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要開始來用下學期的彈性課程資料,回想起剛開始的時候,我決定來寫一下我了心路歷程。
現在國高中課表裡,都會有好幾堂「彈性課程」,從開始推行到現在,我也上了四年的彈性課程,我覺得我應該可以來記錄一下,說不定也對一些老師有幫助。如果有老師也是有被指派到彈性課程,也歡迎跟我交流一下,我會非常感激你又給我新的點子!
2019年的時候,學校要開始撰寫「彈性課程」計畫,可能是很多領域一起寫,也可能是某科要爭取節數而寫,我的學校是屬於後者。而且每個學年都要重新決定是否開設,如果要開設彈性課程,就必須重新再填寫課程計畫。
這堂彈性課相較於其他學科課程,不是那種要考試的學科,是比較偏向「動手操作」的學科,所以是「產出作品」型的課程,而且非常強調跨領域。因此彈性課程結束之後,都要有作品呈現出來,而教育局也會三不五時來抽查,為的是避免學校挪去上正課。
第一年要撰寫課程計畫時,因為沒有專人指導,我們也不會寫,所以暑假的時候一直被退件。而且暑假老師們也不在學校,用mail來來回回修改,一整年的課程計畫被修改到很凌亂,我看了其實有點傻眼。因為這樣,課程進行半年後,我們科內便決定打掉重練,而教務處也安排擔任審查委員的校長來指導,在大家的合作下就產出目前的版本。
2019年那時第一屆上路,我知道教育局一定會針對彈性課程訪視,而教務處會希望老師繳交作品。那時候很多老師都在觀望,根本沒有人想理會這堂課,但我為了不要讓教務處沒東西繳交,再加上學生也一直詢問這堂課要上什麼,所以我也不能拿來上國文課,於是我只好和另一個老師合作,抽出課程大綱裡一部分來授課,那個部分也是我們兩個負責,我也比較熟悉。
當時這堂課真的非常困擾我,因為我教兩班不同年級的國文課,這兩個班又會再搭一節彈性課程,所以我總共要備課四種課程。國文課不是太大問題,是完全沒上過的彈性課程,必須從零開始,我幾乎都是上課前才準備好課程,甚至編出學習單。幸好,那個被我當白老鼠的班級很乖,產出的成果也還可以。
因為是跨領域的課程,就不能只單純跟國文相關,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很茫然,為什麼一堂單純的課要搞得那麼複雜?又要結合其他領域,叫學科老師又要去指導學生用電腦、畫海報,或是課程裡牽扯到其他學科,我又不是專門科是要怎麼指導啦!
基於以上理由,學校很多老師其實都很不願意上這堂課,頂多就是撥出幾堂課,寫個幾單學習單,直接交差了事,其他剩餘的時間就是拿來上他的正課,至少不要讓學生覺得都沒有上到彈性課程。
但是,我從一開始就從頭上好上滿,我想這都要感謝第一屆的學生,沒有他們不斷地「催促」和「提醒」,我可能也會挪個幾堂課去上國文課,他們幾乎三天兩頭提醒我:「老師,課表寫『鯤喜灣風情畫』,所以那堂課要上『鯤喜灣』,不可以上國文!」所以為了讓他們沒話說,證明老師也可以上國文以外的課程,我只好捨命陪君子,跟著另一位老師討論,逐漸產出課程和學習單,也很順利地完成一個學期的彈性課。
雖然這個課程只玩一次,但是一整個學期下來,我發現比起上學科課程,學生好像更投入在這種可以「動手做」的課程。而且幾乎整堂課都是學生在忙碌,老師也不用從頭講課講到尾,比較忙碌的時間就真的是準備課程的時候。
經過幾年的改進,一直在滾動式修正課程,甚至上課方式和作品呈現,也都要與時俱進,從原本的畫海報,到現在用電腦做簡報,我覺得讓學生可以多學習一種方式表現自己,也是件還不錯的事情。即使我的課程也不是多專業,可能只是單純小組報告,或是個人的上台報告,但是我把握彈性課程要求「淺慢深」的原則,將我自己最想要他們學到的核心概念融入,我想應該也達到最基本的要求了吧!
總而言之,到現在第四年彈教性課程,我從原本很排斥,到現在接受。我現在每次只要微調一下內容,或是有更好的方式,我就會再做修正。從一開始什麼都沒有,到現在感覺比較得心應手,真的要感謝這一路上提供給我建議的夥伴,以及那些不斷督促我的學生們啊!
----------------------------
寫完心路歷程,預計還會有兩次彈性課程的紀錄,如果有興趣,歡迎繼續看下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