自己,無法對自己存在認同並感到安穩的話,我們終究會在關係中,不斷從他人的言行舉止裡,看見一個沒有被尊重和重視的「我」。
  • 對討好的人來說,從小在原生家庭就構建出的生存方式,無論是親人間具有敵意,還是生活中總要面對各種紛爭,避免選邊站,造成和某方關係的破壞,於是自己就像是和事佬或和平使者一樣,想要保持和各方的和諧關係。
  • 建立平等關係,從提高自尊開始—所謂的基本尊嚴和價值,不需要證明自己夠偉大、地位夠高、權力夠大,而是身為人、生為生命,我們都能有基本存在的尊嚴和價值,不被任意地剝削和虐待。任何生命皆是如此。
  • 練習自己成為最信賴的夥伴—請練習依賴別人的評價和觀點走出來,練習依靠自己,建立自己獨立觀點和思考能力,也練習開闊視野,願意認識和接觸這寬廣的世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