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努力與成功的關聯性很大。雖然說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不可能成功。因為沒有一個人是職場的天才,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在職場的磨練,才有辦法達成一番成就。
但是反過來說,我們也很容易就誤解成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對於越認真的人,就越容易感到挫折,因為努力了半天,最終有可能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時間軸的錯置
我們很容易想說,如果那個時間怎麼樣就好了;為什麼別人當初不那樣做?但大多數人忽略的重點就是,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才來看當初為什麼不那樣做,所以是事後諸葛。回到當下那個選擇時間點,你可能還是會覺得現在這個失敗的做法是最好的。
再來就是,很難把失敗歸因到是做某件事直接造成的,也就是說,結果是失敗了沒錯,但是卻很難說是什麼原因,這都只是個人的解讀而已。你可能會想說,如果當初再積極一點,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但是這個推論其實無法考證。
努力只能把風險降低,提高勝率
在選擇的當下,其實我們只能想辦法降低失敗率而且提高勝率,就有很大的機率會成功,這兩件事情我認為是獨立的。假如你要參加一場考試,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要盡量多花一點時間來讀書,提高勝率,同時也要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來降低風險,這兩件事很難一起做,需要分頭進行。
成功只是單純靠運氣而已,這個說法或許能夠成立,但是很多事情卻會有門檻。以我自己考專業證照為例,門檻大概就是,進入狀況後大約約要念1000個小時的書,而且這是在學歷要有一定的水準的狀況之下,再來就是要熟讀十年內的考古題,在這種情況下,你才能夠拿到成功的門檻,再來就是考運等等的機率問題了。
這種難度的考試,基本上不可能用猜的就可以考上,因為一題選擇題都沒有,全部都是簡答或是計算題,等於直接把機率的因素給排除了。所以不會寫的題目,只能夠用印象來答題,盡量拿分數。除了基本分之外,也要稍微讀一些其他比較深的問題,來增加答題的成功率。
採用聰明的作法
因為想說努力就能夠增加成功的機會,但有時候卻會常常用錯方法,往根本不相關的地方努力。其實最聰明的方法就是最省時的方法,也就是直接往目標前進。
一開始應該就要先訂好目標,然後時常停下來省視自己是否有偏離目標,因為我們常常會過度認真埋頭苦幹,等到把頭抬起來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在哪裡了,這是一件很常發生的事情。
我發現越認真的人,越容易為了把時間填滿,而做出一些不必要的努力,把努力這件事情,從手段變成了目的。所以應該要每做一段時間,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作法,是否還跟原來的目的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