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只是媽媽,也是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懂得愛自己,才能成為好媽媽
今年初帶妹妹第一次去上烏克麗麗,妹要我陪在教室裡面,我就也跟著聽老師上課。妹才大班,老師上的很慢,不過很有趣,反正我陪在旁邊沒事做就也當起學生聽老師講。下課出來,我跟妹說我剛都有偷學,回家借我琴我要練練看,沒想到妹跟我大爆炸,一直說:不要,妳不能學。
我安撫無效,情緒也開始起來,想說我今天都在照顧你們,我只是想練一下琴,這樣不行嗎?
妹說我不能偷學,我說那妳教我,她說她不要,她還不會。我說那我們一起學,她說不要,媽媽也沒教她彈琴。我說我教妳啊,她也不要,她說那不然我們都不互教。
我當下無法理解,然後那二天,我也有重重的情緒。我不爽,妳要學,妳老母花錢,還花時間帶妳去,然後我想一起練,為什麼不行?
當下,我感覺孩子好像希望有些東西只有她會,媽媽就單純當媽媽就好了。
我很疑惑,我這做媽的,是要堅持學?還是退讓?看她小臉氣呼呼的那麼堅持不讓我學,我猶豫起來,如果她是要我不能進修法律相關的課程,這答案好像比較明顯。但現在只是要我不學這個樂器,和工作沒關係,不學好像也沒什麼差,反正純粹只是我自己也想玩看看,我有需要和她堅持嗎?
我把這事帶到諮商室討論,心理師提醒我,我不用因為她生氣我就退讓不學,因為這樣,她學到的就是「退讓」。
我恍然大悟,對耶!
--
沒多久,妹跳舞班表演,有40組,老中青都有,上一組可能是5歲的在台上搖晃著小手小腳,下一組是銀髮婆婆粉墨登場,不管是幾歲人,都在台上盡情展現自我,我看的很感動。回家時,我跟妹說我也想學,明年我想跟妳一起在台上表演。沒想到她又氣又急,一直哭著說:妳不行,妳不能再學了,妳只能學妳本來有在學的。
然後一直要我當場承諾她不學。
沒想到烏克麗麗的事件那麼快又重演了。
我當下跟她說:我沒辦法答應妳,我現在答應妳也是騙妳,那沒意義。以後如果妳男友老公小孩阻止妳學習,我希望妳也別答應他們,妳要做妳自己。
妹聽完愣了幾秒,然後說:那我以後不要生小孩。
我心想,如果我當下就答應妳,那妳以後才真的不敢生小孩。
---

「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

我非常認同這個理念,但直到最近這一二年,孩子比較大了,我也才有餘裕看見這個議題,並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是自己哦!工作 ≠自己),思考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但圓滿我自己,和育兒到底有沒有衝突?
我沒有很愛看育兒書,但各地媽媽如何育兒的故事就覺得還蠻有趣的,是一種原來孩子也可以這樣養、這樣養也會活的感覺。《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算是我的啟蒙,提到法國式教養是一種「媽媽不會被迫為了孩子無條件犠牲的育兒方式」;而《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則讓我對曼哈頓上東區育兒世界大開眼界,然後覺得其實媽媽的脆弱都一樣。
很佩服《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這本書的作者韓國李賢秀心理師,有別於前二本育兒書主要是寫自己的育兒經驗,李心理師是用數十年的諮商經驗,將媽媽來傾吐的痛苦集結起來,彙集成一本書,想幫助媽媽們重新獲得自我治癒的力量。

收到書後,我從頭開始看,本來覺得作者細述孩子剛生出來時母親疲累的身心煎熬我都走過了,現在看實在沒什麼印象跟感覺了,但愈看到後面愈貼近我目前的育兒階段,一一印證我的育兒經驗,也再次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只能說,一位母親在不同階段會遇到的身心問題,我想書裡都提出討論了,怎麼會有作者發這種大願寫出這樣的書,實在太厲害了
這本書的第四、五章非常精采,深入探討母親與原生家庭、先生間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育兒,並整理媽媽能怎麼做可以更自在的育兒,值得一讀。
書裡有句話我很喜歡,也分享給大家:「人類的媽媽和孩子會一同成長、一同盛開」
--
新書書腰上文案寫「懂得愛自己,才能成為好媽媽。」
妹看著這句,然後一字一字讀完,說:媽媽,我很喜歡這句耶,我覺得它寫的很好。
我問:怎麼說?
妹:因為很有媽媽的概念。
--
做一個母親,我們天天快樂。
不管幾歲,我們都要懂得愛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9內容數
打開新聞,每則故事背後都與法律相關。我們的權利義務都遵循著一定的法秩序運作。然而法秩序並非一成不變,可能會因修法、判決累積、大法庭或最高法院的關鍵判決而改變。隨時更新實務新知,在遇到法律問題或經營風險管理時至關緊要。本專題分享重要之民事判決,提供讀者遇到民事紛爭或平時行為趨吉避兇之參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麗文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六衝了一場音樂劇<隔壁親家>,我有眼不識泰山,到謝幕總監致詞時,才知道這部戲演了13年了,是一部這麼好看的戲!! / 進戲院前,原本不甚期待,因為主要是台語劇,講的又是早期台灣故事的戲碼,通常這樣的戲我家之前去看會有幾個問題
在台灣,花多少錢可以雇到月薪嬌妻呢? 日劇《月薪嬌妻》中可愛的新垣結衣美栗與平匡契約結婚,美栗做為平匡名義上的妻子、為平匡做家務,每月可領約3萬3千元台幣左右的薪水,比台灣目前最低工資還優。 這樣的故事,有可能在台灣發生嗎?在台灣花多少錢可以雇到台版的新垣結衣呢?
今天來聊聊上一個世紀的故事-媳婦仔。 媳婦仔用台語發音才會道地:” sin-pū-á”。這個名詞反應出媳婦仔的身份,就是個物品,像是拖鞋” 淺拖仔"、椅子"í-á"這樣,可以任主人使喚分配。 #什麼是媳婦仔 媳婦仔,也就是童養媳,身份與養女不同,二者都是日據時期的戶口名簿上很常看到的狀況。媳婦仔有繼
住家附近工廠日夜不停產生噪音及振動,除此之外,廠房所架設之煙囪 ,還會間歇性的排放黑煙,反應也不能改善,提告有效嗎?
大房有無告訴二房,爸爸過世之義務? 沒有告訴二房爸爸過世之消息,讓二房未能見最後一面、也沒有參與告別式,而感到痛苦,法律是否承認並保護這樣的精神上痛苦?
日常生活背後,有我們想不到的複雜法律關係 我們一般生活中是很常見到,爸爸上班路上順道載孩子上學,先生上班路上順便載太太上班,若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開車的人要賠償,那他的公司呢?要不要賠償?
上週六衝了一場音樂劇<隔壁親家>,我有眼不識泰山,到謝幕總監致詞時,才知道這部戲演了13年了,是一部這麼好看的戲!! / 進戲院前,原本不甚期待,因為主要是台語劇,講的又是早期台灣故事的戲碼,通常這樣的戲我家之前去看會有幾個問題
在台灣,花多少錢可以雇到月薪嬌妻呢? 日劇《月薪嬌妻》中可愛的新垣結衣美栗與平匡契約結婚,美栗做為平匡名義上的妻子、為平匡做家務,每月可領約3萬3千元台幣左右的薪水,比台灣目前最低工資還優。 這樣的故事,有可能在台灣發生嗎?在台灣花多少錢可以雇到台版的新垣結衣呢?
今天來聊聊上一個世紀的故事-媳婦仔。 媳婦仔用台語發音才會道地:” sin-pū-á”。這個名詞反應出媳婦仔的身份,就是個物品,像是拖鞋” 淺拖仔"、椅子"í-á"這樣,可以任主人使喚分配。 #什麼是媳婦仔 媳婦仔,也就是童養媳,身份與養女不同,二者都是日據時期的戶口名簿上很常看到的狀況。媳婦仔有繼
住家附近工廠日夜不停產生噪音及振動,除此之外,廠房所架設之煙囪 ,還會間歇性的排放黑煙,反應也不能改善,提告有效嗎?
大房有無告訴二房,爸爸過世之義務? 沒有告訴二房爸爸過世之消息,讓二房未能見最後一面、也沒有參與告別式,而感到痛苦,法律是否承認並保護這樣的精神上痛苦?
日常生活背後,有我們想不到的複雜法律關係 我們一般生活中是很常見到,爸爸上班路上順道載孩子上學,先生上班路上順便載太太上班,若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開車的人要賠償,那他的公司呢?要不要賠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