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歧視成為日常玩笑,我們離平權與真正的平等還有多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因充滿歧視性少數、少數族群的言論,遭到網友撻伐,甚至是學長姐發文要利用在業界的人脈,去抵制這樣的學生未來的實習和就業機會。兩位正副會長候選人之後發文道歉,強調是自己開玩笑不當傷害了人,並表示雖無法退選,但會停止競選活動。
然而,無論評論者是從他們的年紀、學歷還是性別角度看切入,此次候選人「開玩笑」的政見傷害的其實是以往就是主流中少數的族群。「玩笑」從來無法正當化「歧視」,「玩笑」也從來只是聽者能會心一笑才能是成功的「玩笑」。
多元是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的無知,持續地探索未知
18、19歲的大一學生,才剛從過往較為規訓、制式的國民義務教育脫身,進入了號稱學風自由開放的大學校園中生活。原本該是強調學生自治的系學會會長選舉;原本可以是大一新鮮人參與公共事務的第一個跳板,甚至是未來求職一個證明自己領導能力的經歷,卻因為不當的「玩笑」,而讓一切都變了調。
我們都可以體會,那種玩心大發時刻,可能會想要捉弄或是幽他人一默的心情;然而,這兩位候選人或許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所在政見中指名的那些群體,在過往的歷史中,經歷了多少不平的對待與歧視,而直到今天都尚未得到平反或是享有真正的平等。
歧視,可以很隱微;也可以很張狂。社會上並沒有歧視的篩子,去幫我們篩選哪些是歧視言論而哪些又不是,這都需要靠著身為閱聽大眾甚至社會公民的我們,透過受教育、了解不同族群與文化的演進與現況、甚至要刻意地走入我們不熟悉群體的生命裡,才稍稍有機會一窺不同群體不一樣的生命樣態。
主流和邊緣,你能保證自己永遠都站在優勢的那方嗎?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或許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有過自己相對於主流為邊緣的經驗或是心情。在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中,原住民和新住民是弱勢;在以閩南人為大宗的漢人族群中,可能客家人、1949年後遷台的居民為弱勢;在家父長制中,女性可能是弱勢;在理工當道的產業發展趨勢中,唸人文科學的學生可能是弱勢。這些對比,與其說是標籤,或許更代表了一種相對位置,而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光譜上更傾向弱勢或是主流的那方。
因為生命的有限性,我們不可能完全走進別人的生命裡,以他人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然而,多元視角的培養,就如同各種知識汲取與技能發展的路徑一樣,都需要持續學習與刻意練習。
兩位系學會的候選人,或許仍太年輕,尚未有機會體會到進入職場後,那種一言一行都是他人建立個人品牌印象判準的時刻。個人的專業背景、工作能力和產出結果的能力,都是基本篩選條件;然而,若要經營更長久的職涯,更重要的是,你會不會是尊重他人差異的人?你會不會是他人願意一起合作的人?當有危機事件發生時,你會不會是他人願意相信的人?
甚至身為公民,我們每次投票選舉選出來的人,某方面也代表了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我們對於更理想生活樣貌的具象。從系學會選舉、地方選舉到總統大選,我們選的不是今天說過即忘的「玩笑」,而是選擇一個實踐更理想生活的方式,以及我們願意背書甚至捍衛的價值觀。
如果時間能重來,不確定兩位系學會候選人,是否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撰寫自己的政見?如果時間能快轉,這兩位系學會候選人,是否能夠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現在的自己,給予未來的自己也不會後悔的建議?
反歧視與平權,用每天的日常實踐你所相信的價值
反歧視,從來都不是為了達到政治正確,而是身為任何情境下優勢多數的主體,怎麼看待比自己弱勢、甚至更沒有話語權的人?多數主體怎麼促成不同多元族群共同生活的可能?如何讓身為公民的每一個人,都有為自己發聲且確保生存權益不被侵犯的權利?
平權不該只是選舉時用來妝點、包裝的口號,平權是我們的日常實踐;實踐在話語中、實踐在政策中,與跟我們所共享的每一段獨一無二的關係中。
或許,平權就是一條持續演化且沒有終點的路,但每一個人都能透過自己日常的覺察、反思與實踐,進而捍衛自己與他人的權益。
或許我們終究能等到,當平權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而不是非得用血淚抗爭而來的特權;當平等是你所得到的並不減損我所擁有的,我們所一起擁有的,或許會比現在要多得多。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日無論是網路還是媒體都充滿了看過 Netflix 影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影評,無論是評論故事線的流暢串連,將台灣獨特的地方政治,甚至是用一票一票彰顯直接民主,也導致勝負往往就在幾百票間的選舉文化,還有促成政治人物站上風口浪尖的政治幕僚背後的工作樣態。 與其說這是齣政治劇,似乎更像是個職人劇。
Google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對於特定且陌生議題理解的形式,並透過包羅萬象的資料來源,呈現各種可能的答案在人類的眼前,於是人類透過集體智慧、先備知識甚至是惰性,選擇了最有可能的議題走向。ChatGPT的出現,就好像是更全知甚至更篤定的Google,透過更強大的資料庫解答了人類的特定問題
隨著疫情後產業缺工或科技業裁員的新聞一直不斷,許多在學的學生也意識到在真正踏入職場前,累積與職場有關的經驗與技能,是能幫助自己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因此也積極地在學校內或外去累積相關資歷。
在找工作的履歷篩選或是面試階段,當談到理想的候選人特質,除了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抗壓性等軟實力外,越來越多面試官會說想要找有Ownership的人,但所謂Ownership到底是什麼?是負責任?有擔當?還是使命必達?
在職涯諮詢或履歷健檢的經驗中,往往會碰到某一類型的求職者,有著漂亮或至少平均以上的學經歷,但從履歷看起來的職涯軌跡總是有些跳躍,無論是產業或是職能不連貫,還是當詢問到為什麼轉職時,這類型求職者總會皺起眉頭回想,好像一切都是巧合。
記得剛進入公關代理商任職時,因為完全沒有相關經驗,於是雖然職稱掛的是資深專案企劃,但還是需要從頭學習公關與媒體相關的操作與應對技巧。無論是打電話、搜集披露、整理資料、做表單、場勘、寫邀請函、聯繫廠商、對設計稿、對硬體規格表,以及在記者會現場支援,像是媒體接待、控台、機動等,一切的一切都很新鮮。
近日無論是網路還是媒體都充滿了看過 Netflix 影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影評,無論是評論故事線的流暢串連,將台灣獨特的地方政治,甚至是用一票一票彰顯直接民主,也導致勝負往往就在幾百票間的選舉文化,還有促成政治人物站上風口浪尖的政治幕僚背後的工作樣態。 與其說這是齣政治劇,似乎更像是個職人劇。
Google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對於特定且陌生議題理解的形式,並透過包羅萬象的資料來源,呈現各種可能的答案在人類的眼前,於是人類透過集體智慧、先備知識甚至是惰性,選擇了最有可能的議題走向。ChatGPT的出現,就好像是更全知甚至更篤定的Google,透過更強大的資料庫解答了人類的特定問題
隨著疫情後產業缺工或科技業裁員的新聞一直不斷,許多在學的學生也意識到在真正踏入職場前,累積與職場有關的經驗與技能,是能幫助自己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因此也積極地在學校內或外去累積相關資歷。
在找工作的履歷篩選或是面試階段,當談到理想的候選人特質,除了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抗壓性等軟實力外,越來越多面試官會說想要找有Ownership的人,但所謂Ownership到底是什麼?是負責任?有擔當?還是使命必達?
在職涯諮詢或履歷健檢的經驗中,往往會碰到某一類型的求職者,有著漂亮或至少平均以上的學經歷,但從履歷看起來的職涯軌跡總是有些跳躍,無論是產業或是職能不連貫,還是當詢問到為什麼轉職時,這類型求職者總會皺起眉頭回想,好像一切都是巧合。
記得剛進入公關代理商任職時,因為完全沒有相關經驗,於是雖然職稱掛的是資深專案企劃,但還是需要從頭學習公關與媒體相關的操作與應對技巧。無論是打電話、搜集披露、整理資料、做表單、場勘、寫邀請函、聯繫廠商、對設計稿、對硬體規格表,以及在記者會現場支援,像是媒體接待、控台、機動等,一切的一切都很新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而在反思「多元意見的包容」的意義。 正文 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疑似作票"的影片流出,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感到慌張又憤怒。 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 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每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而在反思「多元意見的包容」的意義。 正文 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疑似作票"的影片流出,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感到慌張又憤怒。 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 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每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