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性格到底是困境還是優勢。
以前常混跡在內向的社團裡,後來不太看的原因,就是有些抱怨的人,常常把自己遭遇到的問題全部向外丟,說自己內向很想改,想要更外向。
我知道他們對於性格有些誤會,或是面對創傷需要合理的解釋,憤怒需要被看見沒錯,但不代表需要地圖砲的譴責其他人。
瞭解榮格的心理類型後,就會知道,性格的設計本來就有內向與外向的部分,榮格稱作傾向,而且存在於人本身,人本來就有向外與向內的功能。
所以,其實內外向的假設,榮格並沒有說,這個傾向影響了社交能力什麼的,的確會有不同風格。
內向心理學也說害羞不是內向的性格,而是後天的社交經驗造就的。
我始終不覺得人一生就只能如此,你想要的為什麼要被現在的性格影響?
我就好一陣子就真的是不管什麼內向外向,我想做我想說的,我就做,管別人怎麼去說,我是我欸,為什麼是理論來框架我。
這也是我們誤會心理學了,心理學的研究都是發生後去觀察或量化的性格的研究和詮釋往往需要更小心。
一定要看兩個面向,就如榮格強調對稱,二元性。
我認為認識性格不是拿來譴責與責怪的,而是認識自己後,學會理解自己,也去欣賞他人。
這是我覺得我近期很大的成長與體悟。
「性格決定命運。」
對我認同,但我們往往忽略了,性格絕對不是只有先天的面向,性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我們身為人的潛力。
這也是近期與很多很優秀的夥伴聊天,所感悟到的,越是開放心胸,越是願意學習和欣賞的人,越會建立更高的人格成熟度。
這絕對不是年紀可以塑造的,而是人的行動,以及是否願意真誠且不帶誤解的理解這個世界。
保持著相同價值觀的人,不同性格則幫助彼此看到彼此沒看到的,幫助彼此活下來,活的更好。
不然我們就不會是社會性動物了。
不成熟的人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楚世界,成熟的人是願意自省且感恩的。
但我們都是從不成熟,慢慢成熟的。所以,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