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在這個時代創業的中小企業,基本上都擁有出眾的商業模式,才能夠在這個通路為主流的時代存活下來。
而這些自創業以來的商業模式,在過去是獲利的穩定基石,一旦走過成長期後,過去那些獲利的模式就成為最大的絆腳石,甚至興起與衰落都是同一個主因。
在市場上打滾一段時間後,會開始接觸到更多更好的通路以及銷售模式,但因為過去成功的經驗,很容易變成不願意轉型的主因,因為這些模式不見得都是業主熟悉的內容,所以只要無法掌握銷售模組的全貌或工具,中小企業通常會相較保守的去面對,甚至有些老闆會視而不見,認為反正現在的獲利夠了,不需要再去學習新的商業模式,這時候就會發生產業進化的分歧點,也成為加速衰退的潛在因素。
其實,我們也不能單方面的責怪老闆、怪業主不懂得學習新的市場慣性,畢竟每一個轉變都需要付上代價與風險,尤其在投入自己大多數的資源與資金時,更會謹慎以對每一個轉變。
當面臨到這種情況,老闆們可以嘗試讓自己稍微分心,不要把太多的重心放在營運管理上,讓團隊有多一點的操作空間,去做適合市場的銷售模組與嘗試。市場在轉變,讓年輕人去嘗試不同的機會,把過去那些堅持的想法稍微放鬆一些,下放主導權、給出經營的空間,設定每個月的停損額度,自己就專注在每個月的財報狀況就夠了,公司以外的人生,也是有很多樂趣可以找到生活的重心。
但如果你是員工,也請記得,要做的並不是據理力爭、批評老闆食古不化,而是要讓舊有的模式銷售最少能夠維持、甚至微幅成長,新的通路與銷售模式不要一次投入太多的預算,慢慢地去嘗試,找到能持續成長的機會,再慢慢地將預算擴大,當績效與預算同時增長,基本上就會獲得更多嘗試的機會,沒有一位老闆會放棄可以賺錢的可能,但前提是,風險需要同時被控管,不能無止盡的擴張。
我們常常看到業主不願意改變的時候,大多數是因為心理的關卡並沒有被照顧到,每一次新的嘗試,似乎就要一次性的投入大筆預算,只有0跟1的選擇,完全沒有中間值。若是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當然就會選擇保守原有的資源與獲利,拒絕轉變。
但商業市場並沒有這麼絕對,0跟1之間還有非常多的可能,只是在溝通上通常沒有顧及另一方的想法,只在乎自己的專業內容與市場導向,最後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過去拿手的商業模式總會有衰退的時候,而這一天早晚都會來臨,要讓企業與團隊能夠持續成長,最好的方法往往是讓老闆退居幕後,讓老闆信任團隊而慢慢放手。但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僅是在財報上要能符合預期,也要控制支出與成效的檢視,讓每一個嘗試都有正向的回饋,讓時間去累積信任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成功轉型的機會。
不管你是老闆或是員工,記得照顧到對方的心理感受,許多事情才能夠順利的發展下去,也提醒自己,該放手的就慢慢鬆開,該把握的,就不要因為害怕而失去機會。
適度的放手,會讓團隊有成長的空間,換個角度想,少做點事,還可以繼續數錢,何樂而不為。人生,還有很多值得浪費時間的事,讓年輕人幫你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