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13《這書幫我什麼忙》面對暴怒 你可以選擇專心放空

這書幫我什麼忙-《被討厭的勇氣》/《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深度學習的技術》


上一篇文「#12《這書幫我什麼忙》別再用「失去理智」當作暴怒的藉口」提到,發怒是一種可控制的情緒,常被用作「為達目的」的一種手段。

從職場、親友、再到家庭,時常看到用發怒來滿足自己的例子,所以我們該知道如何因應,避免不知所措;《深度學習的技術》書裡提到:要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你首先得理解問題。

一旦理解發怒是一種可控制的情緒,便知道對方一定有他的目的,而非單純的「無理取鬧」,提高分貝,大吼大叫,都是為了達到目的;既然如此,我們便可以三步驟,來順利讓讓事件落幕。

暴怒情緒都夾雜著目的性,找出目的有助於迅速解決


步驟一:謹記初衷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有提到,謹記初衷是溝通的核心,也就是解決事件,絕對不要受刺激而和對方吵了起來,把戰場越開越大。

當然,暴怒時的一些字眼,刺耳又不悅,但此時正是你展現智慧與高度的時候,尤其當你不受對方起舞,順利解決狀況後,那成就感是說不出的暢快。

步驟二:張大耳朵

張大耳朵,睜大眼睛,去了解對方高分貝中的「目的」,是為了想從你那邊獲得什麼?或是不想要什麼?當你越早發現對方的目的,越能早日解決事情。

●稚園的孩子拼命哭鬧,原來是想吃糖果。 

●長官會議中提高分貝,原來是簡報內容出了問題,同時展現一下權威。

●用餐客人指責服務生動作慢,其實是要求道歉,或要求店家賠償

步驟三:專心放空

不可否認,宣洩情緒是很多人發怒的目的,若你遇到這種狀況,又不便離開現場,不妨啟動專心放空的模式。

你可以左耳進右耳出,但眼神直視著對方,讓自己扮演一位趁稱職的傾聽者,事後,你只會得到對方滿滿的歉意,而且過程中你除了一些時間,基本上沒損失什麼。

不妨當個社會觀察家吧

當了解對方的目的,後續要如何處理便簡單許多,當然,像是遇到哭鬧要糖的孩子,要直接給糖安撫,還是堅持飯後才能吃糖,這牽涉到每人不同教育方式,這邊就不多談。

了解了對方目的,讓你就像洞悉了全局,此時你彷彿化身社會觀察家,觀察對方如何在情緒之中,夾雜著透露出真實目的,仔細想想,其實挺有趣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熱愛閱讀與分享,喜歡以輸出完成知識內化,進而應用於生活優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