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無助感#Me to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性騷擾的案件紛紛擾擾
許多女性開始響應#Me Too活動
揭露過往傷疤,只為了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議題
但我在留言中卻看到一種質疑的聲音
為什麼當時不反抗?
過了這麼久才說是為了博人同情嗎?
在心理學研究中觀察到,當實驗的老鼠試圖逃離牢籠,一旦碰到籠子研究者就給予電擊。於是老鼠就得知,逃跑等於電擊。
當某日研究者不再給予電擊,卻發現實驗的老鼠不再試圖求生。因為他理解到,求助行為只會換來更糟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習得無助感】
像是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毒藥,蠶食你的自我,扭曲你的認知。
此時我們來想像一下:
我,是一個八歲的孩子,瘦瘦的不高,大人總覺得可以任意對待我。這天,有個平日對我很好的人欺負了我,我的內心充滿衝擊與惶恐,非常非常難受。但年紀還小的我還搞不清楚是什麼回事,只感覺到難受。我所能做的,只能向照顧我的大人求助,我想不到其他方法。
再想像接下來的場景:此時我蜷曲著,緊緊抱著自己弱小的身軀,試著閉上雙眼。
小孩子有耳無嘴、還好吧! 會不會是你想太多? 他只是喜歡你而已,喜歡所以才這樣對你。 我不覺得怎麼樣啊! 怎麼就你特別麻煩?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可以不要拿這點小事來煩我嗎? 誰叫你要XXX,難怪他會這樣對你!
當這些言語在想像中灌進耳裡時,我會開始自我懷疑,是否是自己的問題?也或許我一點都無法接受這樣的解釋,但我也不能怎麼樣,因為我沒有其他辦法。再幾次反覆挫敗之後,我會學著更聰明一些,學會不反抗。
這,就是習得無助感
這個想像中八歲的孩子,有可能是你的孩子,有可能是你的另一半,有可能是你的家人。更可怕的是,他有可能就是你……
我在談論的不只是關於身體界線的議題,儘管這個沉重太多了。
很多時候我們帶著原生家庭的意識,習慣隱藏或忽略自己的感受。
然後我們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再這樣傳遞給自己的子女
我們一輩子不可能永遠不會遇到壞事,所以必須具備對抗與修復的力量
為了小孩也為了自己,從現在就開始練習:將正確的意識崁入自己的言行
並且意識到,社會的共好是從自身開始。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悠悠天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媽媽的要先振作才能照顧好小孩啊!你不振作小孩也不會變好 還有比我的孩子更糟狀況的人,別的媽媽也都撐過了!我得學著釋懷 為母則強!為了孩子你必須堅強,習慣就好了 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有問題就去解決才是重點 其他特殊兒父母都看起來好正向好有活力,我要如何才能像這樣? 如果你也聽過這些話,被灌過
早知會婚內失婚,我又何必踏入愛情的墳墓? 那麼,我到底該如何在婚姻中自處
大人都很喜歡我這樣的小孩! 乖乖念書、聽大人的話、幫忙承擔家事、照顧年幼的小孩…… 當然還包括當大人的情緒垃圾桶與偵查間諜 我覺得聽話懂事才會被人喜愛 儘管有時不願意 我也會勉強自己
她說~班上沒有人想跟我玩,同學們大多圍繞著一個長相甜美的女同學。她想跟誰玩,那個人就會成為團體的玩伴;而當她不想跟誰玩時,那個人就會落單。
領到評估報告的那一天,看到上面寫著"亞斯伯格症"時,我的內心是輕鬆的。我知道孩子將有資源去協助他度過未來的種種,而家長也能從中得到救贖。 身為媽媽的我,最恐懼的是那份不被理解的無助感。回憶起曾經隻身帶著兩個小孩去遊樂園玩,可能是感到疲憊的亞斯兒在餐廳前死活不肯進去,我則
[媽媽~弟弟搶我的東西啦!][弟弟已經把東西拿給你了,為什麼還生氣?][媽媽~姐姐撞到我啦!她是故意弄我的。 ][她沒有故意,她是不小心的]像類似的聲音是不是媽媽們的日常呢?當媽媽開始當和事佬說理道情時,孩子們通常還是不依不饒的,搞得我常常覺得自己很無用很挫敗。不是已經介入處理,為什麼卻沒
當媽媽的要先振作才能照顧好小孩啊!你不振作小孩也不會變好 還有比我的孩子更糟狀況的人,別的媽媽也都撐過了!我得學著釋懷 為母則強!為了孩子你必須堅強,習慣就好了 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有問題就去解決才是重點 其他特殊兒父母都看起來好正向好有活力,我要如何才能像這樣? 如果你也聽過這些話,被灌過
早知會婚內失婚,我又何必踏入愛情的墳墓? 那麼,我到底該如何在婚姻中自處
大人都很喜歡我這樣的小孩! 乖乖念書、聽大人的話、幫忙承擔家事、照顧年幼的小孩…… 當然還包括當大人的情緒垃圾桶與偵查間諜 我覺得聽話懂事才會被人喜愛 儘管有時不願意 我也會勉強自己
她說~班上沒有人想跟我玩,同學們大多圍繞著一個長相甜美的女同學。她想跟誰玩,那個人就會成為團體的玩伴;而當她不想跟誰玩時,那個人就會落單。
領到評估報告的那一天,看到上面寫著"亞斯伯格症"時,我的內心是輕鬆的。我知道孩子將有資源去協助他度過未來的種種,而家長也能從中得到救贖。 身為媽媽的我,最恐懼的是那份不被理解的無助感。回憶起曾經隻身帶著兩個小孩去遊樂園玩,可能是感到疲憊的亞斯兒在餐廳前死活不肯進去,我則
[媽媽~弟弟搶我的東西啦!][弟弟已經把東西拿給你了,為什麼還生氣?][媽媽~姐姐撞到我啦!她是故意弄我的。 ][她沒有故意,她是不小心的]像類似的聲音是不是媽媽們的日常呢?當媽媽開始當和事佬說理道情時,孩子們通常還是不依不饒的,搞得我常常覺得自己很無用很挫敗。不是已經介入處理,為什麼卻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2022年盛夏,無意間看到公視討論校園性侵案件,當時聽著受害者顫抖又勇敢的說著過去的我,淚流滿面哭的不能自己。是的,我也是受害者。同樣都是迫於權勢屈服,不同的是,我是發生於應該是充滿安全感的家中。 2年過去,現在的我可以坦然的說出這一切。當中經歷許多折磨、痛苦與掙扎。謝謝心理師潔的專業及努力,讓我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在幼兒園歷經“巴掌事件”後,本來就習慣一個人(長女關係)的我更加安靜。潛意識覺得這個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說少錯少,不說應該就不會有錯。以為離開幼兒園的舊有環境後會得到嶄新生活圈子,從此快樂生活的我,在升上小學發現自己不被同性待見,還要被誤會還是污衊後的我開始覺得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美好,甚至很討厭。
「巨嬰」的本質就是如此脆弱而痛苦啊!「 我恨我需要他人的愛與幫助; 我更恨我無法完全掌控他人——所謂的安全感根本不存在!他人根本就不可靠!但我也不想只有自己一個人!」
在Metoo運動後,除了公眾人物勇於發聲外,打開社交軟體才發現身邊的人也曾受過或差點遭受騷擾,而且暴力來源很可能也是身邊的人,讓人大受震驚,更加難以接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2022年盛夏,無意間看到公視討論校園性侵案件,當時聽著受害者顫抖又勇敢的說著過去的我,淚流滿面哭的不能自己。是的,我也是受害者。同樣都是迫於權勢屈服,不同的是,我是發生於應該是充滿安全感的家中。 2年過去,現在的我可以坦然的說出這一切。當中經歷許多折磨、痛苦與掙扎。謝謝心理師潔的專業及努力,讓我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在幼兒園歷經“巴掌事件”後,本來就習慣一個人(長女關係)的我更加安靜。潛意識覺得這個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說少錯少,不說應該就不會有錯。以為離開幼兒園的舊有環境後會得到嶄新生活圈子,從此快樂生活的我,在升上小學發現自己不被同性待見,還要被誤會還是污衊後的我開始覺得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美好,甚至很討厭。
「巨嬰」的本質就是如此脆弱而痛苦啊!「 我恨我需要他人的愛與幫助; 我更恨我無法完全掌控他人——所謂的安全感根本不存在!他人根本就不可靠!但我也不想只有自己一個人!」
在Metoo運動後,除了公眾人物勇於發聲外,打開社交軟體才發現身邊的人也曾受過或差點遭受騷擾,而且暴力來源很可能也是身邊的人,讓人大受震驚,更加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