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打開臉書,跳出這標題的文章。
對我來說,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看個人的性格和狀態而定。
譬如說,前幾年我遇到親人離世的打擊,我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就別提還要去照顧其他人的情緒。依照當時我的狀態及心理承受度來看,孤島模式就是我愛自己的方式。後來,雖然沒有治癒好童年創傷,但還是因緣際會的因為一場喜宴被叫回南部。那次我徹底理解設立邊界,重視自己的感覺後才有現在的我。
我對愛自己的定義,不是我心理匱乏還不斷要求別人配合我才叫愛自己,而是我心裡已經夠清澈,傷口也已經療癒,以我自己能給予自己足夠的尊重為前提。
看過在一篇說要愛自己、善待自己的文下方有人問,會否變成自私的人?我回覆他:「我覺得一個懂自愛和自重的人,不會自私的。」
心理匱乏,會讓自己不停地想向外索取,像受害者心態那樣,曾經受過傷便覺得全世界都欠自己一個交代,要求別人用自己的方式愛自己。譬如我爸,有次聽到我同父異母弟弟,因為爸爸對待他們的方式而想自殺,他們才小學而已。
我問我爸:「上次你感覺到愛和關心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沒有』
「那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受不到呢?」
『你質疑的口氣很差』
一個人沒有辦法給予自己沒有的東西。
他沒有愛也感覺不到愛,更別說給予周圍的人愛。上禮拜傳訊息跟他們說我這次工作忙完接過年,時間太匆忙就不回去了。阿姨跟我提起,她前幾天兇我爸,因為我爸在那搬弄是非。我爸用這種幼稚的方法引起關注,是在愛自己嗎?
不是,他連自己都看不見,談什麼愛自己。
當我深刻感覺到,我學會尊重和愛自己的時候,就是去年因緣際會去幫忙親戚喜宴那次。我一直記得自己小時候常常被冤枉,因為高敏不小心發現姊姊的水瓶裡有蜈蚣,結果長輩認定那是我放進去的。因為高敏覺得毛巾滑滑的不舒服,用熱水燙過,長輩覺得是我想害他被燙傷。因為怕蟲不敢清洗花椰菜,被罵脾氣大不願意幫忙。各種誤解都讓我覺得自己不被愛,更不知道什麼叫自重或自愛。但當我重新回想起這些事情,倒是提醒我,遇到事情時,不要做情緒化的表達,但可以表達情緒。因為當我出現情緒化的表達,本來沒問題的都會變成我的問題。
於是,當我在南部,長輩開始安排每個人的行程,讓我先洗澡後出門倒垃圾,但我有自己的一些原則。我明說:「我高敏感,不喜歡洗澡後還出門。丟完垃圾我再去洗。」
長輩接受了,我也不用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當我尊重自己,且冷靜又明確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只要對方是個明理人,通常也會表示尊重。如果對方不是明理人,那我跟他耗什麼耗?有多遠跑多遠啊!
如果察覺自己心裡的匱乏,不想與人接觸而進入孤島期,先停止關注他人動態,可以進行自我療癒,看書或與不會否定自己的人相處都好,多讓自己接觸正面的人和事,也灌輸自己「不要根據別人對待我的方式來衡量自己價值」,先從好好的重新認識自己開始。等之後與人接觸時,就是驗收自己成果之時。
不要擔心自己離開人群會像個異類,至少先把自己智商找回來(?
《烏合之眾》已經告訴我們「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多愛自己才叫愛自己?有明確的原則,不隨意讓人浪費自己就是愛自己的表現。
畢竟我不說別人也不會懂我的感受或想法,還以為你都能承受就隨意使喚。那不如好好地說,先給予自己充分的愛,若是因此失去了某部分的人際,那倒也是皆大歡喜。對方都不在乎我的感受了,我幹嘛把他捧在手心裡還刺我掌心?
如果不知道怎麼給予自己充分的愛,不如試想一下,擺在你眼前的問題,如果是你關心、在乎的人,你的孩子或是你深愛的人面對的問題,心疼他的情形下你會給予什麼建議?就用這種方式,去建議自己且去執行吧!
渡人先渡己。自己都不愛了,愛什麼別人?
如果你喜歡我的故事,請送我一顆小心心讓我知道一下。
如果不想錯過我那異常豐富且奇妙的人生經歷(?
看看我遇到了什麼人與事,有什麼感觸
追蹤我也好,雖然會害羞,不過能和人分享故事是我的榮幸
榮幸至極,與你相遇
歡迎和我分享任何關於你的消息
一起分享我們的人間煙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