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WeMo的未來發展之路-借鏡不同產業別的企業,來打造專屬於自己的企業護城河

由於提供的企業名單共有11間,怕文章內容過於冗長,因此分成上集與下集兩部分。接續上一篇文章《WeMo的未來發展之路-借鏡不同產業別的企業學習「平台思維」》,這篇繼續將剩下的案例簡單介紹完畢。
這篇文章是針對WeMo在平台思維的基礎上,開出幾項個人認為很值得借鏡、實地走訪、訪談、甚至是深度了解的企業名單,倘若WeMo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並於後續的發展中逐漸轉化為自身內在的優勢,或許就能夠在前往企業願景的道路上,可以少上許多摸索期,以及少走一些冤枉路。
由於文中所提到的企業都是參考2021年的舊資料,倘若提及的企業已經進化到連筆者都認不得,還請各位讀者原諒筆者的懶惰。
畢竟,再為他們重新更新一次資料實在太耗時了…。
本文將為剩下的企業做個簡單的開頭與介紹,還有簡述筆者認為值得被借鏡的部分。若對特定企業勾起有興趣,讀完本篇文章之後可以自行GOOGLE了解更多詳情。
  1. 迷你倉庫
  2. 萬事達卡 MasterCard
  3. 麻布記帳Moneybook
  4. Uber Eats
  5. Gogoro 台灣
廢話不多說,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

迷你倉庫

同樣都是做迷你倉庫,較知名的業者像是摩爾倉庫、Boxful、收多易、台灣便利倉,透過核心業務之外的服務來提高附加價值,最終與同業達成差異化:
當自己處於後進者容易用高資本、低技術的方式進入市場的產業中,若不趁著公司有起色的時候打第二隻腳,那麼等未來有重量級玩家入場,或是等到市場飽和後,很容易就會變成紅海市場。
拿錢去換技術、時間、併購、Know-How、市場規模等,然後在透過集團或母公司資源迅速達到賽局內其他新創的規模水準,偏偏市場可能是新創教育了五年的消費者才打開的市場切入點,最終卻被後進者撿尾刀,用資本收割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的那塊大餅!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創必須在現有商業模式的基礎上變形,打造二階、三階以上的企業護城河,因為第一階的商業模式往往都太簡單,太容易被大企業抄襲然後砸重金搶市了!

萬事達卡 MasterCard

很多傳產都在重新定義自己是屬於什麼產業,像是萬事達卡(MasterCard)重新定義自己,將自己定位成「支付科技業」與「企業顧問業」。
從賺刷卡的「過路費」,搖身再賺「顧問費」。
萬事達卡約6成營收來自國際客戶,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國家鎖國導致跨國旅行驟降,2020年跨境交易手續費,與前年相比,暴跌將近4成。相對的,企業顧問服務等「其他收入」較前年逆勢成長14%,占整體營收比重來到2成。
疫情後加速企業數位化,想要用數據分析去做決策。在台灣就有40多人負責分析各種數據,是台灣支付產業裡規模最大的分析團隊。
每刷一次卡,萬事達卡除收手續費,還得到消費金額等資料,藉此判斷消費者行為。
不少企管顧問進行分析前,手裡沒有太詳盡數據資料,就得先定義企業痛點,進行假設,再向各企業撈資料後,才進行分析。相較其他企管顧問業,萬事達卡最大優勢,就是手裡已有刷卡消費者的數據資料
協助各商家數據分析,各商家就願意鼓勵消費者刷卡,它能收更多手續費。取得的數據也越完整,提供更精準評估,提升商家營運效率,形成正向循環。
由於萬事達卡的數據主要來自刷卡,用現金無法得到數據,因此不論萬事達卡還是Visa,最大的對手都是「現金」。
數據是過去史,分析後變成將來史。
不只是what(什麼),而是變成so what(該怎樣)。
企業不該管競爭對手怎麼看、同業怎麼看、外人怎麼看,而是「自己怎麼看自己」,專注在自己的願景與定位,然後根據核心競爭力逐漸發展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跳脫舒適圈→擴大能力圈→再次跳脫舒適圈→再次擴大能力圈…,打造企業護城河,最終達到自己所設定的遠程目標。

麻布記帳Moneybook

在FinTech普及前,麻布記帳曾被金融業集體追殺到最初的創辦人想收掉公司不玩了,是由團隊其他夥伴接手,才撐過最為黑暗的低潮期。
直到後來FinTech成為顯學後,台灣正快速發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為了取得金管會與銀行的信任,麻布記帳打掉重練,成為現在的模樣。
麻布記帳是在用戶同意下,以代登入的方式,將所有銀行帳戶、電子票據,以及發票資料都整合在一個App當中。平均一個人有6個金融帳戶,再加上悠遊卡、一卡通、icash等電子票證
銀行與麻布記帳合力開發用戶所需的場景,如:信用卡優惠、刷卡次數計算等,並研發適合的API。目前已有20家銀行談成合作,麻布記帳可以直接利用API串接,透過銀行拿到資料,以使用者為導向,一週更新一次版本。
麻布記帳下載數超過30萬,有效用戶(有綁定一個銀行帳戶的用戶)約有17萬,能夠支援同步的金融帳戶超過40種。產品開發方向經常是源自一個6千多人、被戲稱是「許願池」的臉書粉絲社團,連「麻布記帳」這個品牌名稱也是由粉絲票選出來!
麻布記帳現行收入為「用戶贊助」,用戶自願每月贊助33元,單月繳清、不自動續定,就可獲得「自動同步」的功能,可以用來幫助用戶在每日特定時間自動更新資訊。
如今願意贊助的用戶約有15000戶,基本月收入可達50萬元左右。未來獲利模式將會是由銀行提供行銷費用,讓麻布記帳對用戶進行財務建議。
民眾到某餐廳用A信用卡消費,麻布記帳可能就會告訴他,其實用B信用卡會有優惠。
若沒有就會吸引他去辦B信用卡,麻布記帳也就獲得B信用卡所屬銀行的行銷費用。
網路上看到幾篇麻布記帳的奮鬥故事,從政府與金融業人人喊打,一直到史詩級般的浴火重生,只能說他們一路走來真的非常坎坷不簡單!受撻伐的程度堪稱是難得可見的活教材。
如果新創企業的起步都是從平地開始,那麼麻布記帳的的起頭,就是從平地一路向下到地獄十八層後才從谷底翻身。值得許多企業家向麻布記帳看齊!
另外,麻布記帳有一批小而美、且黏著度高的粉絲,社群經營的方式也是許多行銷較弱的企業值得借鑑的地方!

Uber Eats

與Foodpanda一樣是台灣人熟悉的外送平台。
Uber起初構想的是Uber Everything,從最一開始配送尿布、除臭劑、乾洗衣物。直到推出Uber Fresh,讓司機載著三明治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團隊才發現總訂單有了大幅的進步。
Uber在一路試錯後,最終才在加拿大默默推出Uber Eats 服務試水溫,是Uber首項從叫車平台中獨立出來的APP。
Uber Eats 在軟體推出後延攬了許多一次都沒用過 Uber 的客戶。據 Forbes 報導,每10個使用Eats服務的人,就有4個是 Uber新手,新服務反而促使本業的發展。
Uber未來有意成為一家「廣告公司」,希望藉由提供餐廳有效的曝光位置收取廣告費。更重要的是,擁有客群就有海量的數據,就能再打出更精準的行銷廣告
其實從Uber的經驗告訴我們,他已經幫全球試錯過一次食衣住行育樂,請各位做外送平台的企業不要再走冤枉路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點,UBER從「移動」跨到「外送」,最終再跳到「廣告公司」的目標,這樣的思維就與上述許多平台的案例一樣,最終的商業模式就是導向「賣數據」!
同樣是由2C轉向2B,用戶與客戶拆開來看的平台思維。只是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同,導致表現的手法也大不相同罷了。

Gogoro

很多企業與消費者,都以為Gogoro是一間賣電動車的公司,但其實他們做的是「能源管理業」。Gogoro的商業模式中涵蓋5大產品服務,營收來源可分為5大類:
上圖從左至右分別是:
  1. 自有品牌機車
  2. 車輛零組件
  3. 電池與換電櫃硬體
  4. 用戶電池月租費
  5. 能源平台訂閱管理費
一切策略就是效法主張開放平台的Android。
其中最關鍵就是能源平台訂閱管理費。就像Android手機,我不在乎你用聯發科或是高通的處理器,你只要用我的系統就好。Gogoro如同Google打造Android生態系一樣,讓任何車廠都可以打造自己的電動機車,並連結運用Gogoro Network平台,讓各種機車品牌都能使用Gogoro電池交換站。
Gogoro深知若自己只留在第一階的「賣機車」,不持續強化自身的護城河,等到傳統三大機車廠「互咬著彼此直到清醒」時,電動機車很容易落入紅海市場中。
畢竟,台灣機車市場就這麼小,內需天花板早就已經出來了!與其讓自己落到規模有限的紅海市場中,不如趁早開閉其他戰場,把小池子留給單純賣機車的傳統機車廠們去廝殺。
因此可以看到,Gorogo近兩年的商業動作頻頻,除了機車外還擴展許多與「電」相關的業務,並積極於國際上拓點,以多元彈性的方式與當地業者結盟合作,甚至到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外籌措國際資金。
另外,Gorogo的行銷完全顛覆以往傳統機車廠的做法(這些行銷手法在傳統車廠往往只有胎死腹中的份),行銷手段多變,且在社群上培養一群死忠的紛絲護航,非常值得許多企業與之學習。

總結

以上為筆者覺得值得借鏡其經驗的企業名單《下》,希望WeMo以及有平台思維為核心營運主軸的企業,可以從上述企業的案例中獲得啟發,尤其是學習如何從「價值主張」開始去展開自己的商業模式與業務。
透過上、下集,總共分享了11間企業與值得參考之處後,正式為WeMo策略規劃系列文章劃下句點!
若對本篇文章或WeMo系列文章有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也歡迎各位看官與相關業者不吝分享指教。
若有企業需要顧問諮詢,也歡迎來信詢問:ts03058431@gmail.com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

參考資料

  1. 摩爾倉庫、Boxful、收多易、台灣便利倉,哪個迷你倉庫 CP 值最高?
  2. 「我們不是信用卡公司!」 萬事達卡股價漲贏Visa的秘密
  3. 從被認為是駭客到20家銀行點頭合作…「麻布記帳」搭上開放銀行浪潮重生,下一個挑戰是?
  4. Moneybook-關於我們
  5. 解密 Uber 旗下最強搖錢樹:Uber Eats 是怎麼變成 300 億台幣的商業模式?
  6. Uber Eats
  7. 【獨家】Gogoro攜廣達、金仁寶、鴻海等台廠出海!拆解陸學森手上5大商業方程式
  8. 台電攜Gogoro 打造虛擬電廠
  9. 台電、Enel X、Gogoro三方齊力 實現電網供需平衡

延伸閱讀-WeMo策略分析

  1. WeMo的「3C策略分析」主題系列文章-前導篇
  2. WeMo的3C策略-競爭者篇:用五力分析找出誰是主要競爭者
  3. WeMo的3C策略-公司篇:透過商業模式九宮格整理WeMo的商業模式
  4. WeMO的3C策略-客戶篇:透過4P行銷組合與GoShare、iRent做差異比較
  5. 打造WeMo的企業護城河-從「即時機車租賃平台」發展到「智慧移動顧問」
  6. 打造WeMo的企業護城河-該如何提高「客戶終生價值」與「機車終生價值」?
  7. 打造WeMo的企業護城河-以「平台思維」為主軸,逐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8. WeMo的未來發展之路-借鏡不同產業別的企業學習「平台思維」

延伸閱讀-機車產業相關數據

  1. 台灣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電動機車、市場飽和與國際化
  2. 數據維度何其多:台灣機車產業該持續關注的幾項關鍵數據指標
  3. 假如新竹縣市合併,對台灣機車市場版圖有什麼影響?
  4. 各縣市的人口、持照人數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探討
  5.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6. 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
  7. 台灣近八年機車車齡分佈變化
  8. 近三年各縣市「燃油」與「電能」新掛牌數的市場變化與趨勢
  9. 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
  10. 從新增掛牌數看近九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11. 從機車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12. 台灣近八年來的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市場變化
  13. 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所見所聞,整理成自己的重點筆記。 主要分成兩大類 動力機械:單件作用與運作原理。 商業思維:商業邏輯與做事思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